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inct
|
分享:
x0
|
[小說][分享] 入聖
無風的林子裡,樹上的葉子像是脫外衣似地將融雪褪下,露出新生氣息。雪融得差不多了,可雪水還是讓地面波光映著,諸如蠟過的路。殘雪之上,清晰可見兩個人的腳印,一者沉重如頓鐘,一者輕盈如銅鈴。
眉頭上沾染著汗油的小和尚,跟在面皮皺紋的老師父身邊,適才出門砍樹枝攢材火,今兒個兩人就要回寺裡去了。百丈高梯上是大佛寺,而他們正在階梯底。寒冰刺骨,些微的雪露溢滿了階梯,可苔蘚還是搶著明日的生機,用腳拂開積雪還是綠油油一片。
是怎麼地,老和尚駐足停下,不知聽著什麼出了神。「師父,你怎地楞著了?」小和尚問道。扛著一籮薪材,滿腹牢騷的小和尚只想卸下沉重負擔,彷彿抱著山裡甫出生的小羊,心裡和身上都不是味道。
「善緣,你有嘛聽見木魚聲啊?」老和尚回過頭去,腦子盡漲起追憶。「師父,在這連鐘聲都迷糊了,甭說是木魚聲了。」小和尚抖了抖身上揹的枯木,深怕一不留神落了下來。雪地有呼嘯的寒風,山裡有樹林搖葉的稀疏聲。隔了千尺的鐘聲,這會兒也像是刮過袈裟的暖風,半點不留人注意。
老師父一股心血來潮,露出難得的笑容:「善緣,卸下籮筐陪師父走走。」他想去看看那兒時難忘懷的地方,掐指算算,打從大佛寺差點遭火舌吞沒到現在,也有半百年沒打那兒晃過了。是啊,他喃喃自語道,也是那事之後才頓悟的。 「遲了大方丈會罵!」小和尚可不想挨這一頓。拗性子的小子,跟當時的老和尚同一個模樣。
老師父笑了兩聲:「呵呵,善緣啊善緣,你只怕大方丈罵,可不怕師父罵了?」「哎唷……沒這事,只擔心您受涼罷了。」小和尚見風轉舵,趕緊陪笑。小和尚善緣入寺不過兩年,可那修行卻不得了,早早就開了心眼,說不得還比當時的老和尚更聰穎些。老師父喜慧,早過了古稀之年,只差時日如風吹熄他的殘燭之火。
大佛寺階梯底端,大約橫擺走一陣,甭十分鐘就可以到地窖『修持間』。地窖裡除了一茶几、一茶壺、一短椅、一張蒲團外什麼都沒有。可這裡卻是僧人修成的聖殿。不消說,兩人也到了這兒。地窖拉門上除了損壞的藤鏈外,還纏著一條拇指粗的麻繩,不像是擋著裡面的人出來,倒像是擋著外頭的人別悶著頭闖進去。小和尚在腳邊撿了尖銳的石子,老和尚只是默然。
小和尚猛力扯著、拿石塊使勁磨削著,還得好一會兒才把纏著地窖拉門的麻繩給扯斷。拉門一開,便是一陣死悶的沼氣。大佛寺火災之後,地窖鮮少有人照料,地上長著青苔,桌上滿是腐敗的瘡疤,雨天來了溼、晴天來了乾、陰天不溼不乾卻發了霉。土牆上還有幾道刻深地的爪痕,似乎臨死前的僧人正努力地掙扎。進入地窖苦修後出來的,不是死了透的肉身菩薩,就是飢腸轆轆、半死的僧人。進去的人少,想進去的更少。因著佛寺重建的大工程,大夥也不在意這兒了。偶爾幾個僧人會記得去掃門上的落葉,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師父,來這是怎地?」小和尚吹吹手上的紅痕,天氣寒,痛起來可要命了。「善緣,你坐下。」老和尚笑著:「我講個有趣的故事給你聽。」
