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305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beyond1024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 錯放人才,曹操自食苦果
識人難,用人也難。而用人必先識人,擇才方能用才。三國時代,曹操知人善任是出了名的好,然而百密一疏,這一疏失,看走眼,卻改寫了歷史。據古代史學者的說法,天下三分竟因此而起。

  讓曹操「眼睛脫窗」的人,是劉璋手下的四川人張松。

  就在曹操拿下荊州,劉備逃之夭夭之際,據守蜀地的益州牧劉璋惶惶不安,基於西瓜偎大邊的「西瓜效應」,他派「別駕」(官名)張松擔任特使,去向曹操交好。

  張松這人頭腦靈活,見識通達,可惜其貌不揚,個頭矮,放蕩不羈,看起來很不起眼。曹操剛克服荊州,志得意滿,張松這模樣他哪看在眼裡,對他的態度極為冷淡。

  擔任主簿的楊修知道張松是個人才,勸曹操吸附。曹操不理,張松不滿。回到劉璋身邊,適逢曹操赤壁兵敗,張松便力勸劉璋和曹操絕交,和劉備結盟。

  三年後(建安十六年),劉備進入益州。從事後結果來看,此舉無異於開門揖盜。但一來劉璋見不及此,二來手下謀臣張松力薦,因而引進劉備勢力。

  劉備後來反客為主,併吞益州,取得和曹操、孫權平起平坐的資本額,難怪《三國志》斐注引習鑿齒云:「昔齊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國,曹操暫自驕伐而天下三分。」

  曹操甫獲一州,有驕氣是人之常情,但迫使曹操看走眼的真正關鍵,還在於曹操不脫以貌取人的習性。試想,張松如果像周瑜那樣雄姿英發,一表堂堂,即令曹操再驕傲再臭屁,也會奉為上賓,納入麾下。

  三國劉卲寫《人物志》,談到鑑識人才之難,特別難在「二尤」──尤妙和尤虛的人。尤妙指的是特別出眾的人才,不見得很搶眼,「或以貌少為不足」「或以直露為虛華」,──這些人也許貌不出眾,看來不怎麼樣;也許直率表露,缺乏翩翩神采,但若視為無用卒子,那是大錯特錯。史書說張松「短小放蕩」,這就是《人物志》指的「貌少」「直露」,曹操便這麼鑑識錯誤。

  關於張松如何伶牙俐齒,不討曹操的歡喜,又如何聰明機智,正史所載不多,《三國演義》倒有相當精彩生動的描繪。除了寫張松逞口舌之快,揭曹操瘡疤,並且描述張松過目不忘的特異功能。

  第六十回寫楊修見張松恃才傲物,想折服他,便取出曹操撰寫的兵書《孟德新書》給張松瞧瞧張松閱畢,大笑說:「這書內容我們蜀地的小孩子也能背誦,這哪是什麼『新書』?根本就是戰國時代無名氏所作,被曹丞相抄襲竊取。」

  楊修不信,張松當場把曹操的兵書倒背如流,一字不錯。楊修不相信曹操是文抄公,可見張松記憶力之強,他把張松推薦給曹操,曹操不信張松這種樣子會有過目不忘的本事,還以為古人和他英雄所見略同,他的新書才和戰國時人所撰雷同,一羞之下便燒了《孟德新書》。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1-14 05:5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3329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