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4026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indwithme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级别: 副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超频 & 开箱
推文 x239 鲜花 x21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3
[测试][CPU] 最新Intel顶级四核CPU王者登场 - Core i7-2700K完整抢鲜测
Intel在2011年1月初时,发表新一代Sandy Bridge架构,同时也提供LGA 1155做为支援
比起以往几个平台的规格来看,此回LGA 1155在CPU OC方面做了许多的变动
首先在于超频CPU 100MHz外频时,连带会拉高其他周边的时脉,导致最高极限落在110MHz
虽然将新一代4 Cores CPU都导入32nm新制程,不过要超频就必须从倍频来着手
一开始就推出的两款没有锁倍频的CPU,代号为i5-2500K与i7-2600K为超频路线代表
不过也需要搭配有超倍频功能的晶片组才可以进行超频的动作,也就是P67或Z68两款晶片组



以上先简单说明LGA 1155的超频环境,希望让使用者能更清楚该俱备的硬体搭配
超频为主打的中阶CPU为Core i5-2500K,高阶则为Core i7-2600K
两者主要差异在于2600K拥有HT技术与8MB L3快取,而2500K没有HT,L3快取也只有6MB
此回入手的是近期将要上市的Core i7-2700K,应该是为取代高阶2600K的地位

2700K总时脉为3.5GHz,支援新一代Turbo Boost 2.0技术,最高可达到3.90GHz效能
实体4 Cores并有Hyper-Threading技术,一共可达到8执行绪,简称4C/8T
32nm制程,TDP 95W,L3 Cache共有8MB,超越2600K 100MHz,成为LGA 1155中最高阶规格的CPU。


2700K背面,依然为D2 Revision,这部分外观与2600K的差异应该不大


MB使用LGA 1155最新的Z68高阶晶片组,BIOSTAR映泰推出的最新版本TZ68K+
外观与规格都与先前分享过的TZ68A+一样,主要差别在CPU供电数的不同


TZ68K+虽为BIOSTAR Z68新版本,价位依然维持约99元美金,还是可以挑战ATX Z68的低价市场
使用显眼的红黑配色,多数Z68该有的规格也都有,内建Power/Reset按钮与简易除错灯号


IO方面有三种显示输出,两个蓝色USB 3.0提供高速传输
如果能再多两个USB 2.0,在扩充性方面将会更加完美


先前TZ68A+只有四相供电设计,新版TZ68K+加强到八相供电,此两版本主要的差异在此
不过之前已经有提过,一相供电约能提供30~40W的电量,以Intel CPU功耗来说,四相供电已经非常足够超频使用。


Z68晶片组上方的散热片,使用特殊的裁切方式,外观看起来还不错
右边为两个Z68原生的SATA3装置,提供一般环境或Raid0状态使用


测试平台
CPU: Intel Core i7-2700K
MB: BIOSTAR TSERIES TZ68K+
DRAM: CORSAIR CMZ8GX3M2A1866C9R
VGA: Intel HD Graphics 3000
HD: Intel 510 Series 120GB
POWER: Thermaltake TR2 450W
Cooler: CORSAIR Hydro Series H80
OS: Windows7 Ultimate 64bit


首先以CPU预设值进行效能测试
预设效能
CPU 100 X 35 => 3500MHz(开启Turbo Boost,开启C1E)
DDR3 1599.8 CL7 8-7-22 1T

Hyper PI 32M X8 => 15m 21.977s
CPUMARK 99 => 597


Nuclearus Multi Core => 23908
Fritz Chess Benchmark => 27.86/13374


CrystalMark 2004R3 => 264699


CINEBENCH R11.5
CPU => 6.93 pts
CPU(Single Core) => 1.57 pts


Windows体验指数 - CPU 7.6


PCMark Vantage => 19386


2700K在Turbo Boost 2.0模式的倍频为39、38、37、36,基本时脉为3.50GHz
以上规格都比2600K高上100MHz,在测试中这部份的效能也有呈现出来,只是提升的差异并不多
实际上2600K与2700K都属于Sandy Bridge架构中最高阶CPU,即使不超频所得到的数据也相当地高
对于一般使用环境,使用2700K预设的高效能已经可以应付绝大部份的软体需求

