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621 個閱讀者
中央氣象局》 旅遊氣象 | 一周預報 | 風景點即時影像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周大颠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景點][分享] 織金古建築群
【相關資訊】

相關收費: 0
相關設施: 设施完善
個人評等: ★★★★★

【心得分享】






織金古建築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織金古建築群位於貴州省織金縣。
  織金古城,山清水秀,溪澗縱橫,古跡眾多,門類齊全,包括佛寺、道觀、文廟、書院、會館、祠堂、衙署、寶塔、泉井、津梁、古道、民居、店鋪、作坊等方方面面,分布在壹座座大理石小山上和流經城內的貫城河畔。


  織金古建築多為倚崖傍洞或瀕水臨泉建造的幹欄式吊腳樓。大部建於“改土歸流”之後,僅從康熙五年(1666)至十年(1671),即建有武廟、文廟、鬥姥閣、隆興寺、東山寺、財神廟、城隍廟、馬王廟、黑神廟、炎帝廟、地藏寺等10余座。其後屢有修建,形成現在的“四庵”、“四閣”、“四祠”、“八大廟”。


  華橋位於城關鎮貫城河中段。原名“奢香橋”。始建於洪武二十壹年(1388)。清順治十八年(1661)整修。東西向,跨貫城河。三孔石拱橋,長18米許,寬4.7米,主孔凈跨15.7米,矢高約10米。


  東山寺位於城關鎮工業路東端。建於康熙八年(1669),光緒五年(1879)重加修葺。坐東向西。依山就勢而建,由山門、前殿、正殿、鐘鼓樓、觀音閣組成。占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現存山門、前殿、正殿、鐘鼓樓。前殿坐東西向,面闊五間,通闊21.5米,進深三間,通進深8.7米,穿鬥式木結構懸山青頂。前帶廊,深2.1米,置斜靠背欄桿。正殿又名梵帝宮。坐東西向,面闊五間,通面闊16.7米,進深三間,通進深7.8米,穿鬥式木結構懸山青瓦頂。正殿前左廂為鐘樓,右廂為鼓樓。


  回龍庵位於城關鎮清泉路東段南側。建於康熙八年(1669),光緒十三年(1887)擴建、維修。坐北向南。由前殿、後殿、右禪房、左山門、得月樓組成。占地面積約36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40平方米。後殿面闊三間,通面闊10.84米,進深四間,通進深8.51米,前後帶廊,擡梁穿鬥混合式懸山青瓦頂。殿內設須彌座神龕。前殿面闊三間,通面闊10.8米,進深四間,通進深8.5米,前後帶廊,擡梁穿鬥混合結構懸山青瓦頂。得月樓面闊三間,通面闊8.36米,進深五間,通進深6.24米,帶周圍廊,深約1米。穿鬥式木結構重檐歇山頂。


  炎帝廟位於城關鎮城南路中段東北側。建於康熙十年(1671)。坐北向南。由大殿、戲樓組成。大殿面闊五間,通面闊19米許,通進深19.5米,穿鬥式木結構懸山青瓦頂,前後帶雙步廊,深1.9米。戲樓二層,通面闊9.12米,通進深7.12米,穿鬥式木結構歇山青瓦頂。


  太平橋位於城關鎮沿河路中段西側。建於康熙年間。東西向,跨貫城河。二孔石拱橋。長28米許,寬13米許,西側主孔凈跨23米許,東側泄洪孔小,上為引橋,矢高8米許。1976年增設大理石浮雕望柱、欄板。


  日升橋位於城關鎮沿河路中段西側。建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因與下遊月華橋共取“日月升華”之義,故名“日升橋”。乾隆十三年(1748)建成,連接東西橋頭,為貫城河上5座橋梁之首,人稱“上水關”。光緒十三年(1887)整修。東西向,跨貫城河。單孔石拱橋。長20米許,寬5米許,凈跨14米許,矢高5米許。


  童生橋位於城關鎮沿河路中段。因位於城關鎮北永安門東北河口,故又名“永安橋”。相傳所撥銀兩恐不夠支出,全州童生捐資助建,名“童生橋”。俗稱“下水關”。始建於乾隆十三年(1748),次年(1749)告竣。1962年擴建後更名“重興橋”。東西向,跨貫城河。單孔石拱橋,長25米許,寬7米許,凈跨19米許,矢高12米許。


  鬥姥閣位於城關鎮沿河路中段南側。建於康熙六年(1667),乾隆十八年(1753)重修。坐東向西。原由閣、左右涼亭、正殿、武侯祠、偏殿等建築組成。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現存0,三層三重檐六角攢尖青筒瓦頂。壹層長方形,面闊11.75米,進深8.15米。二層四邊形,長9.5米,寬6.3米。三層六邊形。撐拱、隔扇門窗、風窗等木雕精湛。


