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錐花介紹=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網頁學名:Echinacea spp.
中文名:松果菊、紫錐花
英文名:purple coneflower,coneflower ,echinacea
北美印地安人是最先利用紫錐花治療蛇虫咬傷及其他皮膚傷口,也直接將它的根放在嘴裡來醫治牙痛及喉嚨痛。後來歐洲各國對紫錐花的藥用效果發生興趣,特別是德國在這方面的研究最多,發現紫錐花有增強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也引起美、加兩國及澳洲對紫錐花的研究興趣。紫錐花的栽培管理、有效成份、治療效果,以及高附加價值產品等陸續研發問世。近五年來,紫錐花一直為歐美市場銷售額前五名的健康食品,約佔市場總銷售金額的10%左右,銷售金額約在15~25億美元左右。
紫錐花為多年生菊科植物(有人將其歸類為family Asteraceae)。紫錐花屬有九個species,其中僅Echinacea purpurea (L.) Moench、E. angustifolia D.C.及E. pallida Nutt.等三個species 有藥用效果,其他六個species尚無藥用的報告。E. purpurea 為最普遍的栽培種,約佔80%左右,E. angustifolia 佔20% ,E. pallida 最少。就全部藥用成份種類而言,E. angustifolia 及E. pallida較E. purpurea略高,但以主成份(Cichoric acid)而言,E. purpurea則明顯高於其他二種。就栽培管理而言,則以E. purpurea較為容易,且E. purpurea花形美觀,可供觀賞用。
Echinacea spp.是北美印地安人傳統草藥,外敷治療,蛇虫咬傷,有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及輕緩膿腫的功效,也可用來治療牛皮癬和濕疹等皮膚症狀。後來歐洲的科學家,特別是德國的研究發現,此一植物內服對感冒具特別的治療效果,以及因感冒引起的喉痛等均極有效。歐洲地區常利用紫錐花全株(包括根、莖、葉、花)做為藥用,美國則以利用其三年生的根部為主。為了利用方便,不同的製劑陸續研發供不同的需要,北美地區以口服為主,有粉劑膠囊、酊劑、液態萃取物,煎劑等不同劑型,在歐洲地區則以利用液態萃取物為主。又因其對傷口的癒合作用,也有使用在化粧品上,德國更發展出注射用的針劑。
紫錐花對細菌及病毒並無直接的殺除能力,但是,它能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增強白血球的吞噬作用以及淋巴細胞的活性,這些現象可能是由紫錐花中所含的多醣體(polysaccharides) 、alkamides、phenylpropanoid、cichoric acid等成份,能促進部分干擾素(interferon)的生成而產生治療的效果。但是,它們確實的作用機制,尚待更進一步的研究証實。目前的資料,尚不足以說明它們明確的治療效果。就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紫錐花最主要的藥用成份,可能是Cichoric acid其化學構造式如下:
網頁中間 此外,一些polysaccharides 和alkamides類化合物亦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對台灣地區的民眾而言,紫錐花仍然為一相當陌生的植物。且依我國目前的衛生法令,紫錐花及其相關產品並不得以食品的型式在國內販售,必須經由一些必要的試驗證實其安全性後,始得在國內銷售。本場於公元2000年從國外引種,發現它頗適合台灣的氣候、土壤及環境,能順利的在國內栽種此一作物,且其主要成份均可在本地栽培的植株分析得到,故此一植物頗具潛力,進軍國際市場。
紫錐花在使用上具高度之安全性,且至今尚無毒性及副作用等報告出現,唯仍須遵照醫師指示使用。大多數人均可服用,然若為漸進系統性及自動免疫失調者,如結核病、連結組織失調、膠原纖維症,與他相關症狀如狼瘡症則不可服用,因紫錐花所含成分和上述病症的用藥產生拮抗作用。孕婦亦禁止服用。根據報告指出以藥用用途使用必須強調之要點為紫錐花長期服用會導致無效,最長服用期間為6~8週。最後必須注意的是紫錐花不能取代必須治療之藥物,因此,本文中之資料,僅供參考,在此不鼓勵做為疾病發生之治療依據。若有相關之疾病發生,應先找尋醫療諮詢後,遵照醫生指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