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1024
|
分享:
▼
x0
|
[散文][分享] 英雄本色不好色
中國的武將不可以好色,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何況風月情事?三國英雄,因天下未定,讀者更不容許他們「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所以《蜀記》寫關羽攻打呂布時,屢次要求曹操把呂布部將秦宜祿的老婆給他,後來被曹操自己A走,這事有損關公形象,《三國演義》不予取材;在民間戲曲裡更有「關公月下斬貂蟬」的內容,把關羽不好色的形象推到最高境界。更好的範本就是像趙雲那樣,領桂陽太守時,原任太守趙範要把守寡的嫂嫂和趙雲送作堆,趙雲就是不要,說我們同樣姓趙,你哥哥就像是我哥哥,怎麼可以娶嫂子?
不是你的女人不可以要,是你的,可以拋。《三國演義》裡劉備引古語說:「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講得義正辭嚴,但這是人話嗎?
英雄本色就是不好色。要色,就分派給文人,如曹子建;或是讓給壞蛋,如曹操,形象好的角色,就像不沾鍋,色色的事都沒他的份。諸葛亮娶了醜老婆,被引為美談。
難得《三國演義》安排了一段東吳招親,劉備滯留,流連聲色的戲碼,算是讓劉備稍有色意。但那是劉備新婚,蜜月甜美,本為人情,只是靈魂出竅,不是精神出軌。
多麼乏味啊!我們翻開這些英雄史,若不是戰爭場面多,真會看到睡著。看西洋史,騎士瀟灑得多。傅隆基先生《解讀三國演義》(雲龍出版)有文曰<中國的武士和西方的騎士>,講的就這個題目。
據傅文所寫,歌頌劉關張的三國故事流傳於宋完時期,約公元11-14世紀,當時歐洲約為中世紀中期(12-15世紀),盛行的是「騎士制度」。騎士最早的主要組成分子是中小地主和富裕農民,他們為大封建主打仗,獲取賞賜和社會地位,變成小封建主。到了12世紀,甚至出現騎士團,國王和封建主都成為騎士一員。封建主的子弟更是從小就上軍訓課,長大好成為騎士。這時的騎士,不僅有武藝,還會音樂、詩歌,秀才遇到兵,不會有理說不清。
騎士這般英勇浪漫,愛情自然上身,他們一方面為封建主子服務,一方面要保護主子夫人,產生不少愛情故事。傅先生說:「東方武士與西方騎士在英雄氣質上最明顯的差別是:中國武士是倫理至上(表現為忠義思想),而西方騎士是愛情至上。」
此說會不會太誇張?待考。但至少騎士為了貴夫人赴湯蹈火,很英雄,很007,看來有人性得多。
【心得感想】
沒想到中方武士和西方騎士表現出來的精神,有這種對愛情態度上的差異,如果是我我也比較想選擇當西方騎士,有男人的氣概也有浪漫柔情的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