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4621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omniplay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知名人士
级别: 知名人士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4 鲜花 x27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宋]初-麻衣道者《正易心法》+《火珠林》
引用:
一佛一道的《正易》宣言 ( http://www.fsliuhebafa.net/bb...?ThreadID=19 )
作者:小九天
发表时间:2006-7-24 12:39:57

一佛一道的《正易》宣言                   ——侯海泉撰——

管辂逝世七百年后,中国又出现了两位狂妄的术士,再次向传统的经学易提出了挑战。他们就是半道半佛的麻衣道者和道教神仙家、术数学家陈抟。

  谈起麻衣和陈抟,我们不得顺便谈一下道教的鼻祖老子道学的传承源流。据史料等文献记载和许多专家学者考证:庄子并没有得到老子的真传。而得到老子真传的现已知道的只有二人。一个是尹喜,另一个是王玄甫。后王玄甫传钟离权,钟离权传吕洞宾,吕洞宾传刘海蟾和王重阳。刘海蟾传张伯端后开全真教南派,王重阳传全真七子,而后形成了全真北派,直至流传至今,道教把这一流派的传承叫全真教派;而尹喜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张三丰。因孔子适周,曾问礼求学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曾。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邪!”故麻衣和陈抟这一派被人称之为犹龙派。可见麻衣和陈抟在道教传承中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麻衣道者,生平不详。据推测当为五代宋初人,略早于陈抟,而为抟师。

  宋政和癸巳(公元1113年)章炳文撰《搜神秘览》中有麻衣道者小传。 言不知其姓名、出身、籍贯。经常穿着麻辫编成的衣服,蓬头垢面,但是面若童子,双目有神,来往于定州、真定、保塞一带,许多人都曾看到他。从来不说话,只是保持沉默。见酒很喜欢喝,从来又不见喝醉。有人问他多大年纪,有的让他占卜过去未来,也是写画在纸上面。都是一些让人明了本性的话,劝人弃恶向善。经常写些诗歌赞颂,有一首说:“这里有情忘我,诸佛大思增长,地狱时时转多,不忍见,不忍见,三转净行,不及愚夫五欲乐”。

  宋李简易《玉溪子丹经指要》卷首《混元仙派图》中,有麻衣道者,其下即系以陈抟。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五八记载,麻衣道者曾与陈抟同在崇龛(今四川省安岳县境内)修道。内载小香玉王先生崇龛人,常游天池,遇陈希夷及麻衣道者,二人辟谷修练,后在青城山尸解。

  在宋代许多典籍中,都有麻衣道者的记载。《宋史 太祖本纪》说,五代后汉之初,太祖外出漫游,走到襄阳禅寺,有一老僧精于术数,对他说:“吾厚赆汝,北往,则有遇矣。”太祖听了他的话,正好周祖以枢密使征李守真,应招于帐下。《佛祖统纪》之中也有类似记载,并言老僧就是麻衣道者。《宋人佚事汇编》卷四记载,钱若水做举子的时候,在华山见到陈抟,陈抟对他十分热情,并且要他再来。第二天,钱若水如期到来,见到一位老僧和陈抟围着火炉席地而坐,老僧仔细打量钱若水,很长时间也没有说话,用拔水棍画灰在地上写“做不得”三字,说:“急流勇退人也。”钱若水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就告辞要走,陈抟也没留他,后来钱若水登科为枢密副使,年纪才40岁就从政了。原来当初陈抟认为钱若水有仙骨,要度他成仙,因此才让老僧观看,老僧写下“做不得”,认为不可行,所以陈抟没有留他。老僧就是麻衣道者,可见陈抟对这位老师的敬重。另外《邵氏闻见录》、《贵耳集》、《续闻见录》、《湘山野录》、《洞微志》等书籍之中,都记叙有麻衣道者的事迹。

  陈抟曾经赞誉麻衣道者:“道行高洁,学通天人,至于知人,尤为有神仙之鉴。”麻衣道者其人,据以上记载可知为一隐士,他既精通修道、辟谷,又擅长易学、术数,融为一炉,这种思想特征在《正易心法》中表现鲜明。

  麻衣道者留下的着作不多,据说由他传下来的书籍有《麻衣相法》、《火珠林》(也可能是托名,内为六爻卦法)和一部由其弟子陈抟以注释形式流传下来的易学论着《麻衣正易心法》1卷。

  陈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他的出生就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迷团 -- 生年不详,生地不详,父母不详。

  据《宋史 陈抟传》: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陈抟的生年不详,但卒年于《宋史》本传中记得很清楚: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七月二十二日化形于华山莲花峰下张超谷中。据元朝赵道一和张辂的记载,陈抟年寿一百一十八岁。据此而推,陈抟可能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

