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7310 個閱讀者
中央氣象局》 漁釣氣象 | 一周預報 | 潮汐預報 | 即時海況 | 即時影像
 
<< 上頁  1   2   3  >>(共 3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bootstw2002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下面是引用gon543於2007-12-17 22:20發表的 :
長桶釘鞋是磯釣的危險配備~~萬一落水長桶釘鞋會要人命~~灌滿水重又游不動~~
常聽到有此一說
長統釘鞋腳不會濕
萬一真的掉下水
只好利用救生衣的浮力
再慢慢漂或踢回來
不知道這樣對不對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0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7-12-18 21:38 |
FISH49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0 鮮花 x59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什麼人釣最多?活越久的人釣最多.....................經典好詞兒!!
表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HINET | Posted:2007-12-19 12:32 |
小澤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3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看到狐狸大上報~就想到我以前也有上電視~那是在我國小時.在颱風天跟我爸去紅毛港釣魚~這時就有一個地方台記著要採訪我~這時
爆笑的事就發生了~

記著;小朋友~你知不知道現在有颱風~
小澤:知道
記著;那你為什麼還來釣魚~你家長知道嗎~
小澤:這時我就指著在我旁邊釣魚的老爸說;是我爸爸帶我來低~~~這時就看到記著臉上三條線~ 表情 ~~哈哈~~~

此文章被評分,最近評分記錄
財富:20 (by 狐狸去釣魚) | 理由: 令尊 應該也三條線吧!! 呵呵~^^~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2 樓] From:局域網對方和您在同一內部網 | Posted:2007-12-19 19:21 |
肉粽腳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73 鮮花 x18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照片上的你未免太帥了吧! 真的是帥呆了~
以後你可能都要穿救生衣做生意了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3 樓] From:臺灣中華 | Posted:2007-12-19 20:25 |
大鵬灣大摳仔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9 鮮花 x5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不過這東西通常是避免小腿傷痕累累的好東西. 要買容易脫下的. 除非有人要發明007專用....磯釣釘鞋外加變裝蛙鞋

大哥
小弟有想到一個東西
就是職棒再用的護腳
那東西剛剛好保護到短桶
釘鞋保護不到的地方
萬一落水就不怕了
當然不要落水是最好的


我是土土的愛釣魚的胖仔.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4 樓] From:臺灣臺北市 | Posted:2007-12-19 23:09 |
samuelc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4 鮮花 x6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下面是引用got於2007-12-20 07:42發表的 :
聽說要研擬草案管制釣魚,這草案要是過了,各地應該都會效法
海岸線那麼長根本沒人力管,會導致直接禁釣的可能性比較高!

各有所本~~,拉拉雜雜一堆也看不出誰有理~~搞到最後還有”陰謀論”~~如果是真那就恐怖喽~~如果沒這回事何畢亂扣帽子~~自由社會正反言論都該尊重~~
看了半天有一段連結文章我覺得值得大家一看在看,原創說”有需要的請剪過去用”,那我就不客氣喽~~原創eji6(世國)出處”還是KO好玩!”部落格~~

~~~~~~~~~~~~~~~~~~~~~~~~~~~~~~~~~~~~~~~~~~~~~~~~~~~~~~~~~~~~~~~~~~
全本「落湯磯」
釣客落海事件頻傳,讓人不禁感概:到底為了什麼?
找出以前寫過的相關文章,發現還真的是老生常談啊!都已經講過N遍了,言之者諄諄,聽之者藐藐........
但我還是要把其中一篇貼出來,並請大家發揮影響力,在釣場上碰到不知死活的傢伙時,用力給他教育一下,讓他們不要太「勇敢」。

↑↓ 注意看圖片右邊!


全本「落湯磯」 (原文刊於釣魚人雜誌第120期)這個磯釣期,釣客落海的事件好像特別多,有一陣子甚至每個星期都要發生一、兩起,真是堪稱前仆後繼!令人不禁納悶,那些罹難者是不是都太勇敢了?還是說……他們太愚蠢?