  小街龍王廟位於城關鎮城南小街四方井。始建於清初。坐西向東。由山門、大殿、觀音閣組成。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60平方米。大殿面闊三間,通面闊9.8米,進深三間,通進深8米許,擡梁穿鬥混合結構懸山青瓦頂,前後雙步廊,前廊深1.82米,後廊深1米許。隔扇門窗。觀音閣,面闊三間,通面闊7.78米,進深三間,通進深6.2米,穿鬥式木結構歇山青瓦頂,隔扇門窗。


  仲機橋位於三甲白族苗族鄉三甲村東。建於雍正元年(1723)。南北向,跨納弓河。單孔石拱橋,長4米余,寬2.5米,凈跨4米許,矢高2.5米。


  財神廟位於城關鎮城北路南段東側。始建於清初,乾隆四十八年(1783)重修。坐北朝南。由山門、兩廂、正殿組成。占地面積約63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正殿面闊五間,通面闊20.8米,進深三間,通進深15.5米,通高13.96米。擡梁穿鬥混合結構,四層四重檐歇山青瓦頂。東、南、西三面帶廊。隔扇門窗。


  南門塔位於城關鎮南3公裏。始建於乾隆年間。局部毀於1966年。1997年修復。圓錐體白綿石塔,底徑6米許,通高14米許。


  南塔位於城關鎮工業路東端。建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系“傳臨濟正宗第三十七世存上慧下參和惺老和尚之塔”,為其徒弟性宗、性慈、性忠及徒孫海成、海棠、海興與重孫寂等建。壹級鐫刻和惺和尚法兄石靜和尚題詩:“屢次修持莫遠求,內藏納子壹比丘。彌陀寶塔三千界,永垂東土萬古流。”


  北塔位於城關鎮工業路東端。建於嘉慶二年(1797)。系“傳臨濟正宗第三十八世上存下寂慈老和尚之靈塔”,為其師弟存忠、徒發玉及徒孫等建。塔基平面六邊形,分三級,逐級內收,底邊邊長0.61米。塔身第壹級平面為方形,二級為六邊鼓腹形,三、四級為鼓腹形,中置六角屋檐,翼角起翹。塔剎為六角攢尖葫蘆寶頂。


  白衣庵位於城關鎮白玉巷東。始建於乾隆六十年(1795),嘉慶七年(1802)重修。坐東向西。擡梁穿鬥混合結構封火山墻硬山頂。存前殿、正殿。兩殿均面闊三間,通面闊10.89米,進深四間,通進深7.42米。隔扇門窗。正方形天井。


  興隆橋位於城關鎮小東門。又稱“半邊橋”。建於嘉慶十五年(1810)。東北西南向,跨涼江河。二孔石拱橋,連接河堤,長7米余,寬2.5米,凈跨2米、1米。橋西北側飾石龍欄桿,頭向東北,高1米許。橋西北河床石巖上立四棱碑,南北兩面均楷書陰刻“南無阿彌陀佛”6字,每字0.12米見方。碑東面刻建橋記。西面刻捐資者姓名、數額。


  “期頤偕老”坊位於城關鎮南。建於道光六年(1826)。為旌表熊永祚夫妻百歲齊眉、期頤偕老、五世同堂所建之百歲坊。南北向。四柱三間三樓,白綿石質。高10米許,寬13米許。南面字碑橫向楷書陰刻“期頤偕老”,北面橫向楷書陰刻“百歲同登”。坊上有對聯2副,南面為:“百年夫婦齊眉;五世兒孫繞膝。”“五代樂燕翼之謀,歷日三萬有六,椿萱並茂;壹門荷花章之寵,計程七千加二,綸綍交榮。”調署平遠協副將、松桃協副將兼世管佑領文英撰文。北面為“夫婦慶百齡,寵荷龍章榮姓氏;家庭祝雙壽,閑攜鳩杖看兒孫。”平遠協升任廣東南韶總兵孫泣英撰文。方形基座。石雕歇山頂。雕刻工藝以高浮雕為主,內容主要有“壽星駕鶴”、“王母乘鸞”、“八仙拜壽”、“麻姑獻瑞”、“蛟龍戲水”、“丹鳳朝陽”、“野鹿含芝”、“松鶴同春”、“福壽吉祥”、“耄耋富貴”、“吉祥如意”等。毀於1966年。


  隆興寺位於城關鎮城防路南段西側。始建於康熙六年(1667),道光十八年(1838)重修。坐北向南。原由前殿、左右偏殿、後殿組成。占地面積約87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20平方米。現存後殿,面闊三間,通面闊13.1米,進深二間,通進深9米許,擡梁穿鬥混合結構歇山青瓦頂。前帶廊,深1.9米,穿枋雕刻精湛。


  紫竹庵位於城關鎮紫竹路東側虎丘山上。始建於康熙四十六年(1707),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坐南朝北。面闊三間,通面闊11.6米,進深二間,通進深7.2米,穿鬥式木結構重檐歇山頂。臺基高1米許。隔扇門窗,翼角起翹。


