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大部分人都有一個考慮"需求"的共同觀點,
也都會考慮"財力"、"價錢",
再來就是"產品效能"與"功能"。
近幾年的顯卡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則,這個規則大致也都適用於電腦(電子)方面的很多產品!
新一代的次高階產品,其
價格約相等於前一代同樣地位的次高階產品,
效能則相當於前一代的最高階產品(最明顯的規則,較早期似乎沒這麼明顯),
耗電量略大於前一代的最高階產品,但節電能力較佳,
散熱方面基於種種因素則沒有太大改善空間,
市場壽命約略相同,但實際正常工作使用壽命,大致都會略較長於前一代的產品,
規格方面大致都是推陳出新,也可說是功能方面是越多樣化。
對這些發展現象,個人會比較認為主要是市場的考量,而非科技與工藝創新、精進的主要結果。
要研發創新,先要有金權。
那消費端的大眾呢?
要最新、最好、最便宜的產品,又要想辦法不給錢。
所以呢?
沒電腦的人就想辦法到處借用、租用。
有電腦的人就想方盡法的要去超頻,來榨出最大效能、
作最大的免錢維修來延長最大的使用壽命(最好就是不超頻)、
認識更多的電腦軟硬體知識來發揮最多的電腦功能,
種種作為就是要
可以不買的情況下就不要買或延後買任何電子電腦產品,
要買時,似乎也有採購的時間點,不要抱有任何軟硬體升級的幻想,也不需去追求最高級的產品,
同一代產品盡可能不要太多組,尤其像主板記憶體CPU這類決定一切的主要零件,
買了就要作最大保養維修、注意正確使用方法來讓它能用一輩子!
還要等嗎?當然是還要再等!只要能符合最大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