  关于他的父母与家世,民间有两个传说。

  《群谈采余》载:“陈图南,莫知所出。有渔翁举网得物甚巨,裹以紫衣,如肉球状。携以返家,溉釜燃薪,将煮食之。俄而雷电绕室大震,渔人惶骇,取出以掷地,衣裂儿生,乃从渔人姓陈。“看来,这位杰出的思想家很可能是一个被父母遗弃了的私生子,在他成名以后,人们尊敬他、热爱他,从而敷衍出这么一篇神话。

  他的幼年也只好从民间传说中了解了。《玉壶清话》载“陈抟四五岁,戏于涡水侧,一青衣妪抱于怀内乳之,曰:“今汝更无嗜欲,聪悟过人,”。陈抟的聪明才智,源于一次青衣女人的哺乳。这当然是一个神话了。

  关于陈抟的出生地,历来就有争议。一说他生于亳州真源,即今河南鹿邑,与道教始祖老子同乡。《宋史 陈抟传》采用的就是亳州说。另一说是说他生于普州崇龛,即今四川安岳。

  其实,陈抟是在农民大起义的暴风雨中诞生的,成年以后又经历了频繁的改朝换代。短短半个世纪,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兴亡,只是中原一带就走马灯似地换了八姓十三个人做皇帝。他走过了这个时代贫苦知识分子都经历过的艰难道路。

  他自幼聪颖,“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年十五,《诗》、《礼》、《书》、《数》之书,莫不通究考校。”他的诗写的很好。《宋史 陈抟传》说他:“颇有诗名”。一生作诗六百余首。他特别好易,《宋史 陈抟传》:“抟好读易,手不释卷。”陈抟年轻的时候,曾想通过科举,跻身于士大夫行列,经邦济世,于一番大事业。他的名字图南,他的自号“扶摇子”,他的名、字、号都取自《庄子 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寄托了他励志南面而治天下的远大抱负。后唐长兴二年(公元931年),已经六十岁了的陈抟,参加科举考试,结果“举进士不第。”他的图南之志破灭了,于是毅然与科举仕途告别,弃儒学道,决心作一个清静无为、抱朴守真的道士。63岁时,他在山东遇到了两位年逾古稀的隐者 —— 孙君仿和鹿皮处士,三个人“相与谈《易》与《老》〈庄〉,七日不辍”。二位老者指点他:“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若隐居此山修行,可成正果。”陈抟在武当山期间,曾与山中的五位老者切磋易学,并向五老学习“蛰龙法”也就是“睡功”。后来,陈抟以善长睡道术而闻名。这期间他也曾游历了四川的邛州、普州、青城山、峨眉山等地。在邛州天庆观向何昌一道长学习了“锁鼻飞精术”,结识了道教学者谭峭。五代末年,陈抟离开武当山到华山隐居。专心研究易理,证悟正道,探求长生秘术。并时与高人麻衣道者、吕洞宾、李琪等切磋交流。陈抟在华山隐居约四十年。周世宗显德三年(公元956年),曾被“召至阙下,拜右拾遗,抟不就,坚乞归山。”(《五代史补》周世宗死后,陈抟“乘白拾遗,以恶少年数百,欲入汴州”,(《闻见首录》),中途听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废周立宋的消息,“大笑堕驴”,并宣称“天下于是定矣”,返回华山继续他的道士生活。后来,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曾多次召见陈抟。他为了老百姓能过太平日子,也给赵宋王朝出过一些主意。但是始终拒绝在朝做官。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他曾写下一首《辞朝》诗,形象地概括了他传奇般的经历,也可以说是他的一篇政治宣言书:

    “百年踪迹踏红尘,愁闻剑戟扶危主,

    为忆青山入梦频。闷听笙歌聒醉人。

    紫陌纵荣争及睡,携取旧书归旧隐,

    朱门虽贵不如贫,野花啼鸟一般春。”

  宋太宗赵光义在一次诏令中说他“怀经纶之长策,不说王侯;蕴时相之奇才,未朝天子。”这是完全符合事实的,而且有力地说明陈抟始终是属于人民的。

  宋太宗端拱元年(公元988年),陈抟预知了自己登仙的日期。他告诉弟子贾德升说:“汝可于张超谷,凿石为室,吾将憩焉。”次年七月,石室造成,陈抟欣然登上石室,笑着对弟子们说:“峭岩太华,气清景秀,吾之所归乎!”随后,写下了数百言的遗书,“其略曰:臣大数有终,...... 已于今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如期而卒,享年一百一十八岁。

  陈抟一生着述甚丰。《宋史》本传说:“抟好读易,手不释卷。常自号扶摇子,着《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抟又有《三峰寓言》及《高阳集》、《钓潭集》、诗六百余首”。(已佚)《宋史 艺文志》经部,易类载:陈抟《易龙图》一卷(已佚,今存<易龙图序>一篇,收在<宋文鉴>中);子部,道家载:陈抟《九屋玄玄篇》一卷(已佚),五行类载:陈抟《人伦风鉴》一卷(已佚);集部,别集载:陈抟<钓潭集>二卷(已佚).

