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嬰兒] 早產兒呼吸問題的觀察及處理
早產兒呼吸問題的觀察及處理
1、呼呼暫停:
(1).大部分早產兒出院時,不會有呼吸暫停的情形,只有少部分早產兒仍偶會呼吸暫停、心跳減慢、臉色發白、發紺的情形。此時,醫護人員會建議早產兒的父母租用新生兒呼吸心跳監視器。
(2).餵奶當中若發現寶寶臉色發白、變青時,應立即停止餵奶,將寶寶的臉側向一邊,避免吐奶或嗆奶,再輕拍寶寶背部,等呼吸恢復、臉色紅潤後,再繼續餵。若情況嚴重或短時內無法回復,則需立即告知醫師,或家中原備有氧氣者,此時需給孩子吸些氧氣。
(3).若睡眠中呼吸暫停,讓寶寶右側臥,再輕拍背部或手腳,刺激寶寶呼吸。
(4).發現寶寶呼吸暫停時,不要慌張;大部份的呼吸暫停經過刺激後,都能恢復呼吸,等寶寶中樞神經系統漸漸成熟後,症狀就會改善。
(5).如果呼吸暫停的次數愈來愈多,可能合併其他疾病,應帶給醫師診治。
2、慢性肺疾病:
近幾年,由於呼吸治療的進步,使得有較多的極低體重兒存活下來,因而慢性肺疾病的發生率也逐漸的增加。
造成早產兒慢性肺疾病最常見的原因是支氣管與肺的發育障礙,此外,反覆吸入性肺炎、肺部感染和先天肺部發育不良等,也是造成慢性肺疾病的原因。
(1).在孩子回家之前,父母所要做的準備的工作:
I.環境的準備:
a.室溫維持在攝氏26~28 度,濕度50~60%。
b.需備有除濕機、溫濕度計。
c.房問保持通風,勿使用絨毛性布簾或地毯。
d.衣服、床單常保持清潔、乾燥。
e.家裡不飼養小寵物。
II.醫療輔助器材之準備:
a.氧氣:攜帶型及固定型皆需。
b.血氧濃度監視器或呼吸心跳監視器。
c.呼吸系統照顧輔助器材:家庭式呼吸器、小量噴霧器、拍痰器、抽吸器、吸球等。
d.氣管切開照護包、人工肛門護理包。
e.鼻胃管餵食:灌食器、胃管、空針等。
III.人員的準備:
a.認識早產兒並接受他。
b.與護理人員共同擬訂出院計劃。
c.在醫院時實際參與照護,充實知識技巧,增加自信心。
d.家庭其他成員亦須準備,如幫忙照顧者或早產嬰兒的兄姊等。
(2).回家之後的照護:
I.感染的預防:
a.減少親友的探訪。
b.二歲以內避免到公共場所,如百貨公司、餐廳、人多擁擠處。
c.室內禁止吸煙。
d.照顧者需保持雙手清潔。
e.患有傳染病者勿與嬰兒接觸,避免小寶寶感染。
II.氧氣的使用:
a.低流量氧氣給與。
b.氧氣的調整依據血氧飽和濃渡而增減,一般維持在94~96%左右,每次調0.5~1L/分。
c.若使用鼻導管,須維持導管通暢。
d.禁止吸煙、隔絕助燃物,且勿同時使用太多電器用品。
e.須注意固定氧氣筒,勿使其摔倒。
f.保持氧氣的溫暖潮濕:潮濕瓶中正確的水量,可預防呼吸道受刺激,並維持呼吸道內纖毛的最佳活動。
g.在家裡隨時保持2~3天的氧氧量。
III.叩擊、姿位引流的方法及原則:
方法:
a.大人把手握成杯狀,保持手指微鑾曲,拇指緊靠食指,雙手有節奏的交替叩擊所要引流的部位。當叩擊胸壁時會發出中空的「波波」聲。
b.對於較小的寶實可用軟塑膠杯代替手部。
原則:
a.應在餵奶前30分鐘或餵奶後一小時才執行。
b.不可叩擊脊椎骨、胸骨或超過胸腔部位或傷口部位。
c.每次叩擊約3~5分鐘,若有呼吸困難等不舒適的情況,應立即停止。
d.引流時需注意安全,給予過當的臥姿,小心固定寶寶,預防趺落。
e.引流朋間,須觀察寶寶之膚色及呼吸狀況,若有任何不適,立即停止。
f.若寶寶可忍受,每個部位約引流5~10分鐘。
g.若寶寶有心臟病或其他疾病時,應遭守醫師的特別指示。
IV.抽痰的原則及方法:
a.將抽痰所需用物先備妥在嬰兒旁:如抽痰管(依據年齡選擇不同號碼)、手套、抽痰器。
b.打開抽痰管並戴上單隻手套。
c.抽吸器壓力維持在80~100mmH2O或8~10cmH2O。
d.抽痰順序:氣切套管→口腔→鼻腔;無氣切套管時,則先抽口腔再抽鼻腔。
e.抽痰管放入時,勿抽吸,且動作輕柔。
f.抽痰時要密切觀察嬰兒的唇色、膚色及血氧濃度變化。
V.照顧時的注意事項:
a.寶寶哭時,可由膚色、粘膜或指甲床顏色的改變來密切觀察,儘可能不要讓寶寶哭得很厲害,以減少能量的耗損。
b.給寶寶使用奶嘴,不僅可滿足嬰兒吸吮的需求,也可促進氧氣的吸入,和減少哭的次數。
c.寶寶哭時可將寶寶抱入懷中,或將其雙腳屈向腹部,使哭的動作得以緩和,減少無意識的哭的動作。
d.禁止在家中抽煙,以免寶寶吸入二手煙。
e.減少去公共揚所的次數,以減少呼吸道感染的機會。
VI.當寶寶有下列情況,應帶給醫師診治:
a.呼吸暫停次數愈來愈多。
b.呼吸不規則、胸凹更加明顯、異常出汗、氧氣需要量增加。
c.活動力變差、哭聲弱或尖銳、嗜睡、無力。
[ 此文章被子恆在2004-12-01 08:08重新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