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3257 個閱讀者
04:00 ~ 4:30 資料庫備份中,需等較久的時間,請耐心等候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Mach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6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哲學文選2

哲學文選

19. 我從不覺得哲學的存在,是人對于宇宙或生命問題的一種解決,反之,真正的哲學只是一種瞭解、一種分辨、或一種清楚的整理與安排。大凡哲學中所出現之唯一性之解決,事實上只不過是一種理想性之執意罷了。至于一般,更多半 只是一種缺少真正哲學過程之理想的臆測或獨斷。所以說,真知知識與心靈的相對性,就可以真知知識與心靈之互容互關性,而不是互相之排拒性。甚至一個人之心靈能力,往往也必須以其所具有之真正的知識能力而定,至於其所知能力 之範圍,在于美學,或在于科學,並沒有關係,但無論如何,要以其所真知的範圍以為準,同時也只有如此,才能防止人之對于心靈或知識之單向性過份的想像與獨斷。同樣地,所謂衝突或矛盾,往往只在「知中之知」才有之,而不在于由知識之方法的窮究,所逼現之心靈的存在中。或者所謂衝突,往往只在衝突中,單方面之執著而引起,即只見其一,而不見其二。反之,若見真衝突,即無衝突,此即一種心靈的涵容,或哲學之真基,亦即哲學之所以異于其他一切個別知識之處。

20. 若以人類追求之某一段過程,或形式性之分析來說,心靈與知識,果然是對立物。但假如我們一但通過知識之極限追求,並逼現做為一切知識基礎可能之心靈之實質存在時,我們就會知道心靈與知識間之互關互容性,同時也看到了心 靈與知識存在中,同樣之無極性。所以,也只有于此心靈與知識之同樣無極性之發現中,我們才算是真實地,向我們所設想之心靈與知識之終極性合一之理想,又邁進了一步。其實當我們真實地,去設想一心靈與知識之極致的合一時,它 真實的意思,也無非是說,心靈涵蓋了一切低于心靈的知識,並傾向于高于此一涵蓋較低知識之心靈的最高知識罷了。但一種高于一切心靈可能之絕對的知識,為人所不可實得,所以,人的所有可能,最後也無非是以一種不休止涵蓋最大 知識之可能過程,並傾向于高于一切心靈可能之最高知識之嚮往罷了。
    由此可知,心靈本身存在的意義,一如哲學的存在然,它是一種分辨、瞭解,但更是一種溝通。而所謂溝通,若以哲學或形上學之本義來說,即儘量涵蓋並超越一切個別對象與知識的存在,以一種人類在某一時代中,所形成之最大之心靈可能,與人類所設想之終極性理想之本體間,形成一種不可思議之互相關照與互相輝映之可能。

三 一種歷史性之圖形說明或設定



21. 哲學中時常有「綜合」、「分析」之論,其實嚴格說來,所有人文之物,沒有一樣不是分析的。甚至人之所以要求綜合,根本就是因為分析而有。或者于人之存在中,果有「綜合」之物存在著,實際上,也並不能為人所盡知盡解,因為當我們言及綜合時,事實上,我們業已在人文之分析當中了。所以說,若相對于人文而言,真正具有綜合性之具體文化事實,應當屬于原始,而不是人文。而所謂原始,即談不上任何觀念或概念之人文分析物,而只有行動、直覺、反應、不計生死、並神秘地崇拜。反之,若相對于原始而言,所謂人文,即一種說明、表達、形式、或瑣碎之觀念與概念之分析世界。不過,這樣也並非說明了原始之綜合的唯一性,甚至我們所謂之原始,也仍不過是透過人文而看原始罷了。實際上,我們所獲得的,也不過是一種比較性之象徵說明而已。不過,在另一方面,我們也知道得很清楚,人文的創造性,卻往往取自于原始,說起來,這倒是一件頗值得人注意並玩味之事。也許所謂原始,就包含有一種,相對于人文分析之原創性綜合心態的原故罷!除此之外,我們對于一切具有原創性之直覺、幻想等心靈之存在物,亦當做如是觀。或者,關于此等心態,我們也可以以下圖表示之:

