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yulih
级别: 副版主
版区: 笑话集锦
x30
x266
|
分享:
▼
x3
|
中国六大特色文学
众所周知,中国文学的发展,光辉灿烂、源远流长。中国文学历史之悠久,种类之繁多,形式之丰盈,都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学大国的文学相媲美。《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其后漫长的社会里,文学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且不同朝代,有不同的主要的文学形式;也就是说,中国文学一直在中国传统历史地位表现出重要的角色,自古以来,在每一时期即有不同的发展特色。简要地说,就是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汉赋分小赋和大赋。小赋多为抒情作品,大赋多写宫观园苑之盛和帝王生活。唐诗、宋词多为文人创作,数量大,格律和音严谨。以唐朝为例,着名诗人不下2200名,诗作不少于5万首,其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家喻户晓。
从唐诗到宋词,就形式来讲,它们的表现手法不同,但形式的不同并不能把唐诗与宋词分出高低来。实际上,自从有词以来,唐诗宋词就总是相提并论,各尽其美、各擅其胜。除了在结构和形式上的紧密联系以外,许多词人,包括最有名的词人,都曾以唐诗诗句入词,为自己的词作增色不少。从欣赏的角度来看,喜欢读唐诗的人一般也喜欢读宋词;而欣赏宋词的人也多半是读过唐诗的。西元十三世纪,宋亡元兴,来自北方游牧地区的说唱艺术,与汉族地区的诗词艺术相融合,因而使得散曲和杂剧兴盛起来;如着名的杂剧家关汉卿,一生写了63个剧本,其中的《窦娥冤》更称得上传世杰作。
明清两代,小说更是当代文学具有相当的影响,深入我们社会的重心;小说纷纷问世,许多着名的名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作者成迷的《金瓶梅》、以及曹雪芹的《红楼梦》,被后代称为中国古典小说里的「五大名着」,有多种外文译本行世,更是被许多人作为影剧的题材。接下来就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不同形式的文学。
一、 先秦文学
1、 历史散文 先秦时期最重要的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着作。《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着,记载了春秋240年间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等。《国语》则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记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话。总体上说,《国语》的文字质朴,远不如《左传》有文采。《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辑而成的。它同《国语》一样,也是分国记事,记载了西、东周及秦、齐、楚、赵等诸国之事,记载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2、 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学说的着作,以《论语》、《孟子》和《庄子》对后世文学最有影响。《论语》是记录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论语》虽然篇幅不大,但作为儒家经典之一,长期以来,是文化人必读的书籍。它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在我国文化史、思想史上,留下了极为广泛深刻的影响。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与《庄子》是文学性最强的。孟轲的文章不仅仅从逻辑上说明道理,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喜笑怒骂,绝不作吞吞吐吐之态;文字通俗流畅,无生硬语,又喜欢使用层层迭迭的排比句式,这样就形成了《孟子》散文的一个显着特点,即富有气势,如长河大浪,磅礴而来,咄咄逼人,横行无阻。《孟子》的散文对后世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庄子》既是一部哲学着作,又充满了浓厚的文学色彩。而且,其文章体制也已经脱离语录体的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在文学意义上,它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作者的想像奇特而丰富,古今人物、骷髅幽魂、草虫树石、大鹏小雀,无奇不有,迷离荒诞,使文章充满了诡奇多变的色彩。
先秦诸子的说理散文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
二、 汉赋 在中国文学史上,汉代是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的时代。具体表现之一,是出现了汉赋这一种完全以文学感染力本身为目标的文学样式。
1、 汉赋特点 汉赋是从楚辞演变而来的。这种文学样式的本质,就是通过精心安排美丽的文字,整齐的句式,严谨的结构,表现社会和自然的种种奇特事物和绚丽景象,刺激读者的感受力与想像力,获得审美快感。
2、 名家名作 西汉前期,在赋方面取得较高成就的是贾谊和枚乘。贾谊的两篇主要赋作是《吊屈原赋》和《鹏鸟赋》。其中《吊屈原赋》是贾谊赴长沙途经湘水,感念屈原生平而作。枚乘的赋现在仅存《七发》一篇,但这却是标志着汉代新体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多方面奠定了汉赋的基础。这主要体现在,《七发》脱离了楚辞的抒情特征,转化为以铺陈写物为中心的高度散文化的文体。汉赋最重要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子虚》、《上林》二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两篇赋的内容主要是楚国使者子虚和齐国之臣乌有先生之间的对话,他们彼此夸耀自己的国家。典型的汉代大赋的体制,经过贾谊、枚乘,到司马相如,由这两篇赋得到最后的确立。以后大赋的作者,基本上都是模拟这二篇赋的体式,只是在题材和语言方面有所变化。
