下面是引用 hjswsh 於 2012-05-13 09:45 發表的 : 
如此守門獅一站一趴
不知屋主是何種等級

中國建築以木、磚、土、石為材料,不但堅固亦有豐富的雕琢彩繪及象徵涵義。
寺廟門口常見的石獅子,就是具備了實用與象徵的裝飾物。
中國建築什麼時候開始有石獅子,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 ?
根據考證,獅子原來是從西亞傳入中原的,古代稱為「狻猊」。
注:因最早是由印度南方的獅子國傳入所以才稱為「獅子」。
中國沒有獅子,所以神化了牠的威力及形象。
中國人認為狻猊愛好煙火,故立於香爐兩側;又說牠好坐,所以不妨讓牠坐在寺廟門口。
寺廟或衙署的門前通常都置放石獅一對,左邊是雄獅,右邊是雌獅。
雄獅前腳踩著繡球或撥弄雙錢;雌獅獅前腳和小獅戲耍,搖頭擺尾,歡迎訪客。
有的石獅子並不坐在廟門口,而是獨立於廟前的空地上。
台南大天后宮、鹿港龍山寺等都有獨立的獅座,上面安置巨大的石獅。
獅子也被認為具有辟邪的效用,這可能與漢魏六朝盛行辟邪趨福有關。
南朝的貴族墓前有一種「翼獅」,這種肩上長著翅膀的獅子,在古代埃及及西亞諸國很普遍,
人們將它安置在陵墓前,以守護地下的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