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uho.com.tw/fo...d=9&id=126各年齡層的睡眠問題─怎樣才算正常?每個父母多少都懷疑過孩子的某些行為,自問:「這正常嗎?」其實,和同齡孩子相比較,藉以確定孩子是否屬於正常發展範圍,這是很自然的(雖然不見得會好過多少!),而這樣的作法,同樣出現在面對孩子的睡眠行為。對父母而言,了解孩子的睡眠狀況是否正常,能幫助你決定是否要擔心孩子的睡眠狀況,無論是睡眠的足夠與否、半夜醒來的狀況,或者其他睡眠問題,例如,總在學校打瞌睡等等。
問題是,「正常」並不代表「好」。舉例來說,我們都知道,美國青少年晚間平均睡眠通常不超過七個小時,但他們正常狀況下應睡足九個小時,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正常」其實會和理想標準差很多,事實上,根本算不上能接受的範圍!更複雜的是,有時針對某些睡眠問題,我們很難斷言孩子的睡眠狀況正常與否,可能因為尚未有足夠的研究成果作為判斷的依據,或者不同的學者對該狀況有不同的判斷標準。例如,在亞洲國家,孩子到了五、六歲,甚至七歲,還和父母睡同一張床,是普遍被接受的,也不覺得有何不正常,但同樣的狀況對美國家庭而言,不但會引起不小的驚訝,甚至會覺得孩子該接受心理輔導!
總括來說,對於孩子不同階段的睡眠狀況,父母應該有何謂正常範圍的概念。目前,對於孩子應該有多長的睡眠,以及不同年齡的睡眠習慣,我們在下面的敘述中加以說明。包括以數量龐大的兒童為研究基數所推演出來,針對各年齡孩童建議的睡眠時間。表中所列的數值,是以睡得最少的2%兒童之睡眠時間作為最小值、睡得最多的2%兒童之睡眠時間作為最大值,不同年齡的兒童之於睡眠時間的多少有很大的影響,而不同年齡的兒童也有不同的睡眠問題。
學齡前兒童(三~六歲)四歲的提姆,每天八點上床,但上床關燈以後,總是會有半小時一直要父母陪他。雖然同齡的孩子大都不睡午覺了,但他常常還是午睡兩個小時。為了幫他趕走怪獸,有隻玩具猴陪著他睡覺。
睡眠相關數據平均睡眠時間:一天11~12小時
同齡平均睡眠9.5~14.5小時
午睡:通常不再午睡。一般兒童在三~四歲時停止午睡,但有很多孩子一直到六歲才停止午睡。
兒童午睡的比例 年齡 百分比
3歲 92%
4歲 57%
5歲 27%
成長發展與睡眠就像其他事情一樣,不同成長階段對孩子的睡眠也會造成影響。以下就列出學齡前兒童不同的發展面向與其對睡眠的影響。
◎測試你的底限:當學齡前兒童發展出較多思考能力,更能了解各種規則與限制,以及別人對他們的期望時,他們相對地會試著想測試你的遊戲規則底限何在,而這也適用於有關他的上床規定。你可能會發現,你那學齡前年紀的寶貝,每到關燈上床的時間,就變得更掙扎、更抗拒上床。
◎語言能力:當孩子能夠表達較複雜的語言,他們也更能表達自己要的是什麼,同時,也發展出許多更有創意的表達方式,結果之一是,他能會在上床時間提出許多要求,如聽故事、喝水、親親、抱抱等,讓父母頭痛不已。
◎想像力:學齡前兒童是一種富於想像力的動物。只是,他們也分不清處想像和事實。也是這原因,耶誕老人和牙齒的故事,以及床底下(或者衣櫃裡、窗外)的怪獸,對這種年紀的孩子而言,都認為是真的。也因此,這種年紀的孩子害怕黑夜,全世界都一樣。重點是,要如何處理這樣的事,這小小的「怪獸」才不會變成真正折騰人的大怪物!
◎了解前因後果的能力:這年齡的孩子逐漸開始理解,他們本身的行為可能造成某些結果。他們現在懂得為了獲得想要的成果而等待(延遲性滿足)。一般而言,他們頗想要討好大人,尤其是爸爸媽媽。獎勵制度(這個年齡是最適用代幣制度的年紀)和大量的鼓勵,通常是父母用在上床大戰的最好武器。
◎睡前的閱讀:當孩子對閱讀與書籍逐漸感興趣時,固定在睡前大聲閱讀,對於其日後語文能力的建立是相當有幫助的。睡前十五分鐘的閱讀,足以建立令孩子受用一輩子的閱讀習慣!