其實我很不想寫這篇稿子,原因有三個:一、每當必須要寫這種文章的時候,就代表近來又有「不少人」落海了。二、寫了又有什麼用?以前本刊講過的還嫌少嗎?我看加一加起碼也有好幾萬字,足夠編成一大本書了!三、本人並沒有落水過(感謝老天爺以及我自己那顆超小的膽子),水性也不甚精良,寫來似乎有點缺乏說服力;釣魚界多得是身手了得、落水經驗豐富的前輩,他們才應該站出來講幾句話。

但這種「前輩」似乎又不太值得效法,所以,我就再一次勉為其難吧。
為了加強臨場感,我特別訪問了兩位過來人,請他們談談各自的心得與建議;一位是本刊前業務主任張俊傑,他落海記錄相當輝煌--簡直跟下水餃一樣!另一位是本刊前採訪編輯黃仲霖,他只落海過一次,但卻在海上漂流了將近一小時才被救起來--獲救之處離下海地點足足差了好幾公里遠。
  前車之鑑
先說張俊傑吧,他是個教練級的潛水高手,小學還沒畢業就成天在海裡廝混,曾經救過人、下海清過廢線,還協助找過罹難者屍體,至今已有二十多年潛水經驗,所以對他而言,下海可能比走在忠孝東路上還要安全。
前面不是說他落海經驗多得像下水餃嗎?那可不是亂講的,因為有時看到大浪來襲,這傢伙不但不趕快撤退,反而還會主動往前衝、往海裡跳!
他天生喜歡冒險嗎?還是經常有厭世的念頭?抑或是想要證明自己身手不凡?都不對,真正原因是在他的經驗裡,對某些釣場環境而言,當大浪撲來時,待在水裡比在岸上還安全!
這論調看起來實在匪夷所思,但卻也不無道理,舉個例子來說吧:台灣許多磯釣場的地形都是怪石峋嶙、呈陡峭斜坡狀者,萬一碰到瘋狗浪,人會被巨大水勢沖倒、貼著岩面拖下海、埋入深處一陣子,然後在好不容易浮起時(假如有穿救生衣的話),緊接著被另一股浪頭抬著「砸向」岩岸!
這段過程之中,人體很可能首先因跌倒而受傷,然後在滾下海時遭到刮傷、割傷,再因驚駭與下沈而嗆水,之後又被摔到岩石上而撞傷……。假如經過這一連串蹂躪還沒變成肉醬(或肉餅),接下來還有被海流沖走失蹤或因失溫導致昏迷、休克等危險橫在前面,所以張俊傑會在必要時採取主動跳海的策略,趁浪頭還未到達之前衝出去,儘量跳遠一點,並且一入水立刻往外游,再尋找浪平的地點或時機爬上岸。
不過呢,這方法可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更不是人人都玩得起的,因此他的建議是:
一、危險釣場絕對不要去。像他就堅持不去爬肉粽角、不釣消波樁,因為這種地方多半連跳下去的機會都沒有,且就算跳下去也討不到好處(水流詭異、水下環境紊亂),更很難找到爬上岸的適當地點。而泳技不是很好的一般人,則連許多岩石海岸磯釣場都應禁止進入,否則就是跟自己過不去!
