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回向、如何正确回向?
「回向」是佛教修学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行功夫。所谓「回向」是将自己所修的功德,不愿自己独享,而将之「回」转归「向」与法界众生同享,以拓开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确的方向而不致散失。众生修诸功德,而仍然没有功德,就是病在不知回向。因众生与生俱来的习气,就是不论做了一切什么善事,往往想将功德占为己有,而不愿与别人分享,以为如果回向出去,功德即非我所有,殊不知:「以一炬之火,数百人各以炬来取,此炬如故,福亦如之」,我们将火炬的光明给别人,不但火炬之亮度无减,反而更增加世间的光明,因此凡夫这种归功于己的自私观念,完全是与佛法不相应的!
依佛法而言,「回向」可分为三种:
1.回「自」向「他」:即将「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施其「他」法界一切众生,以示自己所修的功德,并非只属于自己所有,而实是一切众生所共有的。如此,可拓开自己的心胸与气度,同时学习菩萨念念「利益众生」的伟大精神。
2.回「事」向「理」:即将所修千差万别的「事」相功德,回向于不生不灭真如法界的「理」体。由于真如法界的理体是普遍平等而无所不在的,所以吾人若将所修种种事相功德,一旦回向到法界理体中,并且真正做到「三轮体空」,即「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其功德自然普遍广大,而如虚空界一样的无穷无尽了。
3.回「因」向「果」:即将「因」地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到最高无上的佛果。如「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是出世因果;「诸恶莫作是因,岁岁平安是果」及「众善奉行是因,万事如意是果」,是世间因果。因此,吾人唯有努力认真去修善因,才能得到殊胜无比的果报。
回向既然这么重要,我们一般最常使用的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以及回向西方净土的偈:「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我们要真正了解其回向文的意义—即将自己所修的种种功德,全部贡献出来,与法界众生同享,不存一己之私,如此不但使诸功德得到保障,亦可使功德加以扩大,这就是佛法所说的:「功不唐捐」也。是以修学佛法的同修,实应学普贤菩萨发广大心:「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以期利益一切众生,使他们能究竟离苦得乐。
总之,我们将所修功德,不论回向众生或回向理体,并不是将功德作废,而是将功德遍施法界众生,使众生常得安乐,而我们自己也将因众生的安乐而得到安乐。由上可知,回向的功德,是功不唐捐的,我们实应将我们所修的布施、诵经、念佛、行善等的功德,统统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期与法界众生共成佛道,同证菩提。
引用:
http://tw.myblog.yahoo.com/jw!zxYrd8SBSURXiEet...140&prev=141&next=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