东汉后期,大赋的创作趋向衰微,抒情小赋不断兴起,显示取代大赋成为辞赋文学主流的趋势。小赋以抒情为中心,而且往往带有尖锐的批判性,更直接地反映了时代的脉搏。抒情小赋作为与传统大赋相抗衡的独立文体,始于东汉中期,具体地说是始于张衡的《归田赋》。这是辞赋史上第一篇反映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其中写景的部分,自然清丽,十分出色。东汉中后期抒情小赋的兴起,在辞赋演变史上的意义至关重要。但就整个汉赋的情况来说,还没有足够数量的优秀作品取代传统大赋的地位。
三、 唐诗 1、 中国诗歌的发展 《诗经》、《楚辞》之后,在诗歌上取得巨大的成就的,是汉代的乐府民歌和东汉的《古诗十九首》。此后,“悲凉慷慨”的建安文学的巨大成就使得文人创作的中心从辞赋转移到诗歌,形成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从此奠定了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主导地位。在魏晋时代,杰出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和山水诗人谢灵运对后世诗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经过长期的酝酿、发展,到唐代,终于迎来了中国诗歌最繁荣的时期。此后,宋、元、明、清各朝诗人辈出,但终究比不上唐诗的万丈光芒。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像满天的星斗一样。今天知名的就有二千三百多人。我们在此无法一一介绍,仅能从初唐、盛唐、及中晚唐时代挑选一些最着名的诗人给大家介绍一下。
2、 唐诗名家名作 在唐朝初期,代表着当时诗歌的最高成就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其中名声最大的是王勃。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坟路,儿女共沾巾。”至今为人传诵。初唐诗坛中另一个重要的诗人是陈子昂,他的《登幽州台歌》颇有汉魏风骨的慷慨气势,一洗六朝浮艳之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盛唐时期最着名的田园山水诗人是王维和孟浩然。王维擅长书画,他把诗和画两种艺术融合起来,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山水诗既体现了禅宗哲理、给人以极端幽静之感,同时也有生趣盎然、鲜洁明丽的意境。山水诗到孟浩然那里,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在他的诗中,情和景水乳交融般地密合,诗的意境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我们来看他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在这首诗中,诗人以野旷江清的静景写寂寞的游子情怀,表现了他非凡的功力。
盛唐诗潮波澜壮阔,气象万千。而其中最引人瞩目、动人心弦的,是李白的创作。李白的诗歌豪情万丈,“惊风雨”、“泣鬼神”,读了让人热血沸腾。他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不屑“摧眉折腰事权贵”,甚至于“天子呼来不上船”,傲骨铮铮,可见一斑。祖国的山川风物,在李白的笔下,也是十分出色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诗歌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的渴望与追求是他的诗的显着特征。相比之下,由于安史之乱造成天下瓦解、遍地哀号的苦难之中,杜甫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他无法如李白那样洒脱,惟有凝视着流血流泪的大地,忠实地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杜甫的诗歌尤其关心百姓的疾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在安史之乱的时候,他通过“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作品,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抨击。杜甫曾用“沈郁顿挫”四个字来概括自己的写作,的确非常恰当。这种深入社会、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的创作倾向,和由此带来的语言表现形式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不仅标志了唐诗内容与风格的重大转折,也对中唐以后直至宋代诗歌的发展,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唐诗发展到中、晚唐,开始走下坡路。但白居易和李商隐的诗歌依然非常卓越。白居易的诗歌浅近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他的叙事诗如《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相比之下,李商隐的诗歌则比较晦涩曲折、构思新奇,如他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片朦胧之美,让人如在雾中看花。
四、 宋词 在中国在这几千多年的历史当中,文学表现的十分多样化;宋词又称长短句,尽管在宋之前就已经开始发展了,但是真正开 花结果,则是在宋朝的时候。
1、 词的特点 词就其本来性质而言,是歌辞,是广义上的诗歌的一种。词也叫曲子词、诗余、或长短句。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曲调谱填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牌”,按照词牌作词称为“填词”。除少数小令不分段外,大部分词牌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段通常叫做“阕”。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阕。