小和尚直覺要往椅子上坐,可想到老師父便挪了椅子。老和尚只是目不轉睛地盯著最暗處的那面土牆出了神,連椅子也沒在意。
「師父您坐。」小和尚鼓著腮幫子說道。這老和尚才醒了神:「不,你坐就好,讓我想想這故事該從哪兒講起。」老和尚習慣地捻起了手上的佛珠,手指滾過一顆接一顆的珠子,回憶正在斷續中撥放。
「小和尚,師父問你,你怕不怕死啊?」老和尚想起這句,突然想試試這調皮的小和尚。善緣抖起眉頭、裝起一副老小子的樣子笑道:「咱師兄弟們討論過,咱也沒做什麼壞事,死了準是往西方去。說到時大家在那聚著,只要不寂寞,即便是死也不可怕。」老和尚點點頭,當時他可是怕的很呢。
忘了是哪一節,只記得當時正和師兄弟研讀法華經。不知是怎麼回事,原本應肅穆莊嚴的佛寺難得地哄鬧,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倒也是從夾縫裡擠出個頭來。原來是遠行久矣的大師父回來了。大師父法號智遠。當時甚稚的喜慧見其模樣,頭皮上戴著頂草帽,黑中摻白的鬍子垂至胸前,個兒高高的,穿得一身坑洞的僧衣。
聽人家說,才知道這是方丈的師弟,出門雲遊修行近三十年,每五年回寺廟小住一陣後,便又踏上雲遊之路。雖然也是近五十的年紀,可比起方丈老態龍鍾的模樣,智遠師伯顯得更英挺些。
還打算湊湊熱鬧,卻被其他師叔趕回去讀書。也罷,日子還長,改天再問智遠師叔外處的生意,喜慧想道,每天吃齋唸佛,只怕悶死了。
而大廳裡,方丈正和智遠閒話家常著,與喜慧坐禪的地方也不過一牆之隔。智遠直喊著天氣冷冽,於是乎方丈示意要人拿茶具出來,待茶具端上了桌。兩人的對話才開始有底。方丈往壺子落了茶葉,拿滾水往裡頭納。
「智遠,又五年了啊。」茶壺氣孔上冒出溫白的水氣,方丈嘆道:「近來我身子越來越弱了。可以的話,持廟的工作就拌你了。」
「師兄,怎麼這麼說話,好似我一回來就是搶你大位似地。」智遠反而咯咯笑了起來。「莫說這些玩笑話,講真格的,從小縱容你出外修行,沒讓你擔到寺裡大小事。而現在你的修行也該結束了,該是好好靜下了。」方丈倒了杯茶給智遠。
「師兄,我修行的確結束了,不過回來不是為了承擔寺廟。」智遠只是輕啜杯緣,深怕被燙著了。方丈瞧著他說話:「這是什麼茶?味香色沉。」
「附近的牧人打從中原給咱們帶回來的,據說是山茶。」方丈說道:「雖是不起眼的土塊色,可葉子沉在裡頭的香卻是十分吸引人的。」方丈舉起茶壺就要往杯子添上新茶。「不過,我回來是為了喝紅色的茶。」智遠漫不在乎的說道:「也是時候了!」方丈的茶壺停在半空中,一時不知怎麼竟楞了。
杯子依然空置在那,茶壺被放了下來。「時辰到了。」方丈搖頭問道:「有準備了是吧?」智遠依然保持著笑容說道:「最近身子越來越傷,想是離大限不遠。這些年來寺裡都是您師兄一人撐著,這會兒也讓師弟盡盡本分吧。」
「你已經不是當年毛躁的小和尚了,該怎麼做你就自個兒拿捏吧。」方丈垂下頭來,為眼前的師弟默禱。
智遠站了起來,走向門扉處,拉開門後眼前皓皓白雪貼著地慢慢生長,空氣中飄著肉眼看不清的雪晶,雪晶凝結成細微的雪粒。很快的,就能堆個雪人了。智遠嘆了口氣,還是笑著張臉說:「師兄,以後寺裡還是得賴你了,真對不住你。」漆樹大概還在冬夜裡眠著吧,智遠想道,待明年春暖花開,那時候也到了。
