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285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waterr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嬰兒] 不可忽視的新生兒溢奶
 新生兒長得快,滿周歲時體重就可以達到出生時體重的三倍,營養的需求當然很高。不過有不少小寶寶,在喝完奶沒多久,嘴角會看到奶狀液體流出,令爸爸媽媽為他們的營養狀況擔憂。

 新生兒溢奶是很常見的問題,最常見的原因是胃食道逆流,小於三個月的嬰兒近半數會被胃食道逆流所困擾,這個比率在四個月大時會達到最高峰,而後隨著年紀發生率慢慢下降(表一)。

 這樣看來,寶寶溢奶是不是可以忽略不管呢?其實不然!我們要先排除其他同樣會造成溢奶或吐奶的疾病,像是初為人母急功心切餵食過量、小寶寶有急性腸胃炎、腦膜腦炎、心律不整、肥厚性幽門狹窄等問題,排除之後,我們才能把焦點放在最常見的胃食道逆流上。

 我們的胃是個囊袋狀結構,食道下段就像是袋子的袋口,要是袋口太鬆(食道下方擴約肌過鬆)、或袋子裝太多東西(餵食過量)、或袋子內容物宣洩過慢(胃排空時間過長),這個袋子的內容物就容易滿出來,跑到上方的食道造成食道發炎,或者跑得更高從嘴角流出,形成溢奶。

 怎麼確定新生兒溢奶是胃食道逆流造成的呢?我們可以用細管子從鼻孔伸入小寶寶的胃部上方,24小時監測酸性的胃液是否逆流而上,這是診斷胃食道逆流的標準方法,但常常需要住院一兩天,也比較辛苦。

 另外,我們也可以讓小寶寶喝含有特殊標記的母奶或配方奶之後,利用核子醫學的方式來照相,計算出小寶寶胃內容物排出的時間是否過長、溢奶次數,甚至連嗆奶的同時有沒有嗆進肺部,造成吸入性肺炎。

 這種檢查方式的好處是不需住院,小寶寶也比較舒服,可惜監測的時間過短,較不具代表性。

 當然,若懷疑小朋友有厲害的食道炎、結構變化或組織變性,必需得做上消化道攝影或內視鏡檢查。

 嬰兒猝死症,大家時有耳聞,禍首之一就是胃食道逆流,可見胃食道逆流也不能太放心。

 它的合併症還包括慢性咳嗽、氣喘、喉部軟骨軟化、小寶寶長不大、逆流性食道炎(即使外觀看來食道是正常的,做切片後還是可以發現到有一半以上會呈現嗜酸性白血球浸潤的食道發炎反應)、食道癌前病變、吸入性肺炎與呼吸暫停等,尤其在神經發育缺陷或遲緩的病童身上,往往胃食道逆流較嚴重,發生合併症的機率也更高。

 如何去防範寶寶胃食道逆流?首先還是那句耳熟能詳的老話──母乳最好,因為母乳比其它配方奶的排空速度較快(在胃中的時間較短),較沒有機會逆流而上。

 同時餵母奶比較不會發生餵食過量的情況(寶寶自己感覺飽了,自然就不會再吸奶了),因此喝母乳的小朋友比喝一般配方奶的小朋友較不易發生胃食道逆流。

 若情非得已不能餵母乳,也可以選用標榜低溢奶的配方奶試試看。等寶寶長大些,若可以添加副食品的時候還在溢奶,配方濃稠化(添加米粉或麥粉等),也是減少胃食道逆流的方法。

 此外,若小朋友還小,不會翻身,或小朋友因為神經或肢體上的問題不常翻身,講究姿勢也可以減少胃食道逆流。餵食後勤拍背讓寶寶打嗝後才平躺,可以減少小寶寶溢奶。

 有研究顯示,左側臥或趴睡比右側躺或平躺較少發生胃食道逆流,也有研究發現趴睡同時頭高30至60度似乎較有利,但是嬰兒猝死症好發於趴睡的小朋友身上,因此還是只要頭高腳低或左側躺就可以了。另外,坐姿會增加腹內壓,不見得會比躺著更能減少溢奶的發生。

 保守治療試過後,若依然沒有起色,醫師會用一些藥物來幫忙,包括:制酸劑、第二型抗組織胺、氫離子幫浦阻斷劑或促進腸胃蠕動的藥等,若藥物治療後小朋友的體重增加仍然不理想,胃食道逆流嚴重,就要考慮手術處理了。

 手術方法包括典型的下食道整形術(除了一般剖腹方法也可以用腹腔鏡的方式,某些研究顯示手術時間較短且併發症較少)或經皮胃造 術等(表二)。

 培育健康快樂的寶寶是為人父母的心願。面對常見的寶寶溢奶,輕者隨著年紀逐漸改善,嚴重的話會造成小朋友的發展遲緩,甚至食道出現癌前病變,如何處理大有玄機,千萬別等閒視之喔!



劍上干戈止 凌步虛靜生
仙道為一拋 世風蜀道行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3-08 13:2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662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