词起源于敦煌曲子词,但首先在从晚唐到五代的文人词中得到发展。温庭筠、韦庄、李煜是当时最有成就的词人。到了宋代,词的意境、形式、技巧都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宋词因此与唐诗并列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文学体裁。
2、 宋词名家名作 宋词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主要风格流派。
宋词婉约派首推秦观和李清照的词最为出色。秦观的词写得深婉而疏荡,与李清照的清新跌宕并列为婉约词的顶巅。秦观一生由于政治牵连而招致不幸的命运,再加他的性格柔弱,情感细致,所以内心总是被悲愁哀怨所缠绕,不能自解。因此,“愁”成为他的词中最常见的主题,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都是他的名句。而他的词的意境,也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最为凄婉”。李清照生在南北宋过渡时期,前期词风明丽,后期词风大变,显得凄清愁惨。在这方面,她的《声声慢》是最有名的例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种“愁”,不是从前词人们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丧失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的失望等等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总的说来,李清照的词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宋代豪放词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从此词的境界更大为拓展。让我们读一下他那《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首词一开始就在上下几千年、绵亘数千里的宏大境界上展开,在这样浩渺的时空框架中,发出人生短暂、功名虚幻的感叹,把人生挫折的懊丧引向高远之处。辛弃疾则以悲壮慷慨之调把豪放词风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他的词集《稼轩长短句》,保存了词作六百多首,风格以雄深雅健、激昂慷慨为主,如他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在此,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辛弃疾那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南宋后期,除文天祥之外,再也没有出现过辛弃疾那样热情如火的词人了。
五、 元曲 元曲,是元代最经典的文学代表,融合了文学、歌唱、舞蹈、音乐等多方面艺术。 有人把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曲”,与唐诗、宋词并列,称之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三颗璀灿的明珠。然而,大部分的人,可能熟知唐诗、宋词,却往往对元曲感到陌生。而在文学里,戏剧向来不被重视,更少谈论或介绍元杂剧。这是很可惜的。代表元代的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的部分。散曲是诗歌,杂剧是戏曲。戏曲从唐代传到宋代,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到元代,而成为一种元代成熟的正式戏曲,再经过元代杰出的作家的经营、创作,开启了一个多采多姿的文学新天地。其实,元曲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尤其是在元杂剧中,有许多精采的故事。元曲不仅是元代文学的特色,故事背后也隐含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故事里的人物、场景都宛如元代社会的众生图象,从中可以了解到许多元代社会黑暗的层面。所以,元杂剧既有文学的价值,也是历史的意义。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多,现有仅存一百三十多个,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
1、 元曲简介 中国的曲包括散曲和戏曲。实际上,散曲和戏曲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前者是诗歌的一种,后者属于戏剧。
2、 元曲名家名作 (1) 散曲 散曲,系元代一种饶有新鲜意味的文学类型是。从音乐意义来说,散曲是元代流行的歌曲;从文学意义来说,它是一种具有独特语言风格的抒情诗。散曲活泼灵动、浅俗坦露、使得欣赏者毫无间隔感的总体风貌。它和传统诗词中常见的矜持、蕴藉实是大异其趣。
在元代前期的散曲家中,马致远是留存作品最多,历来评价最高的一个。他的散曲以感叹历史兴亡、歌颂隐逸生活、吟咏山水田园风光为主,在保持散曲特有的艺术风格的同时,又常具有诗词的意境和秀丽的画面感,语言自然清丽,雅俗相兼。他的《天净沙–秋思》向来脍炙人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前三句都是相同结构,首句有浑重感,次句有清新感,加上第三句的空间延伸,充分地描绘出完整的画面。加上后两句的渲染和点题,曲中的离情别绪表达得带有丰富的联想和意蕴。在这首小令中,显示了作者对自然素材进行主观塑造的艺术创造力。元代后期,散曲创作的中心转移到南方。后期散曲以乔吉、张可久为代表,他们两人并称为元散曲两大家。享誉最高的是张可久。张可久专攻散曲,特别致力于小令。他的清丽简淡的风格尤以描绘江南景色见长,如:“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天净沙–江上》)作者仿佛是一个丹青高手,洒洒落落几笔,便涂抹出一幅疏密相间、意境悠远的文人写意画。