二、絕對要穿好救生衣。根據統計,大約百分之七十五的落水獲救者是因為穿了救生衣才能逃出生天,而張俊傑也的確曾救過穿妥救生衣的落水者,也撈過沒穿的 Body,所以鄭重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只把這句話當作老生常談,即使夏天也要穿著自動充氣式救生衣,絕對不可輕忽。
接下來看看黃仲霖的經歷。他雖水性不比張俊傑好,但也不是旱鴨子,有很長一段時間,每天早上他都跑到青年公園游泳池長泳兩小時,論技術、論體力可謂遠勝一般人多多矣,可是幾年前某個吹西南風的好天氣,在蘇澳港外的「尖礁」釣場上,他卻碰上了性命交關的場面……
那是個秋高氣爽的九月天,他和幾名好友一起去釣外海荒磯;氣象預報雖然說太平洋上有颱風正在運動,但距離還十分遙遠,連海上警報都還沒發佈,眼前正是微風小浪的多雲時晴天氣,所以眾人十分寫意地拉了幾條收穫。中午以後,風力漸漸增強,但也沒到需要落跑的程度,所以大家只是把傢俬往高處挪一挪,就繼續享受搏魚之樂。
誰知正在快樂的當兒,一個突如其來的湧浪猛地從正面撲上礁岩,把他和另一個釣友以及兩人的冰箱、竿袋等等,一股腦兒全部掃落海去,完全不留任何走避的機會!剛入水時,兩人相距不過兩、三公尺,他還曾試圖游過去好互相照應一下,可是海流勢力卻出奇的強勁,任憑他再怎麼努力也難以抗衡,只能眼睜睜看著彼此越離越遠,一下子就看不見對方了。
他事後回想,好在當時沒有第二道浪把人往石頭上摔,才讓他們能夠漂在海上等待救援,但饒是如此,孤伶伶浮在冰冷、波濤起伏、流速極快的海上,還是夠嚇到需要收驚的!但除了聽天由命之外還能怎樣呢?所以他只好仰躺在水上,任憑海流將自己往北推送。
大約過了半個多小時吧?他覺得蘇澳港與北方澳的相關角度已改變不少,原本立足的「尖礁」更早已看不見,這表示他已經漂流一段不算小的距離了,於是恐懼感再度襲上心頭:假如沒有人知道他們落水該怎麼辦?或者,就算有人知道出事,但大海茫茫,又有多少機會能被救起?
正惶急間,一陣漁船引擎聲隱隱傳來,他感到心頭一熱,趕緊奮力踩水直起上身,並用力揮手大叫救命,然後順利被那艘捕魚經過的船隻搭救起來。
那天的結果還算圓滿,沒有出人命,甚至連裝備也撿回來了,但那種經驗可一點也不值得高興,因此黃仲霖給大家的建議是:
一、密切注意颱風及鋒面消息。颱風容易在海上引起「長浪」,這種浪的推進速度,往往比颱風本身移動速度快得多,所以千萬不要以為颱風中心距離尚遠就安啦,其實危險已經等在那裡了。另外鋒面的影響也很可怕,這種出現在大型氣團前緣的天氣系統,當它通過的時候,會有強烈的風變與大浪伴隨而來,這就是漁民們所稱的「起報頭」,這種突然的變化,常常令釣客走避不及,或上外礁後無法接下來。
二、要會看風向。台灣地區冬天盛行東北季風,夏天主吹西南氣流,兩者之間又夾雜著梅雨鋒面、颱風等氣候變化,使得釣魚變成真正「看天吃飯」的遊戲。假如你想玩得安心、愉快,請先徹底瞭解所要前往的釣場之位置、地形、立足點高度、進出途徑,以及什麼風向可以釣、什麼風向會危險等等,並預先根據浪勢、水流估計可能的落海情狀與漂流方式,設想好萬一下水的話該如何求生、往哪裡逃。

  瘋狗為何咬人?