DRAM频宽测试
DDR3 1599.8 CL7 8-7-22 1T
ADIA64 Memory Read - 19618 MB/s
Sandra Memory Bandwidth - 21335 MB/s
MaXXMEM Memory-Copy - 21168 MB/s


DDR3频宽也比自家平台或是对手的平台高上许多,这方面是LGA 1155进步后的优势
只需要DDR3 1600就可以达到近20000 MB/s的高传输效能,电压也能比以往平台更低

温度表现(室温约26度)
系统待机时 - 23~33


CPU全速时 - 40~46
Intel Burn Test v2.4,Stress Level Maximum


开启C1E节能功能,在待机时的温度表现很好
搭配CORSAIR最新Hydro Series H80,充份发挥水冷架构的高散热性,在全速时也只有46度左右
2700K只要搭配优秀的空冷或是水冷配备,预设值的状态仍然可以压到很低的温度

耗电量测试
OS桌面下不使用任何软体时 - 45W


CPU全速时 - 103W


耗电量方面因为导入32nm,比起上一代45nm制程的Core i7-870还要下降许多
C1E环境下的时脉与预设值的最高时脉的功耗相比只增加约58W
最近分享过几篇AMD APU文章,同样是32nm 4Cores的APU平台测试,AMD在耗电量方面几乎是两倍左右
可见得在同制程下,Intel自家架构的效能跟耗电量表现还是有很好的优势

Intel HD Graphics HD3000效能测试
GPU在BIOS预设值30,换算后也就是1500MHz
3DMark Vantage => P2500


StreetFighter IV Benchmark
1920 X 1080 => 30.58 FPS


Intel在Sandy Bridge内建两种HD2000/HD3000 GPU,在效能上比起上一代进步很多
详细的测试数据,在小弟windwithme之前几篇相关文章中都有分享过
HD3000比起Intel上一代平台的内建GPU差不多有6~7倍左右的3D效能,在实用度方面相信会更加广泛

以下开始是有关2700K超频方面的分享
BIOSTAR在BIOS项目已经导入新式UEFI图形界面


O.N.E调效页面
将2700K在Turbo Mode模式皆改为50,如此一来便会运作100 X 50 => 5GHz的时脉
Internal PLL Voltage Override为Intel特殊超频选项,有效加强CPU大幅度超频后的稳定度
超频时建议先将C1E关掉,比较好控制CPU的时脉与电压


DRAM时脉与参数设定,数值越小效能会越高
以下是使用DDR3 1866 CL8 10-9-27 1T,其他细部选项的设定值也调到较优化
使用者可以依手上DDR3的体质,来做时脉或是参数的微调,增加DRAM效能


CPU电压也是超频调整重点之一
可依CPU体质与该平台的散热系统做调整,CPU VCoce LoadLine为Enabled


DRAM电压是超频需要调整的另一个选项
基本上Sandy Brige平台的超频比以往简单许多,掌握CPU倍频、DDR3参数与这两者的电压调整就可以了


PC Health Status
还是会觉得此处CPU测温结果比较偏高不少,实际感受散热器的风温或是OS下测温软体的温度都低很多


以上是个人在2700K OC 5GHz稳定的设定值,依每个人硬体周边的不同或是体质差异,超频时可能需再做调整
不过大方向至少是这样没错,提供给有需要超频的使用者做为BIOS设定参考

超频效能
CPU 100 X 50 => 4998.9MHz 全速1.416V
DDR3 1866.4 CL8 10-9-27 1T 1.600V

Hyper PI 32M X 4 => 11m 52.875s
CPUMARK 99 => 771


Nuclearus Multi Core => 32119
Fritz Chess Benchmark => 38.95/18694


CrystalMark 2004R3 => 341127


CINEBENCH R11.5
CPU => 9.74 pts
CPU(Single Core) => 2.03 pts


Windows体验指数 - CPU 7.8


PCMark Vantage => 24126


超频后在单核执行绪的效能增加约30%,多核执行绪增加约40%以上的效能,表现令人满意
2700K在5GHz的效能也应该是目前市场上4 Cores CPU的效能顶点
未来能超越的应该也只有自家LGA 2011平台的Sandy Bridge-E或明年后推出的Ivy Bridge