  其他还有《周易直解》四卷,《入室还丹诀》《趋若海诗》等均佚。

  现存除《易龙图序》一篇,收在《宋文鉴》中以外,还有两种:《阴真君还丹诀注》,收入《正统道藏》。另一本《麻衣道者正易心法》又名《正易心法》,1卷.据宋释志磬着《佛祖统记》卷四十三载:“陈抟受《易》于麻衣道者,得所述《正易心法》42章,理极天人,历诋先儒之失,抟始为之注》。及受《河图》、《洛书》之决,发易道之秘,汉晋诸儒如郑康成、京房、王弼、韩康伯皆所未知也。”即是此书。此书在编辑明《正统道藏》时误认为已亡佚,而写入《道藏缺经目录》。其实并未湮没,只是当时未能勤加搜求罢了。《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是由麻衣道者着,宋初陈抟注。曾刊入《范氏奇书》、《津逮秘书》、《学津讨原》、《丛书集成初编》、《艺海珠尘》等丛书,今收入《藏外道书》第5册。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全书共有四十二章,每章四句,每句四字,为麻衣道者所着的“心法”,所谓“心法”,是指麻衣道者心灵中感悟的解易的思想。是与儒家尊经者传统的只重周孔文辞的解易方法相对而言的。“心法”之外的文字,称作“训”,亦称“消息”,是陈抟对麻衣每章文字的注释。《麻衣正易心法》于开篇就解释了书名的涵义与该书的体例:“正易者,正谓卦画,若今经书之正文也。据周孔辞、传,亦是注脚。每章四句者,心法也;训于其下,消息也。”陈抟认为(陈抟承《麻衣心法》作注,为行文简约,只以陈抟代之,本章以下同,《易》之正者传说是伏羲时代所画出的“卦画”,而不是周文王与周公旦所系的卦辞和爻辞。卦辞和爻辞只是对正易卦画的注释。孔子作《易传》之文字,更是对正易卦画的注释了。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的中心内容是提出了“卦画为正易说”。陈抟认为,《周易》一书的卦爻辞只是卦画的解说,卦画才是《易》的正文。伏羲氏所作的“不言之教”,即是没有文字之易。示人以象者,只有卦画。“羲皇画卦,不作纸上工夫也。”“卦象示人,本无文字,使人消息,吉凶嘿会。”后人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只须“观卦画之象,悟其象意。如其象则吉,造其象则凶。”说“六十四卦无究妙义,尽在画中,合为自然。”都是对“正易”为卦画的说明。他们认为,文王、周公写的卦爻辞只是为易的“正文”卦画所作的注释。这就明确提出了以卦画为易本体,系辞为易的注脚说。这个认识,是在《周易》成书乃至成经之后最具革命性的论断。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还提出了“辞外见意”说。第六章“消息卦画,无止于辞,辞外见意,方审易道。”陈抟不否认《周易》之辞是解说易意的,但他认为,易之道并不限于《周易》文辞中的表述。真正的,全面的易之大道在卦画的表象之中。这是针对对三国魏王弼扫象之后的义理派观点的反击。

  最为可贵的是,《正易心法》继承了三国魏管辂反潮流的精神,对传统易学的研究发出了反传统的宣言:“易道不传,乃有周孔;周孔孤行,易道复晦”(四章),“学易者,当于羲皇心地中驰骋,无于周、孔言语下拘挛。”(四十一章)

  这是从《周易》成书之后,中国学术界第一次对《周易》一书对中国易学发展的作用所作全面的 辩证的批判。在此之前,汉之后,除了少数人(如管辂)之外,对周文王、周公旦及孔子作《周易》,几乎全是清一色的崇拜和赞扬之声,未敢有半点微词。只有麻衣与陈抟,才能对《周易》在中国易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作出如此大胆的评论。