為什麼釣客會落海?撇開那些不小心自己掉下去的個案不談,被浪掃入海中的情況都是怎麼發生的?新聞裡常說「某某人不慎被瘋狗浪捲落海裡……」,這瘋狗浪到底又是什麼?釣客都是被這種浪請下去的嗎?讓我們先來看看學界的講法。
身兼海洋大學與台灣大學海洋科學系教授的許明光博士認為,瘋狗浪是一個民間(漁民)泛用的稱呼,並無明確定義;新聞界每遇到有人被大浪捲走的事件,就都報導為瘋狗浪肆虐,其實這裡面有些可能是釣客或遊人不小心失足落海,或者是在大風大浪持續侵襲的時刻還跑到海邊垂釣、遊憩,因而被大浪捲走,像這類事件實不應一併稱之為瘋狗浪作怪。
同樣任教於前述二校的蔡政翰博士也認為,只有當某人被「突如其來的大浪」捲走時,那個浪才叫做瘋狗浪,意即「持續的大風浪」並不能算是瘋狗浪。而且他還主張,所謂的瘋狗浪並非無法避免的,甚至不應該如此稱呼它,因為這種名稱會誤導人認為它是神秘而不可預測的;蔡教授直接了當將這種噬人大浪稱為「大湧浪」。
至於多大的浪才算大湧浪?他說:「這就與為什麼被稱為瘋狗浪有關,所謂大浪是與當時其他波浪相對而言,因為每個波浪的高度變化沒有規則,也就是所稱的不規則波。而所謂的瘋狗浪就是在海象已經不好而浪高已不小時,忽然有一個或多個比其它浪高很多的浪進來,而且波峰高度超過防波堤或礁石,因此將其上之人沖倒並帶回海中。」
李賢文博士--前面二位教授的同事--則有另一個看法,他把瘋狗浪分成兩種,即:
一、兇猛強烈的海浪,不斷地侵襲海岸,岸邊只要有人垂釣或游泳,則很容易被海浪捲入,這是「第一類型瘋狗浪」--如同真正的瘋狗,見到人就攻擊,避免災害的方式,就是遠離它。
二、天氣良好,海上平靜無風,突然在岸邊出現一道大浪,衝擊海岸,此時如岸上有人,則很容易被捲入海中,這是「第二類型瘋狗浪」--如同正常的狗,突然張口咬人,很難預防。
看來這問題還需要一個更權威的發言人來給它下定義!但無論如何,釣客落海事件多發生於鋒面來臨和颱風侵擾期間,並且往往跟潮汐現象有某種牽連。
那麼「鋒面」是什麼呢?它是一種當冷、暖氣團交會時所產生的帶狀界面;假如冷空氣勢力較強,這個帶狀界面會被推著往暖空氣方向移動,這就是「冷鋒」,它過境時地面氣溫會降低、天氣變冷;反之,若暖空氣的勢力強過冷空氣,帶狀界面就會向冷空氣方向運動,於是形成「暖鋒」,它會使經過地區的氣溫增高、天氣變暖。
有沒有冷、暖空氣雙方剛好勢均力敵的情形?這種現象確實會出現,而且在台灣地區還頗為常見;此時那個帶狀界面就會在某區域內停滯或緩慢推移,造成冷鋒與暖鋒同時出現的雲雨天氣,這就是「滯留鋒」。
既然鋒面系統是冷空氣與暖空氣的拉鋸戰,在那個交鋒的界面上必然就有著極不安定的大氣擾動、經常會發生風變,因此浪況也就容易在短時間內被快速增大,使得垂釣作業變成危險的遊戲。
那麼冷空氣與暖空氣又是打哪來的?在台灣地區,它們主要來自「大陸冷氣團」和「熱帶海洋氣團」。前者是形成於北極地帶的氣團,性質比較乾冷,因受高空氣流的推送而進入中國大陸,然後經華中地區再轉向東海及太平洋。後者為經常處於太平洋上的高氣壓,也被稱做「副熱帶高氣壓」,它的邊緣是廣大的雲雨地帶,容易造成大量降雨,亦是我國季節性暴雨的主要原因。