22. 如以人文的方式,來解釋原始,即一種以本能之神秘感,與本體宇宙統合而為一之表達方式。同樣地,若相對于此神秘之原始來說,所謂人文,即人自此本體的宇宙,所形成之一種存在性之切割。其實這就是一種屬于人之最原始分析的完成,或者關于這種原始之分析,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人」存在的一種自覺,或人文的覺醒。不過若相對于神秘之原始本體來說,像這種人自體之自覺,或自本體中切割之自我,仍非一人類知識中所言之自我,或人之存在。反之,它卻仍是相對于神秘之宇宙自體,或與神秘之宇宙自體有關之一種自體性的存在,或即一種人自體的存在。它是神秘之宇宙本體之切割或分析,但它卻是一切因人而有之分析知識之真正唯一之綜合,或一種人所能設想之真正存在性之綜合。或此一 人之自體性的存在,一如神秘之宇宙自體一樣,均非人以任何分析方式,或任何人所以為之綜合方式(其實仍只為一種涉及存在性之分析罷了),所可真知真解之物。則如下圖:

23. 人的自體,當然比宇宙自體要小。因為他本只是自宇宙自體之切割而來。但如果人之自體小,宇宙自體大,那麼很明顯地,宇宙自體就必強過人自體,如此則不可能形成人自體之過份擴張,並掩蓋過宇宙自體。或于此假如我們要說得更具體些,那就是說,只要有自體性之存在,就不可能有屬于人本身之充分或過份之自我意識了。而所謂人充分或過份之自我意識之存在,其實就是人的存在大過於宇宙存在的意思。換句話說,人之存在大過于宇宙存在的意思,即人對其自身的存在,已有了充分或過份之觀念的存在了。不過,于此我們一定要弄清楚,當然所謂人之大于宇宙之存在,而成立一完全屬於人之觀念或概念性的世界,並沒有關係,或也不是什麼壞事,甚至由人之存在的事實與歷史來說,它實際上也在走這樣一條自然而必然的路途。而其中之根本問題是說,所謂人之大于宇宙,並非真大于宇宙,反之,若相對于宇宙自體存在來說,它永遠只是一種形式之大,而非存在之大。或者若以宇宙自體存在之實質內容而言,所有人之大之得,不但統統只是一種形式,甚至在真正存在本體的前提下,它勿寧都是一種多餘。但人之所能者,卻仍無非是這些罷了,這實在是一件令人既遺憾,而又莫可奈何之事,於是從這裡,人不但離開了他想像中之綜合性之原始,同時也離開了真正的存在自體,以切割而形成了一切種類之完全屬於人本身的世界。若以宇宙自體來說,這是一種由切割而形成之人自體的存在。不過若以人本身之實際存在境域來說,這種人自體,在人的存在中,所形成之具體表現,就是形式大過宇宙,並做為其他一切人為或人文形式基礎之觀念的完成。而且大凡屬于古典時期之文明,均屬此種,即距自體尚近之一種切割或形式的完成。則如:

