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偷蛋龍原來長得一付鴕鳥樣,有著如鳥類一般的前爪,身上有毛,頭上更好笑,還頂著如雞冠的「鴕鳥冠」,一點都不威武,不過,讓偷蛋龍最「悶」的應該不是牠的長相,而是科學家對牠的誤會──牠被發現時是坐在一窩蛋上,明明是在「護蛋」,科學家卻以為牠偷了別人的蛋,並以此命名為「偷蛋龍」。台灣科學教育館22起舉辦「日本機械恐龍展」,共展出22隻擬真恐龍,每一隻都栩栩如生。
偷蛋龍會被誤會,其實也是長相害了牠,1920年恐龍學家第一次發現這種化石時,牠正蜷伏在一窩蛋上,嘴巴沒有牙齒的牠,偏偏長出兩根很尖的骨頭,就像蛇類喉嚨中用來弄破蛋的骨頭,誤會就這麼產生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當年發現的科學家以為牠正偷吃別人的蛋時,不巧碰上大災難,就這麼蹲在這一窩蛋上成為餓死鬼,於是以「偷蛋的賊」為牠命名。
這個誤會直到1990年代,愈來愈多的相同化石出土,偷蛋龍總算洗清冤屈,事實上,牠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蛋才慘遭流沙活埋。誤會總算解開了,只不過,這個偷蛋的惡名卻改不了,將會一直跟隨牠。
除了偷蛋龍,劍龍也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恐龍。
劍龍看起來很凶猛,背脊上一根根豎立如劍的骨板,看起來更是張牙舞爪,好像一排攻擊人的利器,但經學者研究,這排骨板雖然不是擺著好看的,但用途和之前的想像差個十萬八千里,有學者認為,這些佈滿血管的骨板應該有吸收熱能、調節體溫的作用,骨板也可以充血漲紅,可能有吸引異性的作用。那麼劍龍的武器在哪裡呢?其實是尾巴,牠的尾巴有骨釘,甩尾的力道更是加強骨釘的傷害威力,連肉食恐龍都要讓牠三分。
若是仔細端詳劍龍的長相,會發現劍龍的頭搭配牠的身體比例上實在有點小,果然,根據學者的研究,劍龍的腦只有核桃大小,是標準的「體大無腦」的頭腦簡單型動物。
偷蛋龍、劍龍之外,科教館的「日本機械恐龍展」中還有迅掠龍、暴龍、慈母龍、原角龍、棘龍等等,共有10個種類22隻恐龍配合展出。
這次展出的恐龍來自日本KOKORO公司,KOKORO是專門製造機器人的公司,為了讓恐龍呈現真實的原貌,恐龍的皮膚都是矽膠做成,摸起來很有真實感,而內部的智慧晶體,則讓恐龍做出張口、挺身、擺尾、眨眼等動作,微妙微肖,走進展場,頗有走入恐龍世界的臨場感。
「日本機械恐龍展」為科學教育博物館最新特展,自1月22日開展,將持續到5月31日為止。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台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
(02)2837-8777
http://www.ntsec.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