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017 個閱讀者
觀星資訊》 觀星氣象 | 全天星圖及月相 | 即時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鐘 | 親子觀星會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Yeh23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 鮮花 x113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自然科學] 人工環境草鴞育雛 台灣創全球首例
【記者孟祥傑/台北報導】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昨天宣布,台灣完成全球首例在人工飼養環境下,成功繁殖瀕危鳥類草鴞的創舉;兩隻小草鴞不僅健康長大,還學會獵食技術,不久小草鴞和父母就可野放回歸自然。

特生中心主任何源三表示,草鴞是台灣特有亞種保育類物種,早年在台灣平原上,常可見到其蹤跡,因臉部很像猴子,南部民眾稱為「猴面鷹」;近年來受人為開發、獵捕影響,族群數量銳減,十年來野外發現紀錄不到五十隻,偶爾也會在海拔五百公尺以下的果園、墓園或竹林被發現。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詹芳澤表示,這次在特生中心繁殖幼鳥成功的草鴞父母,分別在九十年八月及九十一年一月,在台南空軍基地及新化鎮受傷被發現,送到特生中心急救,傷癒後經研究人員以DNA鑑定,確定為一雄一雌後,決定把兩隻草鴞「送作堆」。

詹芳澤說,草鴞生性隱密,又是全台十二種貓頭鷹中,唯一的地棲型貓頭鷹,這對草鴞剛送到特生中心時相當不安,研究人員耗時兩年蒐集研究文獻、野外實地觀察野生草鴞生態,在特生中心營造出類似野外的棲息環境,終讓兩隻草鴞自然交配,在今年元月產下四顆蛋,一個多月後成功孵出兩隻雛鳥。

詹芳澤表示,現在兩隻雛鳥不但已長得跟父母一樣大,更學會從空中俯衝獵捕老鼠的技術,讓所有研究人員興奮不已;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台灣貓頭鷹專家姚正得表示,澳洲也曾在人為環境下,讓草鴞產卵並孵出雛鳥,但雛鳥還未長大即夭折,台灣的經驗可說是全球首例。

詹芳澤表示,草鴞又稱為東方草鴞,屬於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Π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分布在印度、東南亞、中國大陸東南部、台灣、菲律賓、新幾內亞及澳洲等地區,雌鳥體型與體重均較雄鳥大,以鼠類、鼩鼱、野兔、蝙蝠、鳥、蜥蜴及青蛙等小型脊椎動物為主食。

何源三說,草鴞雖未面臨全球性的威脅,但仍被國際列為極稀有物種,在中國大陸、台灣、菲律賓及澳洲東北沿岸等地區,因各種人為破壞棲地與捕殺,愈來愈難看到野生草鴞,孟加拉共和國近年來連一隻發現紀錄都沒有;中華民國野鳥學會二○○○年版「台灣鳥類紅皮書」中,已將草鴞列為瀕危等級鳥類。

【2005/09/01 聯合報】 @ http://ud...om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數位聯合 | Posted:2005-09-04 13:4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619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