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吴铭芳透过鸡蛋 探索电磁波
【记者林进修/专题报导】
荷包蛋、卤蛋、三色蛋、蛋花汤、肉丝蛋炒饭……。鸡蛋,可说是最平民化的食材,也是家庭饭桌上最常见的菜色,百吃不厌;然而,看在台大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研究发展组组长吴铭芳眼里,一颗颗鸡蛋,不仅是美味的来源,更是无可取代的实验对象,少了它,可就无趣多了。
屏东农专(屏东科技大学前身)兽医科毕业,吴铭芳工作一段时间后,前往日本兽医畜产大学进修,取得兽医病理学博士学位,专长动物肿瘤及动物免疫学。留学期间,电磁波可能危害健康一事,在台湾及日本等地炒得沸沸扬扬,搞得人心惶惶。
「电磁波真有这么可怕吗?」抱持这个疑点,吴铭芳返国并到位于台北淡水的台湾省家畜卫生试验所任职时,从美国进口上千颗「无特殊病原菌鸡蛋」(DSP),一头栽进电磁波是否危害人体健康的动物实验中,天天与鸡蛋及孵化的仔鸡为伍。
首先,他找来两块大面积的铝板,通电制造一个具有电磁波的环境,接着再将500颗鸡蛋对半分成两组,实验组鸡蛋摆在铝板中间,全天24小时照射电磁波;对照组鸡蛋则在一般的环境中孵化。每隔几天,他就敲破5~10颗鸡蛋,观察鸡蛋内部变化。
吴铭芳说,鸡蛋会在3周、21天后孵化出仔鸡来。孵化到第7天前后,实验组鸡蛋陆续出现死胚,且随着电磁波照射时间增加,死胚率也随之上扬;就算未达死胚地步,不少鸡蛋出现气袋孔闭锁不全、卵黄囊吸收不全而曝露在蛋壳外等情形。至于正在蛋壳内成形的仔鸡,也是问题重重,不是脚趾弯曲、全身水肿,就是体表有明显出血点。
可以想见的是,这些孵化期间已出现问题的仔鸡,前途黯淡,有的无力啄破蛋壳,闷死、饿死在里面;有的即使顺利孵化,整体健康状况也不佳,可说是状况百出,最常见的是一双脚软弱无力无法站立、翅膀滑落、脚趾弯曲、发育不良及精神萎靡不振,完全不见仔鸡活蹦乱跳的快乐模样。
统计显示,这些有问题的实验组鸡蛋,多达一半左右。相较下,对照组的鸡蛋好得很,一只只仔鸡在孵化满3周前后准时破壳而出,只有极少数出状况。
仔鸡孵化后,吴启芳再喂养它们长达6个月,直到全都发育为成鸡为止。这半年里,实验组仔鸡依旧生活在电磁波的照射下,对照组仔鸡则在正常饲养环境中继续成长。
「一样是鸡,怎会差这么多!」和这一大群鸡相处半年下来,吴启芳也不禁摇头。每天一大早去喂食时,还没走到鸡舍,对照组的那群鸡早已「咯!咯!」叫成一片,好不热闹。待他提着饲料推门进去,只见它们个个抬头挺胸,伸长了脖子,把头伸到鸡笼外,准备饱餐一顿。
反观那群实验组的鸡,大都绻曲着身子,或卧或立地缩在笼子角落,一副萎靡不振模样,就连叫声也显得有气无力。
半年饲养下来,吴启芳发现两组鸡的体型明显不同,对照组只只长得既高又壮,实验组则瘦小多了,「至少差一倍以上!」就毛色而言,对照组光鲜亮丽,实验组则显得稀疏且黯淡,「怎么看,都不像只鸡!」
【2005/06/14 民生报】 @
http://u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