  關帝廟位於城關鎮城南路南段北側。始建於清初,原址在州署(今縣人民政府駐地)側,康熙四年(1665)知府劉勇移建於南關外。康熙二十八年(1689)、乾隆五十八年(1793)、道光二十壹年(1841)重修。坐東向西。由前殿、月臺、後殿、左右廂房組成。占地面積約98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50平方米。前殿面闊五間,通面闊21.15米,進深六間,通進深11.61米。擡梁穿鬥混合結構懸山頂。前後帶廊,深1.98米。隔扇門窗。月臺長13.85米,寬6.92米,高0.65米,正中用正方形石塊斜鋪,左右鋪方形,前、左、右用大理石鑲邊。臺前左右兩旁透雕雙獅。


  保安寺位於三甲白族苗族鄉三甲村北。建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倚壹石峰建造,由大殿、觀音閣、地母廟、禪房等建築組成。大殿坐東向西,面闊三間,通面闊12.2米,進深三間,通進深8.2米,穿鬥式木結構重檐懸山頂。帶周圍廊,深1.3米。撐拱、雀替、欄桿木雕精湛。觀音閣,坐南向北,依壹天然巖洞而建。三層重檐六角攢尖青瓦頂。壹層前寬後窄,分別長11.8米、6.1米,進深5.8米。二層為半六邊形。三層為六邊形。斜撐、門窗等木雕精湛。地母廟,坐東北向西南,面闊五間,通面闊17.3米,進深三間,通進深7.3米,穿鬥式木結構懸山青瓦頂。


  壽佛寺又名“三楚宮”,位於城關鎮支前路中段東側。始建於清初,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城南移建現址。道光二十壹年(1841)至二十五年(1845)重修。坐西向東。由大殿、戲樓、廂房及牌坊組成。占地面積約9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10平方米。大殿面闊五間,通面闊21.28米,進深六間,通進深16.2米,擡梁穿鬥混合結構硬山青瓦頂。前後帶雙步廊,深1.84米。山墻嵌“重修三楚會館序”碑,青石方首,高2.25米,寬0.9米,厚0.24米。碑座高0.3米,寬1米許,厚0.4米。額題“廟貌常新”4字,每字0.1米見方。首題“重修三楚會館序”。碑文記重修事。立於道光二十五年(1845)。


  玉皇閣位於城關鎮玉屏路中段北側。始建於康熙二十九年(1690),嘉慶、道光年間兩度重修。坐東向西。由0、前殿、後殿及禪房組成。現存後殿,二層,底層面闊五間,通面闊17.49米,進深三間,通進深10.2米,擡梁穿鬥混合結構歇山青瓦頂。明、次間前檐為磚拱門,稍間磚砌拱窗。


  回龍橋位於城關鎮內。建於清代中期。東西向,跨貫城河。二孔石拱橋。長20米,寬4.4米。東側泄洪孔小,上為引橋。1974年維修,改條石護攔為欄桿。


  龍王廟位於城關鎮清泉路龍潭南側。始建於清代中期。坐南向北。由大殿、兩廂、山門組成。占地面積約8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00平方米。現存大殿,面闊五間,通面闊19.1米,進深五間,通進深11米許,擡梁穿鬥混合結構懸山青瓦頂。前後帶廊,分別深3.5米、2.9米。隔扇門窗。


  楊泗將軍廟於城關鎮雙堰塘畔。始建於清代中期。坐西向東。穿鬥式木結構懸山頂。面闊三間,通面闊10米許,進深三間,通進深5米許。隔扇門窗。


  文廟位於城關鎮文化路中段南側。始建於康熙五年(1666),後屢次重建、維修。同治年間重建。坐北向南。南北長169米,東西寬47.5米,占地面積8027.5平方米,建築面積2586平方米。由牌坊、欞星門、大成門、天子臺、大成殿、崇聖祠等建築組成。現存欞星門、大成殿等建築。欞星門,四柱三間三樓,中間字碑陰刻“欞星門”3字,左陰刻“金聲”,右陰刻“玉振”。門高5.41米,寬22.5米。大成殿,面闊五間,通面闊18.25米,進深9.16米,硬山頂青瓦頂。額枋浮雕八仙過海、龍鳳圖案。殿上懸掛“萬世師表”、“生民米有”、“與天地參”、“聖集大成”4塊匾。孔聖碑,白綿石質。方首,高3.25米,寬1.08米,厚0.25米。首題“至聖先師孔子贊”7字。刻於同治年間。顏曾思孟四子贊碑,白綿石質。4碑均為方首,分別楷書陰刻顏子贊、曾子贊、思子贊、孟子贊。刻於同治年間。


  2006年織金古建築群作為元至清代的古建築,被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19-01-08 15:5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681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