如果看倌經常注意氣象預報的話,至此必然已經知道,大陸冷氣團就是影響台灣冬季氣候的主要因素,而太平洋高氣壓則跟我們夏季的氣候關係密切。
說到太平洋高壓,就不能不提提另一個同樣耳熟能詳的名詞「熱帶低壓」。它是發生在熱帶地區海洋上的氣候現象,成因為海水表面受太陽照射而被加溫,大量水分蒸發到空中,形成一團溫度高、濕度大的空氣,這種空氣會因溫度高而膨脹,致使密度減小、質量減輕,於是開始向上空蒸騰。
熱空氣上升後,低處(海平面附近)空出來的空間會由周邊較冷的空氣彌補進來;這些溫度較低的空氣流入後,也會涵容海面蒸騰的熱水汽,繼續變成高溫、潮濕的上升氣流,從而發生大氣對流作用。此種循環動作最終會使整個氣柱皆成為溫度高、重量輕、密度小的空氣,是即所謂的「熱帶性低氣壓」。
但空氣的流動就和水從高處往低處流一樣,也是自高氣壓流向低氣壓的,是故在熱帶低壓出現的地方,四周氣壓較高的空氣必定會向氣壓較低處流動,因而形成「風」;另由於地球轉動與太平洋上夏季盛行風的影響,這種空氣流動會呈漩渦狀的以逆時鐘方向(對北半球而言)往低壓中心跑,當其近地面最大風速達到每秒十七‧二公尺(約相當於時速六十二公里)以上時,就成為颱風了。
大家當然都知道颱風的厲害,所以敢在其來襲期間跑到海邊玩命的人,究竟不多,但就算颱風距離甚遠,它的危險性還是不容輕忽--甚至更應該加以重視,原因就是它會引起前面那位蔡教授提到的「湧浪」。
所謂湧浪,是一種來自遠方海域、已經脫離其發源地(例如由遠處颱風所引起)的海浪,也有人叫它做「長浪」,英文稱之為「swell」。這種浪傳遞的速度很快(比風暴本身的移動還快)、波長很長,較不容易在行進途中衰減掉,所以能夠影響到很遠的地方。
當這種長浪推進到陸地附近時,因為海域深度變淺,波浪中蘊蓄的動能就開始轉變為位能,使波長縮短、波幅加大,用白話文來講,就是海水出現「向上堆疊」的現象;水深變得越淺,堆疊高度就越高,最後浪峰會高到無法維持穩定狀態而崩潰,於是大股海水便傾倒下來,產生大量碎波。
這堆疊現象如果發生在深度變化緩和的沙灘地帶,充其量只是引起浪花飛濺的壯觀場面而已,破壞力不算太大,但若發生在陡峭、急深的岩石海岸或防波堤前端,由於深度是在短距離內迅速變淺,波峰就有可能疊高到超過人們立足點還不崩塌,這時海浪便會夾著大量尚未釋放的動能與位能,一股腦兒撞上走避不及的倒楣鬼,於是釣客落海事件就發生矣!
還有,潮汐漲落的影響也不可小覷,許多落海事件都發生在滿潮前後(尤其是每月大潮水那幾天),這可能是因為滿潮時水位最高,相對而言波浪高度也大。或者也有一說認為,潮水從流動到停滯再到開始反方向流動,這期間有龐大的能量轉換和水勢激盪,就算平常日子也會自然出現幾波大浪,如果再加上鋒面或颱風助興,當然就更會造成猛烈而突兀的巨浪了。

  如何趨吉避凶?
台灣地區磯釣場多集中於北部、東北部、東部以及各地的離島、外礁,這些去處都是東北季風與颱風湧浪「照顧」得到的地方,所以看倌除了必須知道何時易有危險之外,還務必瞭解什麼地形是海龍王選女婿的所在,假如你不想早早給祂招贅,就請敬而遠之!