(2) 杂剧 元代杂剧,以关汉卿、王实甫为最杰出的剧作家。 关汉卿的剧作中既有催人泪下的悲剧,也有让人捧腹的喜剧,既有反映婚姻问题的爱情剧,也有揭露社会黑暗的公案剧。关汉卿的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这也是中国古典戏曲中最优秀的悲剧作品。《窦娥冤》的故事说,有一位很孝顺的年轻寡妇,为了侍奉婆婆而没有改嫁。但是她的美德反而招来诬谄,被黑暗社会残害至死,在窦娥被杀死后,夏日的天空飘起了大雪。整个剧作催人泪下,惨烈悲壮,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关汉卿的其他剧作也都取得非凡的成就。作为元代戏剧的奠基者,关汉卿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他的剧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无与伦比的。他的戏剧所体现的平民精神,他驾驭语言的超凡能力,以及在不同戏剧类型上所显示出来的艺术造诣,成为后世戏剧家学习的典范。
如果以单部作品而论,王实甫的《西厢记》可以说是元杂剧中影响最大的,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重,被称为杂剧之冠。剧本描写书生张生在寺庙中遇见崔相国之女崔莺莺,两人产生爱情,通过婢女红娘的帮助,历经坎坷,终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而结合的故事。《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不仅在于其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进步思想,而且它在戏剧冲突、结构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在相当长的年代中,《西厢记》持续地影响了后代的文学进步乃至人们的生活观念。
元代杂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此后杂剧的创作开始走向衰落,只有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清康熙时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获得了较大的成功。
六、 明清小说 1、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
中国古典小说可以上溯到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和唐代的传奇。但无论是志怪还是传奇都和后来的小说有较大的差别。相比之下,宋、元话本小说和文言小说对小说的成熟倒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此以后,中国古代小说在明、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整个时代文学的中心样式。
明清时代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黄金时代,许多着名的小说就是诞生在这一时期的。但我们在这里无法一一介绍,只能介绍:《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最为人熟悉的小说。
2、 明清小说名家名作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他的中心内容是演绎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种种矛盾斗争乃至战争。这一切都是通过复杂的故事情节来完成的,在讲述这一个个曲折的故事时,作者又总是以人物为中心。例如对那场着名的赤壁之战的描写,作者使用了八回的篇幅,细致、周到地一步步推动情节,而这些情节的描写,又都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作用,显示诸葛亮高超智慧之目的。 《三国演义》的语言通俗、简练、明快。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张飞的豪爽、关羽的高傲、曹操的机诈、孔明的智慧,常在简练的几笔勾画中显露出来。《三国演义》情节前后发展一贯,但又富于曲折和变化,于清晰明朗的脉络间构成了一个古典小说中少见的,既宏伟又严密的结构。《水浒传》的故事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作者是施耐庵。 《水浒传》的主要内容是叙述以宋江、李逵、林冲、鲁智深、武松、吴用等为主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在各地受到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迫害之下,纷纷集聚在梁山水泊,与宋朝相对抗的故事。《水浒传》堪称是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作者以很高的文化修养,驾驭流利纯熟的白话,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描述各种场景,显得极其生动活泼。特别是写人物对话时,更是闻其声如见其人,其效果是文言所不可能达到的。对一、二十个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是这部小说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有了《水浒传》,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完全的确立,这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极为深远。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长篇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了新的高峰。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明代中期的小说创作以吴承恩的《西游记》为代表。