DRAM频宽测试
DDR3 1866.4 CL8 10-9-27 1T
ADIA64 Memory Read - 22805 MB/s
Sandra Memory Bandwidth - 24680 MB/s
MaXXMEM Memory-Copy - 25963 MB/s


Sandy Bridge架构对于DRAM频宽的提升不少,双通道平台就已经可以跟X58的三通道效能匹敌
再来就是DDR3的频宽提升主要是时脉方面,1600拉到1866后,约有10~20%左右的频宽提升
LGA 1155在这方面的高频宽表现,对于系统效能的提升也会有一定的助益


温度表现(室温约26度)
系统待机时 - 36~42


CPU全速时 - 76~80
Intel Burn Test v2.4,Stress Level Maximum


超频让待机时温度提升了一些,基本上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全速时的温度提升不少,这也是Sandy Bridge架构在5GHz高时脉会发生的状况
所以在温度上的压制显得相当重要,对于散热器的能力也是一项考验,先前使用顶级空冷大约是90度左右
使用CORSAIR H80水冷表现的很好,压在80度以下也是多数使用者可以接受之超频温度
BIOSTAR在CPU电压控制可以再加强,待机1.512V与全速1.416V虽然有助超频后的稳定度,但波动范围有些大。

耗电量测试
OS桌面下不使用任何软体时 - 103W


CPU全速时 - 239W


关掉C1E节能之后,加上超频后的功耗同时会增加不少,在待机时已经超过100W
全速时的功耗会再增加136W左右,若以5GHz的时脉与效能来看,此耗电量表现还不算太高
但依对手目前32nm 4Cores/8Cores的高耗电量做为对照组,Intel在32nm制程的耗电量算是表现的很优秀


想要发挥2500K、2600K与最新的2700K三款不锁频CPU的超频效能,必须选择P67或Z68等两款晶片组
P67在市场上也降到很合理的价位,对于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来说是个负担较低的MB选择
但Z68同时拥有P67超CPU倍频与H67显示输出的两款晶片组主要功能,也是目前LGA 1155功能最完善的一款晶片组。
LGA 1155平台的价格也不像LGA 1156或LGA 775刚推出一年内那么高价,上市没多久的Z68现今价位也算是合理。
加上Z68拥有独家的SSD加速功能,对于手边有小容量SSD的使用者来说,是一个加快系统效能的好功能
若要个人选择的话,应该会多加一些预算直接攻顶选择Z68 MB会比较恰当



BIOSTAR在TZ68K+的价位与其他品牌入门P67的价格差不多,这部份明显让C/P值提高很多
超频能力也在相当高的水准,加上支援UEFI图形介面与八相供电的优势,是一款值得列入考虑的Z68
如果在USB 2.0数量可以再增加或加强CPU掉压方面,将会是一款很超值的高效能Z68 MB

Intel在Q4将推出2700K,应该是用来取代2600K占据LGA 1155最高等级CPU的地位
虽然2700K只增加100MHz,不过据网路上资料指出,在价格上只有高出10几块美金
超频5GHz所需电压与windwithme分享过的2600K其实差不多,都落在1.4V左右而已
十一月Intel将推出更高阶的LGA 2011平台,X79搭配CPU的价位会比2700K搭配Z68还高上许多
当今市场上C/P值较高的中高阶平台还是Z68搭配2500K或是2600K/2700K这几种组合
个人认为已拥有2600K的使用者不太需要再升级,如果近期考虑入手2600K的消费者,不如再等一下2700K的市场消息。
以上是小弟超频调效与分享i7-2700K的许多心得,提供给有需要的使用者做为参考 :)



献花 x1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1-10-24 15:59 |
h119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知名人士
级别: 知名人士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44 鲜花 x543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感谢楼主大大分享最新Intel顶级四核CPU各类资讯.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凯擘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1-10-24 22:26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6485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