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自:
http://tw.news.yahoo.com/...36pht.html一項跨國的大型臨床試驗結果發現,
透過新型標靶藥物的治療,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年輕患者,3年存活率提高到9成以上,顯示淋巴瘤這種原本人見人怕的惡性腫瘤(新聞、網站),已不再是絕症。
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科主任陳博明指出,淋巴瘤總共有27種,並非每種都很可怕,像位於胃部的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由於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而引起,只要使用抗生素即可治癒。他說,既然目前只剩少數幾種難纏的淋巴瘤無法治癒,我們就沒必要再稱這種疾病為淋巴「癌」,只要稱之為淋巴「瘤」即可。
陳博明的樂觀看法並非隨便說說。不久前,德國薩爾大學醫學院內科主任麥克福隆修(Michael Pfreundschuh)剛完成一項包含18個國家的大型臨床試驗,就得到令人鼓舞的結果。
他把824名18~60歲、罹患中高惡性度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隨機分成兩組,一組只接受傳統的化學治療,另一組在傳統化學治療外,合併接受標靶藥物「莫須瘤」的治療。追蹤3年下來,只接受傳統化學治療那一組的3年存活率為84%,合併「莫須瘤」治療那一組則增為93%,兩組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另在淋巴瘤完全消失這部分,追蹤3年也發現,接受傳統化學治療那組病患為68%,合併「莫須瘤」那組則為86%,也顯示出合併治療的效果較佳。
根據研究,「莫須瘤」合併化學治療的新型療法,對未滿60歲的中高惡性度淋巴瘤患者來說,代表的是較高的腫瘤縮小比率、減少惡化比率、延長治療失敗期、增加存活率和存活時間,目前德國醫界已在考慮將之納為常規治療。
陳博明說,淋巴瘤可分何杰金氏淋巴瘤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兩大類,包括台灣在內的東方國家以後者居多。就台灣而言,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每年新增約1400名患者,復發病例則為280名左右。
他指出
,「莫須瘤」這種標靶藥物的作用機轉,在於其所含的抗CD20抗體,只針對淋巴瘤B細胞上的CD20抗原作用,一旦和B細胞表面的CD20抗原結合,就會啟動免疫反應,引發毒殺作用,將腫瘤細胞殺死,而不傷及無辜的正常細胞。「莫須瘤」一劑要價近5萬元,一個療程6劑打下來,患者得負擔近30萬的費用。所幸,今年3月起,中央健保局(新聞、網站)已開放未滿60歲淋巴瘤患者使用此藥的健保給付,對這群患者及其家屬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