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994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oabearoa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7 鲜花 x8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不干不净,吃了不会得过敏病?
不干不净,吃了不会得过敏病?

 孩堤时,食物掉到地上去,阿妈总是说:「捡起来,吹一吹,再吃。不吃太浪费,会被雷公劈打。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事隔多年,现在的人,讲究卫生。在餐厅里时常看到,小孩子不小心将食物掉在桌上,大人们马上警告,不准再摸的画面。那种阿妈地上捡食物景象,似乎已经绝迹了。

 近几十年来,过敏疾病的发生率有趋于快速成长的倾向。探讨原因,有一部份的学者认为越西化的生活,过敏疾病的发生率越高。这是「卫生假说」的基础,也就是说:不讲究卫生习惯的人,可以避免过敏疾病。

 越讲究卫生的都市人,越受过敏亲睐。在台湾,对过敏疾病发生率的统计,台北与高雄两大都市,确实也是高居一、二位。台北约为10.2%,高雄约为9.1%,其他县市则介于7-8%之间。国外的统计,也是几近相似。然而这个理论,目前还是颇具争议性。

 肠胃道的感染,尤其是由口粪或食物为媒介的感染,能减少过敏疾病的发生率。呼吸道的病毒,或是经由空气传染的病毒,反而会增加过敏及气喘的疾病。欧洲的医学研究,对于高过敏发生率的国家如瑞士,与低过敏发生率的国家如爱沙尼亚、巴基斯坦等,婴儿肠道细菌的种类。

 发现低过敏国家的婴儿常出现新种类的细菌抗原(如大肠杆菌、乳酸菌等),这种细菌的抗原经由肠道黏膜刺激,对免疫系统产生「持续性的压力」,使得引发过敏机转的二型帮助型T淋巴球细胞被抑制,而一型帮助型T淋巴球细胞正常防御病菌的感染。这种「持续性压力」,让过敏机转不容易形成,因此,相对的减少过敏的发生率。

 就是这样的「卫生假说」,也告诉我们老一辈的经验似乎就是有那么一点存在空间,偶而还是可以参考接受的。虽然这个理论仍有非常多的争议,还需要进一步广泛的研究,还能更确实的了解感染原、过敏与免疫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出一个结论,得知每隔多久的感染可以刺激正常的免疫机转保护身体,不会伤及身体,又不会引起过敏机转的形成,这可是最佳的福音。

 在处处讲究干净卫生的时代里,是否偶而也放松一下,不要像温室里的花朵,深怕受到病源的感染,而随时随地上紧发条紧张兮兮。是否可以给自己与家人(尤其是幼儿)一点点机会「随便吃吃,胡乱肥」呢!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4-11-23 09:54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767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