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251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l3370623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知名人士
级别: 知名人士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9 鲜花 x10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肝火旺睡不稳 中医润燥火气 不再来
2005.11.26  中国时报

赖清旭(台北宏恩医院中医部主任)




  时序进入秋冬季节,日夜温差变大,天气变得干爽凉冷,在这个季节除了容易感冒以外,许多人会觉得火气大、咽干鼻干、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瘙痒、嘴巴破,甚至失眠、腰酸背痛等不舒服症状。

  造成这些不适的原因,除了饮食不节与作息紊乱以外,主要就是「秋燥」。秋季其气清肃,其性干燥,中医认为,秋天与肺脏在五行之中属金,肝脏属木,金会克木;而秋气与肺相通,当秋燥旺盛之际,肺气则强,肺金克制了肝木,使得肝气不舒,引起肝火、虚火。


  失眠 可能是火气引起

  火气就像一把火在体内燃烧,蒸发了水分津液,因此导致口渴、口疮、大便干硬或便秘等一派热象。中医又说「肝主筋」,当肝气被克制而不得抒发顺畅,筋肉就变得紧张挛缩,加上火气使血液干涸,无法滋养筋骨,于是造成腰酸背痛、颈项僵硬。此外,火气大的人往往心浮气躁,因此容易失眠、眠浅易醒,或是多梦睡不安稳。这些症状不只在秋季危害,甚且会延续入冬,纠缠不绝。

  润燥退火 老祖宗有撇步

  总结这些秋冬季节特有的病症,老祖宗提出了治疗与调养的方法,就是「润燥退火」。在生津解渴、滋阴润燥的基础上,加上清热解毒的药物,有补有清,便能化解秋燥的毒害。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剂有桑菊饮、甘露饮、清心莲子饮和沙参麦冬汤等,并可依照个人症状加减用药,如口干酌加天花粉、黄芩、石膏;嘴破舌疮加入白芨、金银花;睡眠障碍可用酸枣仁、夜交藤、茯神;皮肤干痒则重用生地、地肤子;腰酸背痛则用延胡、防风。

  中医《内经》有言:「秋收、冬藏」,所以要预防秋燥为患,作息应「早睡早起,与鸡俱兴」,早睡乃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则可舒达阳气,活络筋骨气血循环;运动重收养,所以以静功为佳,宜选择可强健肺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健走、松身操、太极拳、气功等,避免过劳和激烈运动使津液精气耗损。并时时重视补充水分,多吃当令新鲜蔬果,避免辛辣刺激食品。



  除了药物以外,还可以调配一些口感佳、效果明显的药膳茶饮适时服用。

  双参莲杞羹


  材料:粉光参2钱、北沙参3钱、枸杞子3钱、白木耳3钱、百合3钱、山药5钱、红枣10枚、莲子3钱、冰糖适量。

  作法:先将白木耳泡发洗净,再加入其他药材及适量水,小火熬煮1﹣2小时即可食用。

  效用:清心安神,润燥止咳,益气健脾,滋阴养肺。

  秋菊清心茶

  材料:杭菊2钱、桑叶2钱、麦门冬3钱、桔梗3钱、薄荷1钱、绿茶叶一小撮。

  作法:将以上药材加入3000毫升的冷水,大火煮沸后再以小火续滚10分钟,滤去药材即可当水饮用,温温的喝最好。

  效用:清肝泻火,滋阴润燥,清利头目咽喉,并可预防感冒。

  川贝炖秋梨

  材料:水梨1个、川贝粉2钱、麦门冬3钱、冰糖适量。

  作法:将水梨洗净切块,与其他药材一起放在电锅中炖煮30分钟即可食用。

  效用:滋阴清热,利咽生津,尤其适合老人及气管弱、便秘便硬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 | Posted:2005-11-26 10:40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407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