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ommonhealth.com.t...4/064090.asp無痛胃鏡、大腸鏡好嗎?
電台的古典音樂悠揚,時而插播某家健康檢查中心廣告,強調無痛胃鏡、腸鏡,能讓民眾在身心放鬆的情況下受檢,給人一種「睡醒時就已做完檢查」的愉快想像。
愈來愈多醫學中心的健檢部門網站,也開始特別標示提供無痛內視鏡檢查,企圖減少健檢顧客對胃鏡、大腸鏡的恐懼,不至於略過這兩項重要檢查。
的確,內視鏡檢查可能是所有健康檢查中最讓人畏懼的項目之一。不少人光想到要把一條又黑又長的管子從嘴巴吞到胃裡,或從肛門穿進腸子裡就害怕發抖。曾接受胃鏡或大腸鏡覺得痛苦難耐又跳又亂抓的人,也不在少數。為了減少檢查的焦慮疼痛,無痛式胃鏡、大腸鏡檢查最近成為健檢熱門選擇。
然而,也有醫師質疑無痛鏡檢增加腸穿孔機率,並且擔心台灣麻醉醫師人數過少,乏人為無痛鏡檢麻醉風險把關。
到底無痛鏡檢和一般鏡檢做法有什麼不同?有沒有禁忌?除了健康檢查民眾,一般病人可以選擇無痛內視鏡嗎?
胃、腸鏡是臨床診斷利器
胃鏡和大腸鏡至今仍是臨床診斷利器,有其無可取代的價值。這兩種內視鏡能直接檢視胃腸組織,有沒有潰瘍、發炎或惡性腫瘤等問題,更且,當發現或懷疑異常時,可以立即做切片供病理分析診斷。
尤其是分別高居國人癌症死因第三位的大腸癌,與第五位的胃癌,需要早期發現惡性病灶,「最直接的就是內視鏡,」馬偕醫院胃腸科資深主治醫師施壽全表示,除了直接察看胃和大腸組織,還能做其他檢查做不到的切片或瘜肉切除術。
尤其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大腸瘜肉與大腸癌有高度相關,早期發現大腸瘜肉,定期大腸鏡追蹤,必要時將瘜肉切除,是降低大腸癌的有效方法。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統計2003年後半年,接受內視鏡檢查的3289位民眾,有16位被診斷出腸胃道癌症。
無痛是不是麻醉?
雖然明瞭這兩種鏡檢很重要,但仍難抹滅胃鏡、大腸鏡帶來的不舒服。
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李宜家表示,其實人體的胃和大腸黏膜本身沒有痛覺神經,胃鏡讓人難受是吞管子和打空氣入胃時,胃脹誘發噁心嘔吐的反射,以及胃鏡管摩擦咽喉而疼痛出血。
不過胃鏡檢查時間較短,痛苦感受沒有大腸鏡強烈。
大腸鏡從肛門口伸進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盲腸、闌尾至小腸開口,整個長度超過一公尺。腸鏡要在彎彎曲曲的腸道前進,常會壓迫、牽扯、拉緊腸壁外層,使受檢者產生想解便、腸子絞痛、腹脹等感受,有些曾接受腹部或婦產科手術、腹壁沾黏的人,會痛得做不下去。
而無痛胃鏡、大腸鏡就是在傳統鏡檢開始前,給予止痛鎮靜藥物,使受檢者處在輕度麻醉狀態後再開始。檢查前需先做心電圖、胸部X光,交由麻醉醫師評估受檢者身體狀況,並詢問有無藥物過敏等病史。確認沒問題後,打點滴,接上血氧、心率和血壓監視器,然後靜脈注射麻醉鎮痛(如demerol、rapifen)和抗焦慮安眠藥物(如valium、propofol),達到朦朧麻醉(conscious sedation)層次,亦即提高受檢者對疼痛忍受度、身心放鬆,但又不像手術時的深度麻醉狀態。在麻醉醫師或護理師全程監控下,腸胃科醫師操作鏡檢,做法和一般胃鏡、大腸鏡相同。
檢查結束後,需休息至意識清醒再離開,檢查後當天禁止做精細或危險工作,例如開車、騎車、開會或裁示重大決策等。
李宜家醫師指出,雖然無痛鏡檢給的鎮痛安眠藥物的作用較輕微劑量也少,卻仍有抑制呼吸等潛在風險,所以氣喘、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肺功能較差的人,大約佔所有健檢人數五分之一的民眾,不適合採無痛方式做內視鏡檢查。
另外,台灣麻醉醫師匱乏,醫院尚可排班調配麻醉醫師搭配麻醉護士支援無痛鏡檢,但是一些健檢中心只靠麻醉護士支撐全場,萬一有緊急狀況該如何因應,令人憂心。
至於有醫師質疑無痛大腸鏡有增加腸穿孔的危險,「有一點可能,」施壽全醫師點頭並補充解釋,不管技術再怎麼進步、不論用無痛或一般方式,將整個大腸看完的全大腸鏡,平均有五千到一萬分之一機會發生腸穿孔合併症。而無痛大腸鏡阻斷了受檢者的痛覺,使得醫生有可能在推腸鏡碰到阻力時,因聽不到病人喊痛,加重力道而戳破腸子。
醫院做無痛健檢不敷成本
平心而論,從講求生活品質與人道關懷的立場,無痛胃鏡、腸鏡的確能夠減輕受檢者的焦慮與痛苦,所以目前美國、澳洲等國家多將無痛式胃鏡、大腸鏡當成健康檢查、門診或住院病人的常規做法。台灣則大多數無痛內視鏡仍侷限用在健檢民眾,尚未普及到每天成百上千、需做胃鏡或大腸鏡的病人。
設備、時間、人力是醫院的主要考量。施壽全醫師指出,國外醫療保險給付金額較高,可以支撐無痛鏡檢需要額外配置的麻醉醫師、心肺監視儀器、受檢者準備和恢復麻醉的床位和空間的成本;但台灣健保不給付無痛鏡檢額外費用,麻醉科醫師人力不充裕,加上腸胃科醫師工作量大,有時候一個上午要為30、40位患者做胃鏡,無痛檢查花費時間長,使得多數醫院沒有開放門診無痛鏡檢。
不過已有部份醫學中心或教學醫院,提供部份時段給需做胃鏡或腸鏡的病人用無痛方式受檢。不管是健檢中心或一般門診住院病人,選擇無痛內視鏡,需額外自費,價格從2500~5000元不等。
醫生的技術也很重要。曾赴日進修的李宜家醫師指出,如果能藉由技術經驗,適時改變受檢者體位,調整胃腸腔內空氣量,是可以減少受檢者的不舒服。日本人罹患胃癌比例高,胃鏡檢查數量多,但很少用無痛方式,就是因為日本醫師技術熟練沈穩。
至於該不該選擇無痛式胃鏡、大腸鏡,端看個人對疼痛忍受程度。施壽全建議健康檢查民眾,如果決定採無痛鏡檢,最好麻醉一次,胃鏡、大腸鏡都做。
對於比較敏感、手術後遺症、或天生腸子構造特別的人,檢查很難進行,醫師會以上消化道攝影取代胃鏡,下消化道攝影代替大腸鏡。不管是否選擇無痛方式,醫師建議若出現反胃、容易腹脹、打嗝、胃燒灼感、食慾變差、飲食或排便習慣改變等現象,應就醫安排胃鏡檢查。有家族胃癌病史的人,最好每3~5年做一次胃鏡。有家族大腸癌病史的人年過40歲,或者有大腸瘜肉、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最好每5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審稿專家: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吳明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