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市售機油恐有上千種之多,每公升的售價從99元到900元不等,
但售價真的跟效能成正比嗎?恐怕不然!我們要告訴你,
市售機油的成分解析以及相關測試數據的意義,
看完本文,讓你一夕成為車用機油的內行人。
@目前機油極限耐用里程三萬公里
這次接受Option獨家專訪的匯弘石化,在國內是一家知名的民營石化公司,
除了擁有國際標準的實驗室之外,也擁有相當規模的石化廠,
就連隨處可見的全國加油站,也是該公司旗下的相關企業。
而匯弘石化的主要營業項目之一,便是產製車用機油,也因如此,
市面上有許多國產機油都由匯弘石化代工生產的,
說不定你車上的機油也是匯弘石化的產品喔!
接受我們採訪的是匯弘石化的顧問黃松淼先生,黃顧問在這個領域已經
算是人盡皆知的老前輩,採訪過程中,他甚至半開玩笑地詢問筆者,
有沒有興趣轉行做機油,他可以幫我設計工廠,來個「整廠輸出」!
由此可見得他功力之深厚。
在聽取了黃顧問簡短的解說之後 (說是簡短,但也花了一個小時!) ,
我們發問了幾個讀者最感興趣的問題,其中一個便是現行市售機油的耐用里程,
到底是該5000公里換機油?還是10000公里才換?我們想聽聽石化專家的建議。
雖然黃顧問接下來解釋了許多專有名詞,但其中的一句話卻令筆者印象深刻,
黃顧問說,什麼時候該換機油?實在很難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車是錢買的!
與車價比較下,機油不過是小錢罷了,能夠5000公里換,就提前換吧!
果然「薑是老得辣」,一句話就點醒筆者,由於現行已經擁有完善的廢機油回收系統,
因此更換下來的廢機油並不會對環境造成傷害,反倒是汽油燃燒所產生的廢氣與熱度,
才是真正的殺手!適時地更換機油,除了可以延長引擎壽命之外,還可以將引擎維持
在最佳的工作狀態,因此經濟許可得話,機油還是儘早換吧。
黃顧問表示,若是不計成本 (一公升機油可能要1萬元!) ,以現行的石油提煉技術,
的確可以生產出所謂長效型機油 (Long Life),但在現實環境中,目前被當成
商品販售的引擎機油,其耐用里程大約在20000~30000公里之間,但由於牽涉過多
的因素,因此黃顧問並不提供保證所有的機油,均具有這種水準。
他舉新近的航空器為例,在台灣加滿油之後,便可以直接飛到美國西岸,
兩地之間的里程換算下來,便大約可以得知目前機油的耐用程度。但黃顧問也補充,
由於3萬英尺的高空環境比較好,因此機油可以擁有較長的耐用里程,如果場景換成
台灣路面,機油壽命可就得大打折扣了。
隨著汽車引擎構造愈來愈精密,機油製造商也得隨著提高產品的水準,
就市場面而言,汽車製造廠、添加劑製造廠以及潤滑油研究者,必須共同找出一個
彼此可以接受的標準,否則便會出現擁有先進引擎的汽車卻找不到機油可以使用的情形。
機油兩大構成物
基礎油與添加劑
以目前的石化提煉技術,基礎油已經由Group 1進化至Group 5的層次,而等級愈高的基礎油除了品質更佳之外,其特性也更為安定,更不易氧化。每種基礎油的提煉層次不同,其中的差異多是因為加氫處理與所使用的觸媒轉換器 (目的在使化學分子純化) 不同所產生,但通常層次愈高的基礎油,其顏色也愈接近透明,這便是坊間說法, (機油顏色愈淡代表品質愈好) 的由來。但實際上為了庫存管理的方便,有時候基礎油中會添加染色劑,利用不同的顏色來辨別基礎油的種類,因此﹁機油顏色愈深便代表品質不佳﹂的說法,仍有失公允。
因為不同的原油品質,會直接影響後繼提煉的石化產品的品質,因此Option問到,哪一個國家所生產的原油品質最佳? 匯弘石化黃顧問想了一下,他說印尼產的原油品質最佳,但台灣所採購的原油卻大多從中東地區所進口,或許有人會認為為何要捨近求遠?但黃顧問說,會提出這種質疑是外行人的說法。由於台灣的石油原料幾乎統統仰賴進口,為了避免買不到石油,因此 (保量不保價) 便成為台灣的能源政策之一。再加上印尼所產的原油呈現糊狀,若沒有加熱設備使其液化,在傳輸過程中極可能造成輸油管的堵塞,反而損失慘重,這也是台灣較少購買印尼原油的原因之一。