民生報著名釣魚記者何安華,曾為東北角風景區管理處義務製作了一份「東北角釣場磯釣安全解說褶頁」,裡面把危險釣場的特徵做了一番詳細歸納,我想我就不用再畫蛇添足了,此地謹徵得何兄同意轉載如後。
歷年來經常發生危險的釣場,主要有以下特徵:
一、地形低平、毫無掩蔽,大浪來襲能把人直接打下海中。
二、後高前低的斜坡地形,不論海浪從正面或側面襲來,均能將釣者捲入海中。
三、數塊大石銜接延伸入海,釣者在乾潮或浪平時跨越石縫出去垂釣,但浪大或漲潮想回來時,容易在跨越縫隙時被打入海中。
四、岬角中央低陷呈鞍部,釣友行經此處時,容易被驟起的浪濤打入海中。
五、岩石突出海中,一側是極深的水灣,浪從另一側來襲,能將站立其上的釣者打入水灣之中。
六、背後是高聳峭壁的岩盤,海浪從前方或側面襲來沖激峭壁,反捲的浪花皆能將岩石上的釣者拖下水。
七、漁港防波堤上或消波樁上,立足不易,容易滑落水中。
選擇釣場時,務必避開這些危險地形。
那麼失足落水會發生哪些危險呢?一般來說落水有三怕,曰:驚慌、失溫與嚴重受傷。
關於受傷--頭部撞傷會導致昏迷、腦震盪等嚴重後果,身體的重大創傷也會引起骨折、大出血等危險,且兩者都會影響運動能力,使求生的努力無法發揮,所以磯釣時最好戴上安全頭盔,並在落水之際儘量避免撞擊到岩石。但……做得到的有幾人?幾乎是零!
關於失溫--人類其實相當脆弱,當體溫下降到攝氏三十五度以下時,人體即已進入失溫狀態,會出現四肢冰冷、劇烈寒顫、言語含糊、反應遲鈍、脈搏減緩、意識不清等症狀,且失溫數小時後患者即可能死亡。
因此,理論上磯釣客最好穿著厚度五公釐以上的濕式防寒衣(也就是潛水衣),既可保落水後不致失溫,還兼有相當程度的防撞擊、抗刮傷功能。問題是,萬一天氣放晴出日頭怎麼辦?捆紮在密不透風、包裹緊密的潛水衣裡曬太陽根本就是一種酷刑!所幸台灣附近海域水溫還不算太低,通常總有個十五、六到二十度左右,只要不泡水太久(一小時內吧?),穿一般衣物應該也還凍A條,只是必須儘快救起送醫而已。

關於驚慌--水性不佳的人(天生有恐水症者就更不用說了)在突然落海時,通常都無法及時冷靜下來看清處境,以採取遠離危險礁岩&踢水上浮等的必要動作,因此容易導致受傷與嗆水,並極可能引起窒息、休克或失去行動能力。
我曾於出國旅遊玩香蕉船的時候,趁機模擬了一下突然跌落海中的狀況,老實說,那個滋味並不好受!因為即便是在風平浪靜的海域、即便是那種遊樂器材、即使有穿救生衣、即使早已有心理準備,忽然掉入踩不到底的水裡,也會讓人興起一股難以名狀的恐懼!
這時候少不了會吞幾口鹹水、嗆一些到氣管裡,還會暫時忘了該立刻往水面游,而救生衣把人體托起來的速度其實並不快,浮出水面時更不見得都是臉朝上、鼻孔高於水面的,所以在各項條件都嚴酷得多的野外釣場,落水者會發生什麼問題實在令人不敢樂觀。
更糟糕的是,以上還是對有穿救生衣的人而言者,假如閣下是那種既不諳水性又懶得穿的……我看您就別去釣魚吧。
但就算你泳技可比梁山泊好漢「浪裡白條」張順,以下幾個規則也請認真做到,否則嫂夫人恐怕就要給別人養了!
