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523 个阅读者
观星资讯》 观星气象 | 全天星图及月相 | 即时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钟 | 亲子观星会
04:00 ~ 4:30 资料库备份中,需等较久的时间,请耐心等候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hihia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8 鲜花 x7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文章表情 晶片上的细胞聊天室
晶片上的细胞聊天室
晶片上的奈米凹槽可指挥干细胞的运作
撰文╱蔡宙(Charles Q. Choi)
翻译/蔡宛玲


干细胞可以依照身体的指示,转化为具有各种功能的细胞。可惜,科学家到现在为止还无法确实掌握这个机制运作的精髓。最近美国史丹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微小的干细胞「聊天室」,将有可能破解其中运作的密语。

自然的环境中,在各种特定的时期,干细胞四周的邻居会在确实的位置释放化学讯息,以便引导这些干细胞发育成为特定的细胞形态。可是,现在的研究人员多半只是将细胞随意浸在这些化学物质中,如同失控的啤酒狂饮派对;而身体中干细胞的发育运作,则比较像是高贵时尚的鸡尾酒会。




矽晶片的凹槽阵列可以缩小至奈米规格,希望能在这些小孔中培养干细胞。

为了解开这个过程中最不清楚的「位置」、「时间点」和「识别」的迷团,史丹佛大学的材料科学家米洛许(Nicholas A.Melosh)和同事,重建了干细胞自然的生存空间。他们利用微小的矽晶片,在每个干细胞的四周制造了约1000个凹槽,每个宽度只有500奈米。每个凹槽中可装一阿升(等于10-18公升)的液体,约等于细胞分泌物的量,并且用和细胞膜组成成份相同的双层脂膜,将凹槽封住,以极微弱的伏特电力在脂膜上穿孔。米洛许表示,这样的做法是为了让「研究人员在细胞发育的过程中,想要在特定时间点注入化学物质时,只要按下那个开关就成了。」这个研究团队目前正致力于培养从成体脂肪细胞所衍生的干细胞。

加州理工学院负责科技移转的主任沃夫(Richmond Wolf)也指出,除了利用生长因子之外,研究人员正致力发掘其他引导干细胞的方式。他所指的是利用RNA干扰(RNAi)来抑制基因的表现。




看来干细胞并不受矽晶片的干扰,很顺利的生长在其表面上。细胞染色后呈紫色。

米洛许希望能够利用他们的新发明,将干细胞一层一层的培养成为组织。这样的做法可以培养出复合的组织,例如一边长出骨骼,而另一边长出肌腱。米洛许指出:「现在如果肌腱断裂,必须想办法重新固定到骨头上去。目前还无法培养出骨头和肌腱之间的连接层。」现今的目标是希望能将人工培养的肌腱组织自然的附着到人体上。

现在比较担心的是,凹槽中的化学物质会与双层脂膜的脂质产生反应。研究人员希望能以不会产生反应的金膜来取代双层脂膜,必要的话可以用电流将之溶解。用于穿孔的电流有可能会影响干细胞,米洛许说,他们现在已经可以用把孔洞深埋的方式,将电场与细胞的之间的距离拉长。

依照米洛许的预测,这种生物晶片装置可由一般的电子产业制造,在5~8年产品便可以上市。但他和研究团队在这之前,需要使用这个装置做实验。米洛许另外也表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应该可以开始在明年看到实验专用的产品问世」。

【本文出自科学人2005年10月号】
http://sa.ylib.com/news/newss...No=752&CL=39



建立的网路乐园
e-monster.net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0-26 13:06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244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