雪飄在空中,甚至未到地上就溶解成水液又回到天上了。山裡的樹木只剩瑟縮的枝椏,再不見鳥兒的蹤跡。茶壺水孔仍冒著蒸氣,微弱的散發直到茶壺冷結。 這些日子來,智遠幾乎沒出過佛堂半步,即便晨時清理大院子的積雪時,喜慧也不曾見過他。師叔人呢?喜慧想到,該不會已經走了吧。腦中的問題像撒嬌的孩子,沒個解答總是鬧個不停。
兩人的會晤毋寧說是緣分,倒不如說因果來得恰當。智遠盤坐在佛堂前兒,觀看叢密樹間透出的一抹光芒。寒冬的樹,沒有滿是生機的綠葉,枯黃的腐葉像刻意埋下新生的枝芽。而喜慧正掃過來不及化成春泥的落葉。智遠看著這小和尚便問道:「小和尚,你在作嘛?」喜慧沒從動持之中醒來,全神灌注的清掃著──行他份內應行之事。智遠微微笑了一口。難得難得,他心想,行住坐臥都是持定。『啪!』舉起雙手重重拍了一下。
這時才看見喜慧從入定中醒轉過來,看著眼前的智遠正對著他微笑著。
「師叔,是您在喚我?」喜慧問道。
「你在作啥子?」
「您見得的啊,掃掃落葉。」喜慧單手架起掃把說道。
「嗯……」智遠有話要說:「你法號是啥子?今年多大年紀了?」
「在下皈依時師父給我起了『喜慧』這名,」他憨厚的笑著:「來這有四年了,今年有十五歲了。」
「四年了唷,能熟背什麼書?」智遠笑道:「光是熟背不行,還得要了解才是。」
喜慧搔搔領子後靦腆笑著:「該記熟都熟了,只是了解個中涵義還是摸捉不住。」
「那你就自身而論,你怎麼看這些陳腐的東西?」像是考驗似地,智遠不住地往井裡頭鑽。
喜慧沉默了好一陣,智遠對他深思審慎,不如一般小和尚昏了昏就急忙答話這點感到歡喜。「我覺得,讀進腦子裡的,沒法完全用心神體會。」喜慧回答道,聲音絲毫無平仄起伏:「就像沒喝過羊奶的,哪能說羊奶香。」
智遠捂起口來咳了一陣,喜慧擔心這話令他不悅,卻又不知如何是好,便不說話。好一會兒,智遠才悶咳中呼吸過來。
「你說得很好……咳咳……」智遠說道:「想當初我也是經歷了一些事才能參透這些學問……咳……」
「師叔,不打緊吧?」喜慧問道:「您好不好進去休息了?」
「你每天都從這過嗎?」智遠還是用手捂著口鼻,聲音渾沌的說。
喜慧點點頭,正待說話卻被智遠搶話。「那好,我明兒個再用擊掌喚你。」說完便站了起來往佛堂裡去,也沒忘了把門拉將起來。看著門被拉上後,喜慧瞧著地上的落葉。今天遲了些,他想道,明天早些過來可以聊更多。他雙手握上掃把便又入了定。
智遠咳得全身乏力,整個偌大的身子軟癱在佛堂蒲團上,他看了看自個兒的手掌──沾滿了血汁、口沫。用另一隻手想撐起身子坐定,卻摸著了早些被吹拂進來的枯枝,上頭還有片乾黃、好似一摸便碎的葉子。葉子上頭的脈絡早已脫水枯竭,因此特別明顯。待他坐定後,便把枯枝死葉放在手袖上頭。
春天……春天還沒到啊!他心中咆哮著,了無以願生,但知如願死。想著想著便在座中淺淺睡去。
這是兩人的第一次見面。之後的幾天,智遠身子差的不能外出活動,每天當喜慧掃過佛堂門,門扉都是拉上的。