这部小说是一部充满幻想、情节离奇的小说,它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人西天取经的过程。《西游记》中最迷人的人物当属孙悟空,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上天入地,独来独往,率性而为,代表了人类精神中最自由和顽皮的部分,也成为了无数人理想的象征和寄托。 在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其艺术上的精致完美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感情和婚姻纠葛为中心线索,在贾府这一世代富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中,写出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许多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历史宿命。这里面包含了曹雪芹自身的家族和个人背景,以及他对人生的认识。《红楼梦》是一部天才的、又是精心构撰的巨作。“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在艺术上,它达到了中国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
九、 结语 中国古代文学光辉灿烂,以上我们所介绍的六大特色文学只不过是星空中最明亮的几颗星星。事实上,值得我们反复欣赏、陶醉的,远不止这么一点。这一切,有待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相信你们一定能从中获得无穷的享受。
明清小说之研究
一、 前言 一般而言,在提起唐代以后的中国文学发展时,总会用「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几个简单的名词来概括奇特点与成就。而在明、清时期,其成就确实以小说方面最为突出,且在明朝文学里,小说有「真文学」之称。 为何明、清被称为「小说的时代」。为何说小说为此时期的真文学呢?其实明朝的贵族文学多半来自元朝,因受元人影响,格本并不高,也没有较为突出的作品。加上明太祖时期,推行「文字狱」的政治影响,一般的朝廷文学,很难有真情之作的出现,因此一般的民间小说在此时期有了「真文学」之称。 明、清也因受八股文取士的影响,诗、词等正统文学,难以有发展的空间,但戏曲与小说此类的通俗文学却极为发达。尤其在小说方面,更是开启了中国文学史上以来的新局面,因此明、清时期正是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 二、 背景 在明、清之际,其古诗与散文,只知因袭前人而无法有过人的成就。但小说却不顾上流社会的藐视和压迫,在民间蓬勃发展下,造成小说界空前兴盛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01. 小说对社会教育之改变 宋、元时期,话本中常常寓有劝善目的,但对社会的教育影响,并不深远,而至明、清时期,小说渐渐被有识之文人所赏识,使得小说在无形之中,有了社会教育的功能。例如万历间李卓君忠义水浒传序曰:「故有国者,不可不读;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朝廷矣。」文中明确地指出小说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其后更有人直言,白话小说的教育效果远在孝经、论语等经典之上,因而使当时许多文人,投身于小说创作中。 02. 正统文学之不振 正统文学于明朝时期,无论在内容、形式、风格、技巧上,都以到达登峰造极之地步,很难再有所突破。加上当时「唐宋八大家」的流行,正统文学大多崇尚模拟、复古,到了前、后七子时,更是倡导「文必秦汉,失必盛唐」的拟古思潮。正因如此,白话小说才得以在此时期有了发展的空间,进而发扬光大。 03. 朝廷之摧残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兴起文字狱,对文人更是多加管制,当时的文人,能够寿终者,只有寥寥几人;而洁身自好者,多是作官为危途,因此他们过人的才赋,自然得藉助另一种途径发挥,这也成了白话小说的一大助力。 三、 作品代表 在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部出色的小说,共可分为几下几类来探讨: 01. 历史小说
A. 三国演义 明清小说的繁荣,是以《三国演义》首先开河的。而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大小说家罗贯中(西元1330-1400年),由于史料记载不多,所以仅能确定他姓罗,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个性孤僻,不喜与人交往,多数隐居山林田园间,专心致力于创作。
B. 水浒传 元末明初,除了《三国演义》之外,诞生了另一部伟大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
02. 神魔小说 A. 西游记 和《三国演义》、《水浒传》一样,西游记也是一部集合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的好作品。但《西游记》在内容上却是最特别的一部,因为前面所提的两部作品,主要是用现实主义的方法,描写中国古代或现实社会的事务,而《西游记》则已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出现实社会一个不可能存在的神魔世界。
B. 封神演义 在《西游记》的影响下,明末也产生了一批神魔作品,将着名的历史故事神魔化。而明朝许仲琳所撰写的《封神演义》,就是一部较具有影响力的神魔小说。
03. 人情小说 A. 金瓶梅 明代万历年间.,这段时期为长篇小说创作最为兴盛的局面,而在流传下来的五十六部长篇小说中,《金瓶梅》是最为出色的一部,它也是中国最有争议,评价最不一的作品:有的将它列为「淫书」,大肆批评;有的将它视为「杰作」,竭力称赞。
B. 红楼梦 清朝干隆年间,当时京城文人学士及王公贵族中,流行着这样两句话:「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就是说,不管你读多少诗文着作,如果没有看过《红楼梦》,也等于白费工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