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風在氣象學上稱為焚風,在臺東和臺中一帶曾有發現。
焚風發生的原因係由溫濕之空氣受山嶺之阻擋,被迫上升而冷卻 (每上升一百公尺氣溫就下降0.65℃),水汽凝結成雲雨,而降在迎風面的山坡上。待空氣越過山嶺後,因下降而變成乾燥空氣(每下降 一百公尺氣溫就上升 1℃),再因下降後,受壓力壓縮而溫度增加, 顯著的比鄰近的空氣溫度為高。
此種下降氣流而形成之風,特稱為焚風,臺灣俗稱火燒風。
焚風一般是因為有較強的乾燥下山氣流,因為氣流乾燥下山時絕熱增溫使氣流溫度升高,相對濕度更加降低。
成因通常是環境有較強氣流,其有足夠動能跨越山脈,繞山的分量相對較少(即考慮Frode Number,山高與氣流 動能,另外還要考慮山的尺度),故高山要有較強之氣流才能爬山,一旦強風爬山在迎風岥上升,若有成雲降雨,水汽在迎風面都釋放(濕絕熱冷卻),在山後下岥時就較乾燥,加上強氣流(乾絕熱)下沉增溫明顯就會形成焚風。
焚風吹越山頭後,空氣沿山坡吹下時,會變得乾燥,而溫度昇高。
焚風現象:焚風大都發生在高山地區,其中阿爾卑斯山的背風坡最常見。此外美國落磯山山脈東側也有焚風現象,當地稱為"chinook"「欽諾克風」、南美阿根廷的「松達風」,指的都是焚風。
這種又熱又乾的風,可以在一天之內吹乾六十公分深的積雪,在夏天常使草木枯萎,甚至引起森林大火,冬天又會使山雪融化而造成雪崩,或導致洪水氾濫。焚風通常出現在高山的背風坡。由於溫暖潮濕的風一遇到高山阻擋時,便逐漸上升,溫度開始降低,當到達某一高度時,水氣凝成水滴,降了下來,等風翻月高山,到達背風坡時,已經變得非常乾燥。加上空氣開始下沉,平均每降一百公尺,溫度上升攝氏一度,因此山嶺越高,焚風所造成的災害可能愈大。大氣的擾亂和渦:看起來始終一樣的風,偶爾也會有強化或軟化的時候,而風向也時常在變化,這是由於風受各種因素影響所造成的,以及風中`所含很小的渦影響所致。這種細微的風的變化,我們稱它為「風的呼吸」。風的呼吸中從幾公尺到幾百公尺大的都有,其中有完全受渦影響的風,或者只有風向變化的風。這種由於受微小風的影響,發生風的騷動,我們稱它為「大氣的擾動」。速度快的風和慢的風,相鄰面吹時,風中會發生渦,這是由於風和風之間發生摩擦,而速度快的風,一部分被追回的影響所發生的。相鄰兩種風的速度相差愈大,大氣的擾亂也就隨之越加劇烈。
參考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100503300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