個把月就這麼過去了,智遠只能和偶爾來探望他的師兄聊天。也許兩個人都心知肚明吧,智遠頂多只能活到春末,現在還能撐著身子已經是上天的恩賜了。如盛開久了的花朵,說謝說凋零都拿不定時辰。
「智遠啊,你雖然是一名受過戒的僧徒,可一輩子都望外修行。」這天難得方丈抽出午課後的時間來探訪智遠,「有什麼師兄能幫你達成的,你儘管說。」個把月來的折磨,讓起初抱著希望的方丈也消極了。
「五十年僧人,五十年修行。」智遠說道:「我死了之後,千萬要火化我的肉身。瞎修了五十年,可不想讓小和尚們連顆舍利子都看不著。」
這倒是讓方丈笑了開來。「雖說在外頭修行,可七情六慾弄人。每次犯了戒,總感覺有唸不完的經。」智遠笑著:「本來認識了個好女子,想說還俗娶妻了卻一生也好。可不知道為了什麼,始終離不開正道之行。大者是見了生死,想自己也逃不了,倒不如輕鬆一身更罷。」 「那女子的事,師兄倒是第一次聽你說的。」方丈默然說道。
「是啊,作為一個僧人,這也難啟齒啊。」智遠說道:「二十多年前我背棄了她。一年後,她倒臥在床邊,再也沒有醒來。那天的法事後,我再也沒有活過。如果當時我還俗娶她過門,是否她就不會抑鬱而終?如果我娶了她,佛祖是否能原諒我?如今已成定數,我只能每天為死去的她默禱,也希望她下輩子不會再見著我。」
方丈看著床上蒼白著臉的智遠,心中無限感慨,一輩子沒受過男女之愛,實在無法對他說些安慰的話。何況也不是佛祖,也不能用啥警句戒慎智遠。他只是唯唯諾諾地答話:「師弟從來就是性情中人,亦能如此。換是年輕時的師兄,也許早被七情六慾所沒。」兩人無話。
「師兄,有個叫喜慧的小和尚,滿有聰明的。可以暫時讓他跟著我嗎?」智遠問道:「再幾天,我打算去地窖苦修。」
「也好,總要有人幫著你的。」方丈說道:「你自己有所覺悟了嗎?」
「嗯……如果我成了羅漢菩薩,定會保佑你們的。」智遠嘻皮笑臉的說著。隨即又恢復以往的沉鬱模樣說:「也希望能保佑我曾經愛過的女子。」
方丈走出門外,叫喚喜慧去了,囑咐他暫歇下工作,跟著智遠修行。智遠灑脫卻不能釋懷,想著那女子,想著逃避,想著自己即將死去的事實……他將手橫蓋臉上,好掩住自個兒不爭氣的流淚。
又是一個記憶自身回溯的夜晚,智遠又在被單上吐了滿滿的血沫。生命像被懸在樹端的細繩,不堪任何沉重壓迫。床頭那兒,還擺著那枯枝孤葉,即使今年春日到來,他們也不會再逢春。
只是十五歲稚兒年紀的喜慧,完全不了解在『修持間』苦修的涵義,只是莫名的答應了。而當方丈告訴他相關種種時,後悔也不及。
地窖裡修持間的僧侶,自律禁食,每天只能喝著漆樹熬出的湯茶。裡頭的生活無他,除了禪定外,唯一只能和每日供食的僧侶稍作言談。一直到死,都囊括在自然裡頭。可以說是一種苦修,順應造化、遠離因果,也因此,肉身成佛的人才能免於六道輪迴。
智遠入住修持間的那天,方丈親自送行。在寒冬的雨天裡,眾僧侶步伐踏下高樓,腳步難比登天。蕭瑟的風聲吹奏著別離之歌,第一次,智遠才有真正遠離的感受,這一別將不再見。