常見的睡眠議題學齡前兒童有一些常見的睡眠議題─
◎午睡:學齡前兒童的父母們經常會擔心,孩子的午睡情形究竟正不正常。就像前面所說的,多數孩子在三、四歲左右就不午睡了,但還是有很多一直到五歲或更大才停止午睡的習慣。其實孩子仍舊需要午睡,或者在什麼時候才會覺得不再需要午睡,都是孩子的個別差異,沒有所謂應該早或晚的問題。重點是,孩子是不是得到足夠的休息。若孩子生理上就是需要,改掉午睡的習慣並不會讓他晚上睡得更好。另一方面,若午睡的時間與晚上上床時間太近,也會影響晚上入睡的情形。當孩子開始要轉變為不需要午睡前,也許會有幾個月仍需午睡的緩衝時間,只是真的讓他午睡,會讓他晚間更難睡著,這時候你仍可堅持固定的上床時間,只是允許上床後、關燈前的靜態活動時間,延長三十至四十五分鐘,而且一旦孩子在床上叫你或跑出房間,你就要立刻關燈。通常這樣的經驗只要一次,就會讓孩子懂得,與其叫你,不如乖乖待在床上自己玩。
◎就寢時間:學齡前兒童需要固定而持續不變的就寢與起床時間。白天固定而持續的作息常規(如固定的吃飯時間和遊戲時間),有助於強化就寢與起床習慣的養成。雖然,沒有所謂標準的上床時間,為這個年紀的孩子訂定就寢時間,仍要依據孩子本身所需要的睡眠時間。舉例來說,孩子在下午上幼稚園的課,他可能就可以接受較晚的上床(與起床)時間。只要記得一件事—你必須因應孩子的生活作息,而隨時調整他的上床時間。當必須調整時間時,一定要提早數星期來養成他的規律習慣,以因應即將改變的生活,以免倉促面對。這個原則同樣適用於日光節約時間的到來,只要每天或每週提早或延後十至十五分鐘,以因應這一個小時的作習改變,就能減少許多晚間或早晨的爭執。
◎就寢常規:無論對孩子或大人來說,固定的就寢常規都有很大的幫助,能讓你的孩子,從白天的忙碌轉換為夜間的平靜,從忙著做某些事到單獨待在床上,從非常清醒到很快入睡,當一天進入尾聲時,孩子和他的身體都需要平靜、放鬆下來,無論生理上或心理上都要進入準備睡眠的狀態。而就寢常規是讓這個「轉換」有充分時間的最好方式。典型的就寢常規包括一連串愉快、放鬆、並且每天一致的活動(如洗澡、換睡衣、刷牙、講故事等)。每天一致的就寢常規能夠暗示你孩子的身體與心理:睡覺時間到了!
◎睡眠習慣物(transitional objects):就是孩子睡覺或午睡時習慣拿的東西,如一條特別的毯子、洋娃娃或填充玩具等,對你而言,會是幫助學齡前兒童從清醒狀態進入睡眠的另一個重要輔助物。當孩子對某一條毯子特別有感覺,讓他覺得舒適與安全,父母有時候會對此感到擔心,怕孩子過分依賴它。其實,睡眠習慣物反而可以幫助孩子自己好好地進入睡眠。吸姆指則是另一種最方便、永遠都在、且不需要特別乾洗的睡眠習慣物。在孩子大約四歲之前,特別是睡前有這習慣的,吸拇指至少不會引起如蛀牙的問題。(請注意:電視不屬於睡眠習慣物的一種,也不屬於學齡前兒童的睡眠空間與習慣。)
◎二度活力期(the second wind):二度活力期通常指的是,一般成人在傍晚時分特別感到精力充沛的時光,只不過,這種狀況會在某些兒童身上特別顯著,一旦你試圖在他們的睡眠時鐘大聲作響之際叫他們上床,恐怕就得準備好面對一場大戰,試著把他們的睡覺時間挪前或延後,就能避免卡到二度活力期,也解決了孩子總是在上床時間精神奕奕的問題。
※養成就寢習慣的小祕方 ● 每天晚上進行完全相同的固定習慣。
● 睡前進行三到四個固定的活動。
● 選擇對你和孩子來說能愉快進行的活動。
● 不要讓睡前活動在不同區域進行,例如:到樓上洗澡,然後到廚房吃點心、到客廳看影片、到父母房間聽故事,最後到孩子的房間親吻到晚安。
● 讓孩子就寢前的最後一個程序,成為一個特別的儀式。
● 結合睡前故事成為就寢前的固定程序。這不但是與就寢習慣形成一種正面連結,對未來養成閱讀習慣也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