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陳世欽/專題報導】
八月十五日一期新聞周刊報導,嬰幼兒會有情緒反應,而且可以掌握自如。
今年六月一個燠熱午後,六個月大的維多莉亞由媽媽貝特曼女士帶著前往德州技術大學人類科學實驗室參加實驗,研究嬰幼兒的思考模式。
媽咪抱洋娃娃 貝比漲紅了臉
主持這項研究計畫的該校人類發展學副教授絲貝兒‧哈特將錄影鏡頭對準這對母子。維多莉亞不斷四處張望,神情看來有點無聊。幾分鐘後,哈特離開房間,不久帶著一個洋娃娃回來。她把洋娃娃放在貝特曼女士的懷裡,請她抱住洋娃娃,不要理會維多莉亞。維多莉亞的無聊神情消失。她先是擠出笑容,露出一顆短乳牙。在無法引起母親注意後,她開始又踢又踹。母親還是不理她。維多莉亞開始失控,小臉蛋漲紅大哭。哈特進入房間取回洋娃娃,貝特曼女士開始安撫維多莉亞說:「我從未見過她有這種反應。」在此之前的十個月,哈特一再重複這項實驗,每次的結果幾乎都相同:嬰幼兒也會吃醋。
研究人員發現,嬰幼兒思考的複雜程度超乎一般想像。許多相關研究已促使小兒科醫師及心理專家改變他們有關嬰幼兒情緒能力與智力的看法。
記憶力驚人 還會長時間嫉妒
嬰幼兒的智力高於成人世界的想像。四個月大的嬰兒已經具備相當成熟的演繹能力,也能解讀複雜的圖案及模式。他們具備極精密的色彩分辨能力,能夠察覺細微的差異,特別是成年人與較大兒童已經喪失的臉部差異觀察能力。三個月大的嬰兒能在一大堆照片中迅速找出母親的照片,而且擁有驚人的記憶力,還會長時間嫉妒。
許多小兒科醫師已經開始利用這種最新研究結果注意他們的情緒發展過程。研究結果顯示,情緒健全與否足以影響嬰幼兒未來的健康。一名嬰兒若無法達到某些重要的情緒標準,學習說讀及上學後的表現可能出問題。醫學界仔細研究嬰幼兒的情緒反應,開始研判一名只有三個月大的嬰兒是否可能出現沮喪、焦慮、學習困難甚至孤獨症的初期徵兆。
研究人員期望醫學界在不久的未來提早注意可能有問題的孩子,使父母親能及時補救。
嬰兒最早表現的情緒之一是移情。事實上,嬰兒可能一出生就具備懂得關心別人的特質。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賀菲曼表示:「一般認為,嬰兒聽到其他嬰兒的哭聲時也會跟著哭。問題是,他們為什麼哭?」這是否意味他們關心同儕,或只是因為受到干擾而哭?賀菲曼表示:「人一出生就具備某些基本的移情本能。」情緒的強度往往隨著時間流逝而變弱,六個月以上的嬰兒如果看到其他嬰兒不舒服,通常不會再哭鬧,反而會扮鬼臉。十三到十五個月大的幼兒會掌握狀況,而且也會設法安撫哭鬧的玩伴。
渴望大人互動 仰賴眼神接觸
將滿一周歲的幼兒社交學習能力更精細複雜。他們會觀察周圍人們的凝視眼神,以揣測對方的思緒。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梅佐夫表示:「嬰幼兒似乎也會察顏觀色。」他發現,十到十一個月大的嬰兒已具備這種能力,不但可以預測嬰幼兒的情緒與社群能力發展情形,也可以預測他們的語言能力發展過程。他又說,這足以解釋為什麼天生失明,及母親經常處於沮喪狀態的嬰幼兒語言學習能力較差。
另項重要發現是,如果父母經常鼓勵嬰幼兒,他們長大後通常可克服害羞笨拙的天性。嬰幼兒非常渴望與成年人的互動,而且仰賴大量的兩眼接觸。
【2005/08/14 聯合報】 @
http://u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