前三天不予供食,待智遠三日清完體內後才能開始喝茶。這三天來,智遠不再作任何雜務了。每天清早便前往後山的叢林間砍伐漆樹,待午後才回到寺裡的柴房。三天的光陰一過,柴房外盡是漆樹樹枝。第三天下午,喜慧拿了個瓷壺──放入漆樹和茶葉──熬煮一壺朱紅的茶液。雖然方丈吩咐過他,千萬別因好奇而偷嚐漆茶,說喝了以後就要進『修持間』這類童話,可喜慧還是偷嚐了口。濃郁的茶香外更有溫厚足以乾枯舌尖的特殊味道,說不上是什麼。
第一天拉開地窖拉門見了智遠,滿頭原本光亮的頭皮緊牢皺縮著;上下唇均已龜裂,布麻衣上滿是長吐的血漬──像極了餓鬼道裡輪迴的幽魂。喜慧放下瓷壺後便急忙想離去,卻被智遠一手抓住。
智遠說著:「好不好?這三天敲著木魚也悶了,好不好陪師叔聊聊。」喜慧只有坐在下地窖的台階上。
「第一天,只有微弱地感受到冷冽感。第二天後則是飢渴交迫,差點亂了心神。第三天的夜晚,我只希望能喝一杯水。」智遠臉上不復現常見的笑容,猜是唇裂的傷口逼迫。「而今天你把漆茶端了下來,我卻一點喝茶的衝動也沒有。」智遠說得太多了。
「三天的夜裡,我敲著木魚度日。可心裡頭百味雜陳,彷若有個解不開的結正待我去解,而今我卻只能待在這兒。」智遠的聲調從低沉揚到高調。
「師叔,既然知道這樣的修行無法抑扼你的悲思,何苦還要繼續?」
「思念讓人淡然,生命中有時無法顧及太多。」智遠說了:「幫我倒杯茶好嗎?三天來我只有如廁時移動身子,其他都是端坐在此。血路被阻,腳躁麻了。」
喜慧端了杯茶,輕輕地捧到他的嘴邊。喜慧發現智遠的左拳緊握著東西,握緊如石般硬實。「師叔,您手上握著什麼?」喜慧終於發了興趣。
智遠仍緊握著左拳說道:「這是放不掉的堅持,屆時你會懂得。」嘴靠著杯緣,毫不客氣的啜飲了起來。當智遠喝乾一杯茶後便心滿意足的閉上雙眼,喜慧也不再問了。
「如果沒事的話去外頭走走兒,別跟我這老和尚眼對眼,只怕你煩了。」智遠最後只說了這句話。到喜慧用麻繩綁上拉門,智遠都不再說話了。
每天晨起早課時,喜慧總會聽見規律、輕淺的木魚聲。他知道是那智遠師叔敲擊木魚,像是贖罪或為誰祈福似地,聲音從早晨至黃昏始終未停過,用過晚膳後便又敲響起了;而每天晚膳前,喜慧提著滾熱的漆茶放置修持間的茶几上,見智遠如此的專注,喜慧不好打擾,逕自離去。 日復一日,師徒兩人沒交談的過著日子,只要喜慧記得每天去為他添些新茶,晨起可以聽他的木魚,便知道智遠活著。 方丈絕口不提有關智遠的事,彷彿他從未存在。天氣也由寒冬推移到了暖春,融化的積雪如今都栽培了沃土。喜慧熬煮漆茶時更有所感,漆茶的汁液更加濃稠,算一算日子,也有兩個月了。喜慧的僧襟袖子短了些許。
寺裡依然平靜如故,打禪時依然可以聽見戒杖打在新進的小和尚的聲音,才兩個月,喜慧也成了師兄輩。早慧的他很早就能解釋佛經裡的道,可面對一些小和尚的問題,他也是只有傻瞪著眼的份。
『人為什麼要死?』
『有沒有支撐活下去的力量?』
『我們可以選擇自己要怎麼死嗎?』
喜慧回答不了,可他知道智遠或許可以回答他們。只因這些問題歸納後的線索全在地窖裡苦修人的身上。屋外傳來鳥蹄聲。再不久,喜慧心想道,就該是蟬鳴了。長期接近智遠,似乎自己的精神吸收了智遠那般慨諾的超然。
一日午課後,喜慧抽著空添茶準備送到地窖,晚上得忙著帶小和尚誦經、上晚課。他提著滾燙的茶壺走下高梯。冬天時,提著的茶壺帶給他溫暖。一到春日,茶壺卻讓他不得不交換左右手交提。今早雖聽見木魚聲,可這時卻全然寂靜,照理來說該有木魚聲才是。喜慧有不詳的預感。