一、絕對要先買好壽險、意外險、醫療險等,且額度永不嫌高。
二、絕對不要單獨出釣,且同伴中至少要有一個經驗老到的人。
三、絕對不要在錯誤天候下跑到錯誤的釣點下竿。我曾說過,要釣得好就必須在正確的時間去到正確的釣場,使用正確的傢俬與技術,釣取正確的目標魚。避險原則也是一樣的,請勿在不恰當的時間(即有大風浪出現之可能時)去到不恰當的釣場(如前述經常發生危險之處),以不完整的安全裝備跟自己小命開玩笑。
四、出發前務必確實搞清楚釣場的天氣、風向、風力和乾潮、滿潮時刻。以東北角海岸而言,通常吹東北風時三貂角以北(即由馬崗往基隆的方向走)風浪較大,但吹東南風或偏東風時,三貂角以南(從萊萊往宜蘭方向走)風浪較大。
五、垂釣時若出現變天的跡象,請立刻收竿離開釣場,切勿貪釣。變天跡象包括風力增大、岸邊浪腳變粗、原本晴天卻漸有烏雲靠近、逼近海岸線的山頭被雲霧遮蔽、遠方海平面變成霧濛濛一片、海面出現白浪帽、氣溫突然降低或升高等等;看倌務必時時注意周遭變化,提早因應,並絕對不要自恃藝高人膽大就冒險頂浪,更不可學張俊傑那套「鐵達尼式逃生法」,明哲保身才是最好的策略。
六、絕對不要到未開放的釣場下竿,或以不合法的方式前往釣場垂釣,因為萬一發生意外,不但保險公司可能會拒絕理賠,就算閣下福大命大,安然無恙歸來,一些奇怪的法律問題(例如違反國安法之類的)恐怕還會讓你忙一陣子!
七、即使沒發現變天跡象,也絕對要隨時注意浪況。這就是說,無論你做任何事時都應面向大海,隨時對海浪運動方式保持警覺;許多過來人都說,當湧浪來的時候,海面會先無聲無息深陷下去,然後一道比尋常波浪略高的海水緊跟著湧進,它的樣子也許貌不驚人、看似無害,可是侵襲範圍卻相當寬廣、相當高,打擊威力更是可怕……
八、若發現任何異狀,請不要客氣,立刻高聲提醒其他釣友注意就對了。
九、假如傢俬不慎掉入海中或滑到接近浪腳的地方該怎麼辦?趕快下去撿嗎?當然不對!貿然跑到水邊去拾取(或打撈)絕對是愚蠢的舉動,因為下一波海浪很可能就是海龍王派來的媒婆。
十、絕對要穿救生衣、釘鞋(必要時包括頭盔)--而且要穿對!包括救生衣襠帶、釘鞋拉鍊、頭盔繫帶等等,都要確實綁好,否則有穿跟沒穿一樣。另外救生衣上最好附一個求生專用高頻音哨子,以備不時之需。
十一、絕對要先學會踩水上浮和保持身體直立的技巧,並在落水時設法脫掉釘鞋、拋棄所有額外重量與妨礙游動的衣物,這樣才能提高獲救的機會。
十二、萬一真的落海,絕對要保持冷靜,先儘快浮出水面,游離岸際浪腳翻騰的礁石區,然後將身體保持在直立而微向後仰的姿勢,面朝岸上等待救援。
十三、不論是自救或被救,都應選擇水流較緩、沒什麼浪腳的地方上岸,千萬不要急著在落海的地方直接爬上來,或企圖由尖銳凸岬、狹窄內灣、海流洶湧之處上岸。
最後,好好禱告吧!
如果你無法克制出門下竿的慾望,就祈禱釣場上不會有大風浪;
如果釣場上難免會有大風浪,就祈禱你不是那個被請下海的倒楣鬼;
如果不幸真的落海了,請祈禱不會在岩石上撞傷或嗆水;
如果既沒有撞傷也未嗆水,就要祈禱不會失溫且不會被潮流沖走;
萬一真的被潮水沖走,就祈禱海鷗部隊趕快飛來……
啊萬一海鷗也沒很快飛來哩?
那就祈禱海龍王的女兒長得很漂亮吧!                 ■

附記:這是2001年初刊登的文章,距今已近七年矣,七年來又掛了多少人?唉.......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5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7-12-20 09:33 |

<< 上頁  1   2   3  >>(共 3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98944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