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482 個閱讀者
觀星資訊》 觀星氣象 | 全天星圖及月相 | 即時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鐘 | 親子觀星會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Goca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時間有沒有起點(2)
最受歡迎的是第一種方式。假定宇宙在早期曾經歷一段加速膨脹的時期,稱為暴脹(inflation)。在這個階段之前,星系或其前身緊密地塞在一塊兒,因此得以輕易地協調它們的性質。在暴脹期間,由於光速趕不上激烈的膨脹,它們便失去聯絡。暴脹結束之後,膨脹開始減速,因此星系又逐漸恢復聯繫。

物理學家將暴脹所迸出的能量,歸因於大霹靂後約10-35秒,一個新的量子場「暴脹子」(inflaton)所儲存的位能。和靜止質量與動能相反,位能會使重力變成斥力。所以暴脹子會加速宇宙膨脹,而不像一般物質的重力會減緩膨脹。暴脹理論自從1981年提出以來,已經解釋了各式各樣的精確觀測結果(參見《科學人》2004年3月號〈解開宇宙命運之謎的四把鑰匙〉、延伸閱讀1)。不過,還有好些理論上潛在的問題尚待解決。首要的問題,就是到底暴脹子是什麼?還有如此巨大的初始位能是從何而來的?

第二種方式較不為人知,就是避開奇異點。假如時間不是從大霹靂開始,假如在目前的膨脹起始之前,宇宙就已存在一段很長的時期,物質便有充裕的時間平順地把自己整理好。因此,學者已開始重新檢視導出奇異點的推論過程。

其中,「相對論總是成立」這個假設是有問題的。靠近一般認定的奇異點時,量子效應應該已經很重要、甚至佔有主導地位了。標準的相對論並不考慮這些效應,因此,接受奇異點的必然性,不啻是過份信賴這個理論。為要了解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物理學家得把相對論納入量子重力理論才行。這個任務讓愛因斯坦之後的理論物理學家傷透腦筋,而直到1980年代中期,還幾乎是毫無進展。

以弦論開啟宇宙之謎

到了今天,有兩個出色的說法出現了。第一個叫做「環圈量子重力」(loop quantum gravity),完整保留了愛因斯坦理論的精髓,不過卻改變了欲符合量子力學條件的程序(參見《科學人》2004年2月號〈時空原子〉)。在過去許多年間,環圈量子重力的專家已有長足的進步,並獲致了深刻的洞見;然而,要解決重力量子化的基本問題,這個理論的革命性也許還不夠。類似的問題在1934年也出現過,當時費米(Enrico Fermi)引進了他的弱核力有效理論,讓粒子物理學家傷透腦筋。所有要建構量子費米理論所做的努力,都悲慘地失敗了。結果真正需要的,並不是新的技巧,而是由格拉肖(Sheldon Glashow)、溫伯格(Steven Weinberg)與薩萊姆(Abdus Salam)在1960年代晚期的電弱理論所帶來的根本翻修。

第二個說法我覺得比較有前途,那就是「弦論」(string theory)。這是個真正對愛因斯坦理論的革命性改良,因此本文將聚焦於此;雖然環圈量子重力的支持者宣稱,他們也得出了許多相同的結論。

弦論萌生於1968年,那是我用來描述核子(如質子和中子)及其作用力的模型。儘管一開始騷動不小,這模型還是失敗了。幾年後,量子色動力學(quantum chromodynamics)大領風騷,它以更基本的夸克來描述核子,而弦論就被捨棄了。夸克局限於質子或中子之內,彼此就像用橡皮弦綁在一起一樣。回顧起來,當初原始的弦論,其實已經抓到了核子世界中弦的面向。沉寂一段時間之後,弦論又以結合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理論之姿,再度登場。

來自 http://sa.ylib.com/read/readsho...463&DocNo=741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8-28 12:2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4373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