地窖門上的拉繩被破壞掉了。喜慧拉開地窖門,卻不見智遠的身影。心裡著急該不會智遠師叔不堪苦修逃走了吧?他呆坐在椅子上頭,腦子盤算著要怎麼跟方丈交代。他看望了看茶壺,兩個月只喝難入喉的漆茶,別說心頭了,身子也耐不住這種無意義的煎熬。
在山裡悠閒遊走的智遠,早已超然物外。這次離開地窖,只想在臨死前,觀看繞寺週邊的好山好水。這兩個月苦修的日子,似乎讓他精神變得更好,常常在深夜裡感受到外來不明的訊息。坐在斷崖邊沉思,一種聲音喚著要他回寺裡。冬去春又生,萬物更新。他握著兩個月前帶下來的東西走回地窖。
喜慧耳尖聽見了草地窸窸窣窣,便走出地窖門,正和智遠打個照面。百感交集的喜慧走上前去衝著智遠說:「師叔,我只道你逃走了,要麼就是死了。」智遠只是笑了笑。
眼前的智遠顯得更加蒼老,可整個看來精神還挺不錯。
「師叔,您怎麼就走出來了?」喜慧說道:「苦修不就是待在裡頭到死,方丈是這麼說的。」可喜慧口氣聽來歡愉,他也不想就這麼任憑智遠恣意求死。
「不,苦修的確結束了。」智遠聲音聽來沙啞,「既然定了,也該是回到大佛寺的時候。」
「我還想你會在裡頭涅槃勒。」喜慧手舞足蹈說著:「這下方丈可開心了。」一想到無須承擔智遠死去的事實,喜慧打從心裡歡愉。
「不,時間還沒到呢。」智遠背著手說道:「再說死在裡頭也怪寂寞的。」他遙望遠處深山,還是自然好啊,他心想著。
大夥就像剛迎接他時那樣的歡欣,甚至新來的小和尚也不住地提問:「這位長輩是誰?」喜慧知道智遠不會再入地窖,便放心地笑鬧起來。方丈倒是沒特別開心,仍是幽幽地吩咐下來:『弄點好吃的給智遠洗洗塵。』大夥忙去了。
晚膳時智遠倒是沒吃什麼,只是扒了幾口飯菜,喝了碗湯。其他師兄弟倒是難得吃好一頓。喜慧卸下了重擔,便也囫圇吞棗似地往胃裡撐。智遠只是默默地看著大夥吃食,似乎如此便覺得飽足。智遠拿著自個兒的碗筷將下去盥洗,他站了起來走出飯堂,出門口前回身朝大夥拘禮的鞠了躬。這景只有方丈和長期相伴的喜慧看在眼裡。喜慧心想著不會智遠師叔又將遠行他方吧?莫奈何,只是不知方丈怎麼想的。
飯後大夥忙著洗澡去了,盥洗足了的喜慧頂著浴盆打從柴房前頭過,走了幾步便聽見木魚聲──小孩心性的他縮著身子躡腳靠近──智遠師叔正在佛堂門扉前敲著木魚。彷如自身已隔世超然,心裡早緣溪行直上桃花源地。喜慧心想著,怎麼師叔能如此超然,面死卻不改色?難道生死對他而言確實置之度外,還是他只是壓抑著自己念頭苟活著?見智遠專注如雕刻師傅般的入神,也不好打擾他。喜慧不發一語便離去了。
百感交集,智遠敲著木魚不時敲出粗糙的聲音,不如往常一般清脆。他置下木魚,合十而座。他走出地窖是為了求死,抑或是尋生,他自個兒也說不定。只知道自己做好準備了。即便是面臨赤焰的考驗,他也能豁達如初。
深夜裡寂寥無音,晚課後大夥都睡了。全然的空曠,唯有智遠還醒著,他獨自盤坐於佛堂大殿之中,面目向外,雙目微閉,下頷頗收。心裡猶記掛著煩擾,只是竟猜不得、摸不著。