黃顧問說,大多數台灣消費者的觀念都不對,以為有﹁Racing﹂字樣的油就是好油,但各位可能忘了,賽車油只要在短時間內呈現出最大的爆發力與潤滑性就夠了,根本無法長時間提供充分的潤滑,供車輛上山下海之用,因此賽車油只能算是一種「不正常的正常用油」。 其實潤滑性最好的油是蓖麻油,它的潤滑性是一般礦物油所無法比擬的,它之所以無法推廣的原因有三,一是產量稀少,其次是抗氧化性不足,而最慘的是,它無法與其他的油脂相容,因此也無法以添加劑的方式來增加其使用週期。這便是市面上找不到「蓖麻油基」的市售機油的原因。
機油添加劑的種類非常多,但其中只有少部分是「必要配方」,而根據機油的售價,再決定其他「豪華配方」的添加比例。也就是說,機油的售價決定了配方,也決定了機油的性能,但前提是機油商人必須「誠實以對」,否則消費者還真的分不出自己所購買的機油,是否是被偷工減料的次極品。
寒帶機油使用於台灣
基礎油強度是關鍵
另外一個似是而非的機油觀念,是寒帶機油是否可以用於亞熱帶的台灣?坊間有一種說法是寒帶機油與熱帶機油的配方不同,因此不適用於台灣,而這種說法通常是機油總代理用來「提醒」消費者,別購買由貿易商進口的同級機油的說辭。事實如何?我們當然得聽聽專家的說法。
匯弘石化黃顧問表示,冬天氣溫會低於零度的寒帶地區遠比熱帶或是亞熱帶地區為廣 (編按:這裡的觀點是指汽車市場發達的地區,例如北美、日本、歐洲、俄羅斯甚至是中國大陸。) 因此添加劑製造商在考慮環境因素時,往往會以低溫氣候作為優先考量的依據。因此單就添加劑而言,其工作溫度往往是較為廣泛的,可以同時適用於熱帶與寒帶氣候。
再就機油黏度指數來說,只要是符合台灣氣候或是車廠指定的規範 (通常是10W-40) ,就可以勝任引擎的潤滑工作,沒有所謂俄羅斯地區的10W-40機油,其性能與埃及的10W-40機油性能不同的道理,因為機油的性能規範是全球統一的。
但由於寒帶地區往往必須面臨「極低溫啟動」的問題,因此車廠所建議的機油黏度指數往往為0W-20或是0W-15等,黏度指數極低的機油,而這種機油使用在台灣就必須先考慮其基礎油的油膜強度是否足夠的問題。只要基礎油的抗剪力夠高、耐高溫,便可以使用在亞熱帶的台灣地區,而這個確認動作則是機油進口商在進口機油之前,所必須進行的動作。
看到這裡,各位是不是有所收穫?我們來做個最終的總整理,首先是修引擎比機油貴,只要經濟許可,每5000公里換一次機油,肯定要比每10000公里才換一次機油為佳。再來是現行的市售機油壽命頂多可以撐到20000公里,但專家不保證也不鼓勵各位這樣幹。迷信 (賽車級機油) 也不是好事,它是不是真的賽車級機油不知道,但價格貴得嚇死人卻是可以肯定的,其次是賽車用品僅強調「短期有效」,不適合用在一般車上南征北討。最後是,只要是符合10W-40規範的機油,就一定可以在台灣使用,管他是日本製還是哪個阿撒不魯的國家所製造的,都同樣適用這個規則。
殘碳量測試(測試方法:ASTM D524) 油料在半隔絕的空氣中加熱,油份會徐徐蒸發而焦化,殘留的不揮發性碳渣,稱為殘碳量。潤滑油殘碳量高,亦代表著它容易在引擎中形成積碳,無法保持引擎內部的清潔。
顏色測試(測試方法:ASTM D1500色度、D156賽氏顏色) 油品顏色的深淺不足以判定潤滑油效能之優劣,但可以判定品質是否均勻一致,或是參雜污物。
整個汽車產業的生態是由汽車製造廠與潤滑油製造商緊密配合所構成,在車廠研發新材料來製造引擎的同時,也必須徵詢機油製造商是否可以生產價廉而性能足敷使用的油品,否則將可能會出現1公升機油1萬元的荒謬狀況。
http://www.carnews.com.tw/option...92&UnitId=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