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问的研究中,向来有所谓的『显学』之说。什么是“显学”?
显学,比较早期的定义,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或者在思想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学说。在先秦思想史中特指儒家、墨家这两种学说。有时也指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儒、道、佛三家。
显学一词,最早出于《韩非子•显学篇》:「世之显学,儒墨也。」战国时期,正好是中国的一个重大转型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复杂的变化。当时,思想言论空前自由,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因此,在这个时期,冒出一大批思想家,他们对社会变革,各自发表了不同的主张,自然希望自己的学说能被当权者采纳,史称之为“百家争鸣”!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儒家、法家、墨家、纵横家、道家。……
每个时代的社会中都有所谓的「显学」,例如,有人问:「你对『台湾文学』有研究?」回答:「没有啦,这可是文史方面的『显学』,我只是对它有兴趣,懂一点点而已,还谈不上啥『研究』!」
演变到后来,热门的科目‧ 受人注目的科目, 就叫做“显学” 例如前述的「台湾文学」、现在很流如行「生物科技」、「环保」等,都算是了。
简单讲,“显学”,就是对某作品、某人某事等,研究讨论者很多,最后演变成了一个学科(重点不在热门不热门、而在于前后研究讨论者日益增多),比如「诗经学」、「文选学」、「金庸学」…。就个人所知,在中国文学的范围里,是有一些个研究对象,可以被称为『显学』!
在一般大学的中文系里头,有一门必修课程──“专书选读”,共有二、三十个课程,虽说各校规定不一,惟大致上,包括:诗经、楚辞、尚书、礼记、易经、老庄、论孟、荀子、墨子、韩非子、左传、史记、文心雕龙、诗品、乐府诗、文选、陶诗、韩柳文、杜诗、苏辛词、元曲、三言两拍、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当然啰,应该可以看得出来,以上列举的,每一门都是“显学”。据了解,有这么一个趣闻,国学前辈严灵峰:先生编有:《老子知见书目》,有人说了,智者“李耳”先生,着作只有一本,而历代阐释其着作的着述,就超过一千本已上!
其中,《诗经》、《楚辞》这两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家喻户晓。就
个人所了解,在重多研究的专家学者之中,曾有两位学者,各自提出惊世的不同见解。其中一位,以故的前师大教授“李辰冬”先生,认为:《诗经》305篇,作者系同一个人──“周宣王”时代的大将兼史官「尹吉甫」先生。另一位,则是享寿102岁的国宝级作家“苏雪林”女士〈前成大教授〉,主张:屈原的作品,受到“域外文化”影响很深!…
在为数不少的“显学”里面,有两门「金学」,相当有意思,一个是“金庸学”,另一个嘛“金瓶梅学”是也。关于金庸先生,名闻海内外不用多介绍〈光是以他为研究对象的硕士论文,就有好几篇〉。至于“金瓶梅”是啥样子的书,大家心知肚明;最引人注目者,到底它的作者是何人,一直是个谜团!
有人说,“显学”只是一个词,然而这个词的产生与运用,相信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除了中国的传统、还含有中国的文化、乃至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何为显?显学因何而显?又显于何处?意义何存?俗话说得好:「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深入研讨和认识,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毕竟,个人生命有限,惟族群的生命,则是延续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