偏廳柴房無名火起,奮燒四周,熊熊烈火人不可當。沉睡的師兄弟沒驚醒,連大殿休養生息的智遠也沒意會。孤沉的夜難擋綿綿睡意,庇祐的宗廟難拒三昧真火。偏廳柴房一旦燃燒殆盡,餘火將蔓延不止。
智遠從入定中醒起,只覺全身受趨,忽蒙感召,只得挽起袖子敲木魚。孤靜夜裡唯木魚『叩!叩!』最響。待師兄弟醒起時,怒火也難挽救。師兄弟一個接一個因木魚、師兄弟呼喊聲醒起。聞祝融之火起,便不住望外逃去。
方丈、喜慧等一干人出了宗廟,才猛然想起適才敲木魚警示的人,那木魚聲聲連諧,聲聲未斷。方丈、喜慧二人急忙回寺,待入了大殿正堂,才見得智遠仍在此敲拔木魚。烈火燃燒未能歇止。
「大夥都逃出去了吧?」智遠歇下敲拔說道:「你們也走吧。」
「師叔…」喜慧說道:「您不隨我們離開嗎?」
「不了,我有自己的宿命。」他說道:「原來,我才知道出了修持間是為了這場無名火。只是為時已晚,只能救人卻救不了廟。」
「智遠,你真的不走?」方丈問道。「師兄,這些日子多勞您費心了。」智遠合十說道:「智遠心思落定,沒打算走了。」
「師叔,我不要您死……」喜慧啞啞道。
「我不是死,只是要棄下肉身罷了。」智遠說道:「小和尚別怕,人遲早都走這途,不管你有何願怨。而今,心滿意足是死矣。」
方丈沒再勸他,只是緩緩地跪下膝頭,朝智遠三拜。喜慧被火嗆得難過,也說不得眼睛是悲傷還是煙薰的厲害,眼裡斗大的淚珠冒出眼眶,默默地落淚。第一拜,頂禮佛祖與漫天諸神、菩薩。第二拜,頂禮此先人一木一石蓋起的宗廟。第三拜,頂禮眼前這以焚火殉道的羅漢。三跪拜一完,方丈便強拉著喜慧出了宗廟。
「生有何喜,死又何苦。萬法無論緣起緣滅。」智遠在火場中喃喃自語,他緩緩將雙手合十靜坐。「喜悲由得他人自理,唯我喜樂自得。」他露出笑意。火緣觸近他長及地的袈裟。
日昇日落,萬物重生、衰老、死去。自有所生,自有所亡。
天明火燼停息,宗廟也燒得滿目瘡痍、面目全非,大夥人回到宗廟。一致向智遠和尚頂禮。有人淚流,有人悶聲說不出話。老方丈傷心過勞,還得其他師兄弟攙扶。喜慧連淚也流光了,只得酸著眼眶朝拜,年紀尚小的他跪拜於後末的位置。
大廟裡,佛祖像被燒烙得全身發黑,而佛像前智遠已死。智遠雖死,然肉身不滅。全身鍍滿黑碳,狀如渾然天成的墨黑石木。終於,智遠也肉身成佛了。方丈暗道。
大夥群起要將智遠肉身火化──這是他唯一的遺願。才稍觸動其身,其雙掌間便落下一物。老方丈眼尖見得,彎身將之撿起,便大聲喚了喜慧。
「那師父,然後怎麼了?」小和尚問道。年邁的喜慧只是微微笑著:「智遠留給我這個。」他伸出手掌,上頭是一段木枝,原本智遠撿起時昏黃的葉這時卻綠得青亮。
「智遠師叔留給我的時候,還是黃椏椏一段。」喜慧笑著:「可不知道為什麼這朽木卻隨日月滋長,更顯茂綠。」
「這是為什麼呢?」小和尚問道。
「師叔將他畢身的修行如百川匯流似地,納入此木枝裡頭。均應失去生命的,卻又開始新生。」喜慧說道。
外頭仍是雪白濛濛,即使近了黃昏,卻仍是光亮一片。小和尚看著那根新生的木枝看得眼兒都亮了。而喜慧只是默默笑著,他知道他將踏上師叔當初的路。直逼超凡入聖之境,恍若舉生臨世,萬法歸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