24. 所謂觀念,其不同于概念之形式,乃直接自人自體之切割而來,同時這也就是人由宇宙自體之再切割的完成。這樣一來,所謂宇宙的存在,實際上,只成了一種觀念物,而不再具有任何真正自體性的內容了。宇宙之自體如此,人自體亦然。所謂人,至此亦無非是一種觀念的握有者,同時並以觀念而觀看一切罷了。甚至一切屬于人文或哲學之事物,亦無不自此人文分析性的觀念存在中,而發展出來。因此,如無觀念,一切均無從設想。同樣地,觀念既已存在了,那麼事實上,我們也已無法通過觀念,來設想任何真正的自體物,乃至于原始的存在了。所以說,一切屬于自體、宇宙、整體、無限或非人文之物,對人來說,永遠都只是一種人文之分析性的推測。但這種推測之重要性,或其存在之價值,往往並不在于像我們想像中,所可獲致之屬于宇宙自體之形上偉大發現。反之,若就它存在于人之所知物中之實際狀況而言,像這種人文分析中之本體推測物之重要性,勿寧在於以此而反觀一切人文分析物之不完整性、無終極性、乃至於形式分析之必然性,並免除於以此形式之分析,而形成任何壟斷之可能。
也許像以上這種分析性的說明,總難免有一些循環論證的性質,不過事實上,我們也知道,每逢當我們通過一切屬于人自身或觀念的不完整性,而設法尋求一種屬于人或觀念之完整性時,不可能不碰到人的推測物,卻又必是人之來源物之說明上的矛盾與困境。不過,這一如上面所言,不論是人之推測物也好,還是由人之推測,所必形成之人文分析之必然的矛盾也好,其結果都必一如而說明了,人以切割所必呈現之觀念之不完整性,與此觀念和自體間之互補互關之必 然性。-------其實這就是人文分析中,人與宇宙本體間之最好的觀念,或人文的說明。此亦即:接受一切人文分析之觀念的必然,但不形成任何人文過份擴大之觀念之獨斷,並保持觀念與本體間之平衡之互關互補性。人非唯一,人之中之本體觀念亦然,其間乃不可磨滅之互關互限性。

25. 人本身的存在,實際上,只是一個觀念性的產物,甚至就即便是當我們設想原始、本體等物時,仍只是一種象徵性之本質的握取罷了,事實上,仍離不開觀念存在的範圍。雖然一方面我們由人本身之不完整性,而必形成本體或自體之推測,並以人自自體世界中,兩次的切割而形成觀念之人文的分析世界。實際上,在另一方面,我們卻又知道,所謂人文分析之觀念世界,恐怕要佔據了人所知人之歷史中之90%以上的時間(或于個人存在的時間中亦然)。所謂真原始,實不可真求真知(除非它只是一種象徵性),而這種佔有了人類存在史中,絕大部份之人文的觀念代表,其實就是一切人類古典性宗教和哲學的建立時期,甚至有時我們把「古典」和「觀念」而視為同等,也不是什麼錯誤的事。但所謂古典,其實就是人性、靈魂、精神、形上或道德的尋求,都有一共同的法則,即發現觀念性人存之不足性,而訴諸于超越于人本身存在之形上本體的尋求。其實此亦非他,即超越于一切種類之個體性人之觀念的存在,而訴諸于整體性「觀念」本體的存在,則如下圖:-----------
    于此特別需要人注意的是說,由任何人文分析性觀念的存在,于其超越于個體之人存,所獲得者,永遠都不是那一存在性之宇宙自體之本然,反之,而為此一宇宙自體存在之觀念。這不但說明了,人由其人文分析性本體之觀念,所必形成之將此觀念再行切割中,觀念對于一切形式知識表達之超越性。

