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Georgia State University,GSU)饒惟君(Wei-Chun Jao)和Todd Henry等RECONS(Research Consortium on Nearby Stars,鄰近恆星研究小組)的天文學家,經過精密測量天空中快速移動的恆星的距離後,發現了距離太陽82光年(25pc,pc為秒差距,1pc=3.26光年)內的26個新鄰居,其亮度和表面溫度都比我們的太陽還要低。相關論文將發表在天文期刊(Astronomical Journal)4月號中。
由於這些恆星比較靠近太陽,因此從地球上看來,這些鄰近恆星在天空中的移動速度(自行運動),會比遙遠的恆星還大。饒惟君等人分析了479顆每年自行運動大於1角秒的恆星,並建立它們在太陽鄰近地區的3D地圖。目前已確定RECONS資料中,其中的53%(約250顆)為太陽鄰近恆星,其他的則正在分析中。
這26顆新恆星中,其中有4顆與太陽的距離僅在33光年內(10pc),這四顆都是單星,且均為昏暗的紅矮星(red dwarf)。其中最近的一顆編號為DENIS 1048-3956,位在南天的唧筒座(Antlia),距離太陽僅13.2 ± 0.1光年,光譜型M8.5,現在排名為離太陽第28近的恆星。
此外,饒惟君等人還發現距離太陽約大於100光年(30pc)的LHS 193AB和LHS 300AB兩組系統,因其中所含恆星的自行運動幾乎相同,因而首度證實它們為太陽鄰近恆星雙星系統。這兩個系統的A星均為紅亞矮星(red subdwarf ),B星為白矮星組成;A與B相距分別為12.6角秒(冥王星至太陽距離的10倍)和4.3角秒(冥王星至太陽距離的3倍)。
紅矮星是主序帶中,質量較和表面溫度都比較低的恆星。「紅亞矮星」則相當罕見,由於它們的金屬豐度相當低,也就是說恆星的成分絕大多數是氫與氦,大於氫與氦的重元素則非常少,因此天文學家相信它們是銀河系的歷史中,很早期的產物,而且紅亞矮星的亮度比紅矮星還低1.5~2.0星等,顯示它們的質量只有木星等級。此外,這兩組恆星在銀河中的空間移動速度高達每秒150公里,比一般「中年」的恆星還快3倍,這也是老恆星的特徵之一。這兩組雙星的另一子星均為白矮星,質量約為太陽的一半,直徑則與地球相當。它們的核心核融合反應已經停止,無法繼續產能,故整顆星體會隨時間而愈來愈冷。因此,這兩組雙星都像是銀河中的「活化石」,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資料,天文學家已迫不及待地想更詳細的研究它們。
RECON研究小組目前利用美國位在智利Cerro Tololo Interamerican Observatory的0.9米望遠鏡進行長期的太陽鄰近恆星搜尋與測量工作。他們以三角視差法(trigonometric parallaxes)所得之鄰近恆星距離,誤差約在2%以內。更因他們選定的目標是在南天中,因此至今為止,他們已經發現了23組、位在太陽33光年以內的新恆星。
出處來源:
http://asweb.asiaa.sinica...ules/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