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United Kingdom
正式名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別名大不列顛(Great Britain)或不列顛(Britain)
歐洲西部王國,領土包括大不列顛(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和北愛爾蘭。面積244,110平方公里。人口約59,953,000(2001)。首都︰倫敦。主要的種族是英格蘭人(大的種族分支),還有蘇格蘭、愛爾蘭和威爾斯人,以及來自印度、西印度群島、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移民。語言︰英語(官方語)、威爾斯語和蘇格蘭蓋爾語。宗教:設有確認的英格蘭和蘇格蘭聖公會,在北愛爾蘭及威爾斯則沒有確認的教會;其他還有天主教、新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印度教和錫克教。貨幣︰英鎊。境內地形有低地、台地、高地及高山區。錫和鐵礦曾對經濟十分重要,但現已耗竭或開採已不經濟。英國的煤炭業自1950年代初期以來持續衰退,仍屬於歐洲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煤炭工業。近海石油和天然氣蘊藏量豐富。主要作物有大麥、小麥、甜菜和馬鈴薯。製造業主要產品有機動車輛、航天設備、電子數據處理、電信設備及石化製品等。漁業和出版業為重要的經濟活動。政府形式為君主立憲國家,兩院制。國家元首是君主,政府首腦為首相。
前羅馬時期英國的早期居民(參閱Stonehenge)是操塞爾特語的民族,包括威爾斯的布里索尼人、蘇格蘭的匹克特人和不列顛的不列顛人。西元前500年左右,塞爾特人在愛爾蘭定居。凱撒在西元前55~西元前54年入侵不列顛。羅馬所屬的不列顛行省持續至5世紀,它包括今日的英格蘭和威爾斯。5世紀時,北歐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等部落入侵不列顛。這些入侵對威爾斯和蘇格蘭的塞爾特民族少有影響。6世紀時基督教開始蓬勃發展。8~9世紀期間,維京人(尤其是丹麥人)侵擾不列顛海岸。9世紀末,阿佛列大王擊退丹麥人的入侵,有助於使英格蘭統一在艾塞斯坦(Athelstan)之下,蘇格蘭人在蘇格蘭取得優勢,馬爾科姆二世(1005~1034年在位)最後完成對蘇格蘭的統一。1066年諾曼第的威廉征服英格蘭(參閱William I)。諾曼諸國王建立起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和封建國家。諾曼統治者所使用的法語同平民所使用的盎格魯-撒克遜方言融合成英語。從11世紀起,蘇格蘭便處在英格蘭國王的勢力範圍之內。亨利二世在12世紀末葉征服了愛爾蘭。亨利之子理查一世和約翰同教士和貴族發生衝突,最後迫使約翰在大憲章(1215)中對貴族做出某些讓步。王國共同體的概念在13世紀得到發展,它為議會制政府奠定了基礎。在愛德華一世統治期間,發展成文法以補充英格蘭的普通法,並召開了第一屆議會。1314年羅伯特一世為蘇格蘭贏得獨立地位,薔薇戰爭(1455~1485)後,都鐸家族成為英格蘭的統治王室。亨利八世建立英國國教,並將威爾斯併入英格蘭。伊莉莎白一世在位期間開始了殖民擴張的階段,1588年英軍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1603年蘇格蘭的詹姆斯六世登上英格蘭王位,成為詹姆斯一世,他以個人身分促成了兩個王國的聯合。1642年保皇黨和議會黨之間爆發內戰,以處死查理一世(1649)而結束。經過克倫威爾父子十一年的清教徒統治(1649~1660)後,查理二世恢復了君主統治。1707年英格蘭和蘇格蘭簽訂「聯合條約」,組成大不列顛王國。1714年當漢諾威的選侯喬治‧路易成為大不列顛的喬治一世時,漢諾威家族登上了英國王位。喬治三世在位時期,英國的美洲殖民地於1783年贏得獨立,接著先後同大革命的法國以及拿破崙所建的法蘭西帝國發生戰爭(1789~1815)。1801年的立法將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起來,成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18世紀末不列顛是工業革命的誕生地,直到19世紀後期仍然是世界上經濟最強的國家。在維多利亞女王執政時期殖民地擴張達到頂點,然而一些較老的領地,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分別於1867和1901年獲得獨立。1914年英國聯同法、俄結盟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愛爾蘭爆發革命騷亂,1921年愛爾蘭自由邦(參閱Ireland)具有自治領的地位,阿爾斯特的六個郡則仍保留在英國的版圖內,稱北愛爾蘭。英國於1939年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愛爾蘭自由邦脫離國協成立愛爾蘭共和國,印度也脫離英國獨立。從戰後時期直至1970年代英國繼續喪失其在海外的殖民地和屬地。1950~1953年與聯合國部隊投入韓戰。1956年在蘇伊士危機期間派兵進入埃及。1982年在福克蘭群島戰爭中打敗阿根廷。北愛爾蘭持續不斷的社會抗爭結果是與愛爾蘭協議了一些和平提案,最後他們同意在北愛爾蘭成立一個議會。1997年公民投票決議下放權力給蘇格蘭和威爾斯這兩個國家,但它們仍是英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