26. 以上的推演,雖然並不盡完善,不過,實在也找不到什麼更好的方法了。反正,一切真正與本體有關的事物,只靠了說理,是沒有辦法加以真實之完成的,因為它所真正需要的,是一種超出一切形上說理以上,更深刻而廣大之有關實 體或本體存在之想像力。
    如果我們真能瞭解形上學所必含有之這種特殊之意義,我們就會發現,形上學和藝術是多麼相似之物。因為對于一個高度成熟之藝術或藝術家來說,那種經過了繁複之方法與美感的追索,最後所完成的作品,若對于他所真正要表達的觀念或內容來說,永遠都只是一種暗示。也許在這方面,科學可以說是一種精確之表達物,不過若對于一個真正一流之科學家(如Einstein, Plank, Maxwell)來說,其以嚴密之推理,最後所完成之方程式,事實上,仍只是一種實體存在之精確之暗示,而不是一種精確之即達之表達。
      不過,無論如何,當我們果然經過了這種有關人與本體間之存在性之想像或暗示性的瞭解以後,至少仍可以使我們更清楚地得知了,于人的存在中,所有那些和形式有關事物之終極性的意義。比如說:
    所謂人的存在,實際上,仍只不過是一種觀念的存在罷了。若相對于本體來說,它可以說是一種分析物,但若相對于因觀念而有之形式表達來說,觀念卻又必成為一種具有綜合性之存在物或本體物了。或者我們也可以把這件事說得更具體而通俗些,那就是說:當人類連觀念的存在也不甚清楚時,其實那就是一種原始之真正具有統合性之神秘崇拜了。而觀念本身的完成,若相對于真正的原始來說,就是人類文明中,所必有之人文性宗教或哲學的完成。但在另一方面,一如人之對于本體之想像一樣,到底觀念本身,亦非一絕對或唯一之物,是以觀念亦非一真正可獨立自存之物,是以不但一切古典之宗教或哲學都必藉某一種古典的形式,而加以具體地表達。同時一切古典之觀念性的文明,除非它要倒逆于以觀念而想像之原始的文明去(其實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否則,它就必然地,為求得對于觀念本身存在之更精確表達或象徵的可能上,而趨向了自觀念再加以切割之分析性之形式(即概念)世界中來。其實這就是我們一般所謂之分析的世界(即以觀念為綜合,或即無真本體之可能性)。

27. 一切屬于人之物,均一種人文。原始,只是一種理想性人性、源頭、絕對或神秘的想像,而且原始有更原始者。若相對于本體或自體言,觀念是一種分析,而比觀念更具分析性者,即近代所獨有之形式的表達。不過,無論如何,觀念為更近于本體之物,同時我們也只有從這種觀念之近于本體之切割性上,才能更真實地瞭解形式之為分析之真義。由于形式的存在,不但防止了相對于形式之觀念的獨斷性,同時也由于形式于觀念的切割性中,使人真實地認清楚了,人文對于本體之不休止分析的切割中,而增強了形式與本體間之間接之互關性。而這話的意思也就是說,如以一切為人文分析之意義來說,形式並非觀念之對立物,反之,而為其分析性趨向于更精確表達之切割之必然。換言之,形式即人文存在之最外層,而絕對或本體,即人文觀念之最大內在根源之想像。觀念居中,即人存在之最真實而根本之要領與樞紐,同時亦即真形上之可能性。這樣本體、觀念、形式之間的根本關係,即如下圖:---------

28. 本體如不可實得,那麼一切人文之分析之表達,不但只有一種本體之趨近性,同時它更是一種存在遞減之不休止之簡化過程。如其表達愈求其形式性分析之精確性,就愈是脫離了本體之可能,而成為一種人文片面之造作物。或形式愈精確,便愈成為脫離本體之形式之孤立物,並迷失於形式之中。這樣一直到形式窮盡之矛盾的必然上為止,人才能重新以「無限」之不可能中,重歸于觀念或自體可能的探討上。由此可知,形式或分析本身並不足為懼,只怕人由于對于形 式之不能窮盡之中途的模稜性,因孤立之形式所形成各式各樣之人為的壟斷與顛倒,則為人類之最大之不智,表達如此,生命尤然。
    反之,假如我們果然能夠真知于本體、觀念與形式間之互關之必然性,那麼我們不但可真知,形式之由人與本體間之不休止切割或簡化過程之來源,甚至亦可真知一切屬于形式展現之基本法則,很可能老早就已存在于人之趨向于本體可能描述之基本型態中了。則如:此亦即言,如一切人之對形上本體之描述,都只是一種美學之想像,並將一切人之對于本體之獲知,統統訴諸于人文性觀念之存在,那麼除了一切人類不可盡表之形上之事物之外,大凡人類之所知,大概都在于觀念與形式之間了。而且其中之關係,實際上,也一如人與本體間之切割想像一樣。如一切屬于人者為觀念,那麼理想之觀念,一如本體之存在然,則如: -----但觀念之表達,必藉某形式而為之,則如:------或此亦即言,古典之文明者,觀念性大,形式則小,但至于近代或現代者,則形式漸大,而觀念愈小,則如:----但觀念與形式,均非唯一,是以由于本體性觀念之隱含,一切屬于統觀整體文明中,哲學之最精確之表達,既非觀念之唯一,亦非形式之唯一,反之,而是觀念與形式之無限而 均衡之互關系統,則如:--------但是真正觀念與形式之互關,就是以最準確之方式,完成人對于基礎性心靈存在之最精確之關係性內容之描述。其實這就是人果能真知于本體之唯一方法。但此本體,仍只是人以人之方式,所得之本體,是以若就本體本身言,可為: 若以觀念言,可為:------若以形式言,可為:------但于人而言,必三者統貫而為一,方可得人所設想本體之全部意義。即以觀念與形式之盡,而近本體。