  伏羲时代的易究竟是什么样的,后人难于知道。但由于周文王重新编排了卦序,周公为每卦每爻都编选 配上了相应的繇辞,孔子等人为《周易》作传,提出圣人现象系辞的原理,揭示了卦象、卦义、卦德,记载了当时的筮法,对易卦的宇宙模式作出了自己的解说等等,使远古的易学得以流传下来。没有周文王、周公、孔子这些“圣人”的工作,没有《周易》这部有影响的易学,没有《易传》这些最早的研究成果,后人研究易学就更加困难了。易之道也可能湮没无闻.文王、周公、孔子等“圣人”对易学的传承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正易心法>中说 “易道不传,乃有周孔.”这是对传说周文王演易、周公系辞、孔子作传的肯定。

  同时,麻衣道者与陈抟同时也对周孔文辞也做了严厉的批评:“周孔孤行,易道复晦”。对儒者学者们只以周孔之辞说为唯一正确的易道圣典,麻衣批判道:“世俗学解,浸渍旧闻,失其本始,易道浅狭。”(四十二章)陈抟注说:“学者浅识,一着其辞,便谓易止于是,而周孔遂自孤行,更不知有卦画微旨。只作八字说,此谓之买椟还珠,由汉以来皆然。《易》道胡为而不晦也。”只迷信于周孔之辞,以为周孔之辞就是易道,易道全在辞中,抛弃了易学的象数基础,只论易理在人事上的应用,是汉以后易理学者们画地为牢而造成的易学误区。麻衣与陈抟正确地指出,正是由于这些学者对周孔文辞的迷信,反而使得被周孔传下来的易学之道,更加晦喑不明。所以陈抟说:“上古卦画明,易道行;后世卦画不明,易道不传。”他们认为圣人设辞本是为了说明解释易画的,而易的卦画所蕴含的思想,不是用几百条辞就能说明白的,为卦画系辞,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圣人于是不得已而有辞。但是后人“不知(《易》是)借辞以明其画象,遂溺其辞,加以古今训注而袭谬承误,使羲皇初意不行于世,而易道于浅狭了。”所以陈抟又在“易道弥满,九流可入,当知活法,要须自悟”(四十一章)的注中说:“易之为书,本于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何适而非阴阳也。是以在人惟其秘入耳。文王、周公,以庶类人,宣父以八物入,斯其上也。其后或以律度入,或以历数入,或以仙道入,以此知易道无往而不可也。苟惟束于辞训,则是犯法也。良由未得悟耳。果得悟焉,则辞外见意,而纵横妙用,唯吾所欲,是为活法也。”提出了“束于辞训”为死法,“辞外见意”,“纵横妙用、唯吾所欲”是活法的主张,之后又喊出了“学易者,当于羲皇心地中驰骋,无于周、孔言语下拘挛”的战斗口号,并提示了先天易学的原始本质。

附档:可列印,可放大观看,已经整理过,提纲明白。

[此文章售价 6 雅币已有 85 人购买]
若发现会员采用欺骗的方法获取财富,请立刻举报,我们会对会员处以2-N倍的罚金,严重者封掉ID!





回覆与感谢是一种品德,论坛互动中良性的交流。
☆★要评0,干脆就别评算了★蜀山无大将,猴子称大王★☆
☆★好文章值得千锤百炼★好文绝对顶,烂文绝对批★烂文千百出,徒惹施笑话★☆
☆★钻古泥思,不如多体验人生☆★☆★☆★☆★☆★☆★☆★☆★☆★☆★☆★
☆★资讯爆炸时代,资讯通透,真伪诀齐流,会运用/懂丢弃/辩证要比引籍淹思更重要★☆
献花 x3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HiNet | Posted:2006-12-15 19:29 |
momoking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感谢大大分享好文章,小弟谢谢你


献花 x1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 | Posted:2007-01-28 09:44 |
slestat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火珠林?
不了解啊~
赶紧收下来看看啰~
感激大大啊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台湾 | Posted:2007-02-24 23:10 |
HOMEMARK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可以了解一些历史是不错的,
感谢大大的分享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 楼] From:台湾中华HiNet | Posted:2007-03-27 11:06 |
hosen520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2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表情感谢您的分享.....^^


~智慧若现心自在,慈悲常舍褔自来~
~阴阳本一体,五行八卦中,若识个中义,吉凶了分明~
献花 x0 回到顶端 [4 楼] From:台湾 | Posted:2007-08-02 21:44 |
liang_chun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4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先下载来看看,感谢大大分享。


献花 x0 回到顶端 [5 楼] From:台湾中华HiNet | Posted:2007-12-03 01:27 |
blackwei 手机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 鲜花 x17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感谢分享好文章 表情
不过密密麻麻看的眼花 表情



断易天机意当深
阴阳两仪藏万征
探求摸索吾当境
误解之处乃无心

献花 x0 回到顶端 [6 楼] From:台湾 | Posted:2008-02-22 16:48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0747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