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患者想挽救肝功能,未來也許不是夢!醫學臨床上僅知慢性B型肝炎患者,胎兒蛋白的指數會上升,但原因不明。中研院新科院士現任林口長庚醫院肝炎中心主任廖運範在演講中發表研究成果表示,發炎的肝臟內有新生的幹細胞,可發育為成熟肝細胞,如果能引導幹細胞分化,理論上可讓肝臟再生,挽救肝功能。
肝病是台灣人的國病,醫界一直汲汲找尋挽救肝功能的方法,過去臨床醫師即發現,慢性B肝患者的GPT達到2百以上時,這時再經過兩個星期,觀察胎兒蛋白指數是否上升,如果胎兒蛋白指數大約是1百單位時,即可發現肝臟極可能出現新生的幹細胞,啟動肝臟再生功能。
如果GPT到達2百以上之後,胎兒蛋白並未明顯上升,這時肝功能有惡化的跡象,因此臨床醫師應把握治療時機,投予抗病毒藥物,例如「干安能」藥物,壓制B肝病毒,保護臟肝功能。
廖運範指出,當慢性B肝患者的肝功能指數GPT達到2百以上,肝臟發炎的部位已經相當廣泛,此時可能肝臟自救再生功能會被啟動,就會出現新生的幹細胞。
這種幹細胞有兩個發展方向,一種是成熟肝細胞,另一種是成熟的膽道細胞,理論上,如果能找到適合的藥劑,即可引導幹細胞發育為肝細胞,讓壞掉的肝臟再生。
目前西醫治療B型肝炎最有效的藥物是「干安能」,每天口服100mg連續1年,有4至7成的慢性B肝患者,血清值ALT會恢復正常,顯示能有效抑制肝炎病毒複製;但最大的缺點卻是無法徹底殺死病毒,長期使用更可能產生「抗藥性」,部分病人停藥後,會有復發或惡化的可能。
本文出處 東森新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