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形成與磨滅
科學家正努力尋找大腦壓抑與形成記憶的生物機制
撰文╱蔡宙(Charles Choi)
翻譯/涂可欣
埋葬記憶:大腦有一套生物機制來壓抑記憶。
普恩蛋白(prion)是狂牛症、致死性失眠症和許多疾病的元兇,它們具有變換成第二種形狀的能力,而且還會迫使其他蛋白質跟著變形。然而最近一項針對細胞質聚腺酸要素結合蛋白質(CPEB)的研究顯示,這種能力並不一定會造成細胞失常。CPEB的任務是當記憶形成時,協助神經突觸部位其他蛋白質的製造。發表於2003年12月26日《細胞》期刊上的研究顯示,CPEB可轉換成另一種結構,而且在改變形狀後仍具備原有的功能,同時它也有重塑其他蛋白質形狀的能力。CPEB這種類似普恩蛋白的特性,可能有助於將記憶長期根植於腦中,因為處在普恩狀態的蛋白質一般都較耐久。
另外,「自願性壓抑長期記憶」自佛洛伊德提出以來,便一直備受爭議。刊登於2004年1月9日《科學》期刊的一項實驗則顯示,生物活動可能可加強這種記憶的壓抑。此項實驗中,受試者必須先記住像「考驗/蟑螂」這些沒有關聯的成對單字,然後當他們再次看到每組字的頭一個單字時,研究者會請他們不要去回想另一個字。成功抑制而「遺忘」第二個單字的受試者,其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的活動較為活躍,類似該腦區下令停止身體動作時的模式。與此同時,負責記憶形成的海馬(hippocampus)的活動則降低,顯示前額葉皮質控制了它的活動。
【本文出自Scientific American2004年3月號】
來自
http://www.sciam.com.tw/news/ne...cNo=426&CL=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