29. 廿世紀,如以形式表達來說,確是一個特異之世紀,其中不論是邏輯、數學、物理或語言,均達到了一種前所未有之極限之程度,並使得我們獲得了充分的資料,來觀看形式或分析之存在事實。甚至這種情形,絕不是任何十九世紀以前的人,所能臆想得到的。所以說,十九世紀以前的哲學家,面對了當時有限度之形式或科學知識,或反對之,或贊成之,往往都有一種趨向于觀念、超越或心靈本身之探討性質。可是在今天,我們面對了一切形式分析之極限性之業績,同時我們又發現了,形式存在中之設定、不定與矛盾性的話,實際上,我們已不可能不從形式本身之觀念之欠缺性,與乎一切觀念不可能不藉助于某形式表達之必然性上,在哲學的衡量中,自然地走向了一種,反對一切獨斷性極向表達,以極限而回歸於折衷之世界中來。此亦非他,即一種就人之真實而言真實,觀念與形式均衡而互關之精確的哲學表達。其實說起來,哲學自古以來,無一不是以一最大包含之心靈,超越一切單向極端之表達,而趨向于最大統合之智慧之尋求的。所不同者,頂多也只不過是于不同之時代中,哲學家時常要面對不同之觀念與形式之表現方式罷了。只是這種情形,再也沒有比廿世紀的人,看得更清楚的了。因為于廿世紀中,我們不但看清楚了一切十九世紀以前之哲學之觀念性的表達,同時我們更看清楚了廿世紀之精確之形式表達,這樣我們在今天,面對了這種人類于哲學表達中之極限性之業績,我們到底要怎樣統合一切,而形成完全屬于今日之哲學智慧,那就看今人之真實的努力與成果了。

30. 真正的始終,截然之有無,均非人所真能之物,甚至一切極限之物,亦均為人文分析性之形上設定。是以人之真正所能,即于此極限間之互關系統之完成。但一切互關系統,不但唯有在極限物之形上設定上,才能成為表達之可能,同 時此互關系統之存在本身,也永遠趨近于此極限設定之最大可能,或所謂互關,則如:(觀念大,形式小)(形式大,觀念小)而互關之極,則如:(觀念與形式之均衡)
    由此可知,一種真正觀念與形式互關系統之極致,即以觀念與形式各達其極限性認知後之均衡。既無獨斷,而有所真知,其實這就是一種超越于一切表達可能之基礎性整體心靈的回歸。同時也只有于此屬于人之自體性基礎心靈回歸之 可能中,我們才能真正從事于一切超越性與人自體有關之存在物之設想。這就是一種真正形上的世界,同時也就是一種呈現真正整體性心靈存在之道德的可能世界(或即一種真正之中庸)。若論心靈,古典之中國最佳,若論方法與過程,西 哲最優,但兩者均不可極,均衡而統合之可也。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1-26 13:12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8419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