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自 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1...013000226.html隨著美國政府預算吃緊,美方將NASA部分太空任務開放由民營公司競標,讓這些民營業者搶著升空,但也引來安全疑慮。
NASA is ceding some of its turf to the private sector.
美國在去年12月8日發射太空船「飛龍號」(Dragon),當天返回地球、降落在太平洋,寫下首艘民營企業開發的太空船成功試飛的紀錄.此消息不但打響業者SpaceX的名號,在試飛完成的記者會上,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更是意氣風發。
馬斯克亦為線上付款機制PayPal創辦人,這位億萬富翁在出售PayPal後投入太空夢,成立SpaceX,向來作風高調的他,在記者會上興奮地向外界分享此次SpaceX的壯舉。
這樣的態度與傳統美國太空總署(NASA)科學家的沈穩性格大相逕庭,NASA老員工們若是聽到這類輕浮的說辭,早不以為然,但只怕也無可奈何,因NASA的太空黃金時代已經過去,面對美國政府預算縮水,取而代之的是資金短絀的局面。
NASA缺錢 民間搶合作
原本由政府支持的太空研究資金緊縮,加上原有太空梭即將退役,打造新的太空梭所費不貲,促使美政府將未來為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補給的部分工作,開放委外由民間企業分擔。
原先美國政府對此態度仍算保守,但到了歐巴馬政府時代則決定大開門戶,讓NASA與民間企業簽訂運輸補給合約。亟欲擠入這扇大門的業者包括馬斯克的SpaceX以及Orbital Sciences公司、還有傳統航太巨擘如波音(Boeing)和洛克希(Lockheed )。
讓太空船載送太空人升空,是民營業者的最終目標,馬斯克在試飛完成記者會上即表示:「若這次試飛有載太空人的話,將可體驗愉快的太空之旅。」
波音和Lockheed目前研發的火箭並未要載送太空人,不過他們堅稱可以透過設計,在合理的價格內,迅速安全地載送人類至太空。
反對人士認為,貿然將人們運送至太空是錯誤的決定。由太空人所駕駛的航行過於危險、昂價且耗時,勢必無法承受商業循環的壓力以及業者唯利是圖的態度。倘若進展得太快,將有危及性命之虞(像是阿波羅十三號在返回地球過程中發生意外),但若進展得太慢,只怕企業主和投資人都要胃痛。
2005年到2009年擔任NASA高層的葛里芬(Mike Griffin)亦認為,草率將人類送上太空具高度危險性,但葛里芬等守舊派太空船設計者亦坦言,現實是眼前棘手的問題,若沒有私人資金的挹注,美國可能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都無法讓人類進入太空。
民營與公營的衝突
有鑑於2003年太空梭哥倫比亞號(Columbia)在太空中解體,導致7名太空人罹難,老舊太空船的安全令人憂心,但NASA目前對於太空船的汰換僅有作粗略的計畫,也因此,葛里芬在2006年成立商業軌道運輸服務(Commercial Orbital Transportation Services)部門,引進私人企業資金,協助將運輸物資和工作人員至國際太空站。
NASA商業太空航行發展部門主管麥卡利斯特表示,「我們認為現在是將此部分轉移至民間企業的時機。」
NASA人員認為,轉移過程應該循序漸進,但身為太空界新手的馬斯克,卻認為沒有理由等待,在在凸顯出民營與公營經營模式的衝突。
守舊人士質疑,目前飛龍號太空船維生系統並無法適合人類搭乘,還有很多極細節的部分需要調整。在太空船上,只要每增加任何一小塊設備,都會使得重量增加、甚至引發故障,一旦出問題的零件與太空人的維生系統有關,後果不堪設想。
葛里芬表示,「人們現在討論的內容,都是抱持著賺錢的心態。洛克希和波音認為NASA的目標太過嚴苛,然而,當有意外發生時,人們就會說『NASA的標準在哪裡?』」
【心得感想】
這個有點像航空業的發展
民營未必不好,也許太空旅遊會提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