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5681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nowfuture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国文]二题
1.下列「」中的字义,何者为是:
A当头「棒」喝:同「捧」,反讽之意。
B声名狼「籍」:同「藉」,假借之意。
C「向」壁虚构:通「乡」。
D「否」极泰來:是否之意。
ANS:B

2.有一律诗,首末兩聯各 ..

访客只能看到部份内容,免费 加入会员 或由脸书 Google 可以看到全部内容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 | Posted:2009-06-19 06:32 |
fogflower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2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下面是引用 nowfuture 于 2009-06-19 06:32 发表的 国文二题: 到引言文
1.下列「」中的字义,何者为是:
A当头「棒」喝:同「捧」,反讽之意。
B声名狼「籍」:同「藉」,假借之意。
C「向」壁虚构:通「乡」。
D「否」极泰來:是否之意。
ANS:B

2.有一律诗,首末兩聯各是「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世
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请根据律诗相关常識,判断下列那
一选项为该诗之中间兩聯:
A万物已随秋气改,水心云影闲相照。一樽聊为晚凉开,林下泉声静自來
B水心云影闲相照,万物已随秋气改。林下泉声静自來,一樽聊为晚凉开
C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來
D万物已随秋气改,林下泉声静自來。水心云影闲相照,一樽聊为晚凉开
ANS:C


我就我了解的部分回答,其他请高手补充:

第一题 

那个声名狼「籍」的「籍」是借代法,因为狼的名声本来在一般人的认知中就是属于不好的,
这是藉由狼来形容一个人的名声不好之意,故属借代。

第二题

从题目的意境看来,这是一首描述中秋节的诗,首两联是描述物品,第二段的两联也应该是描述物品,不然接不上,
而中秋节是在秋天,所以第一句一定要是「万物已随秋气改」是不会错的,
而第一句开头有个属于数字的「万」字,第二首要与之成对联的话也是在开头要有数字,故为「一樽聊为晚凉开」。

接着从最后两句反推回来看,因为最后两句的意境在感叹世事变幻无常,应该会用实体的东西做譬喻或者借代用,
「水」与「云」都是属于会时时变化的东西,在这首诗中很适合拿来当借代法用,
因为「闲」代表静止、安静,而前面有「闲」的话,后面应该要有会动又有声音的物品,「泉声静自來」刚好符合,
因为水是会流动的,只要一动就会有声音。

以上为个人浅见,敬请指教。

此文章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100 (by 大丽丝) | 理由: 谢谢解答!


献花 x5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HiNet | Posted:2009-06-19 08:23 |
7104973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版主
级别: 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宠物园地
推文 x73 鲜花 x72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补充第1题解答,供参考,若有错误,请不吝指正,谢谢。

此题为95 年公务人员初等考试国文试题:
◎下列「」中的字义,何者为是:
A当头「棒」喝:同「捧」,反讽之意。
B声名狼「籍」:同「藉」,假借之意。
C「向」壁虚构:通「乡」。
D「否」极泰来:是否之意。      
ANS:B

请注意:
ANS:C,不是B

(由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国语辞典简编本、国语小字典、教育部成语典查知。)

理由如下:

A当头「棒」喝:同「捧」,反讽之意。

*「棒」不同于「捧」

当头棒喝:
注音一式 ㄉㄤ ㄊㄡˊ ㄅㄤˋ ㄏㄜˋ
相似词 当头一棒
佛教禅宗接引弟子时,常用棒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后用以比喻使人立即醒悟的警示。歧路灯˙第十四回:「那日程希明当头棒喝,未免触动了天良。」亦作「当头一棒」、「迎头棒喝」。
解释:比喻使人立即醒悟的警示。
例:长官的训斥犹如当头棒喝,让他及时振作,不再自怨自艾。

【棒】木-8-12
注音:ㄅㄤˋ
解释:
(1)棍子。如:「棍棒」、「球棒」。
(2)棒球的简称。如:「少棒」、「职棒」。
(3)好、强。如:「好棒!」、「棒极了!」
(4)工作的传承或责任的替换。如:「交棒」、「接棒人」。
(5)用棍子打。如:「当头棒喝」。

【捧】手-8-11
注音:ㄆㄥˇ
解释:
(1)用手掌托着。如:「捧花」、「捧腹大笑」。
(2)奉承。如:「吹捧」、「捧上天」。
(3)捧场:到场助人声势,以壮大场面。如:「欢迎捧场」。
(4)量词。用于计算两手捧承物品的单位。如:「捧着一捧花」。

B声名狼「籍」:同「藉」,假借之意。

*「籍」同「藉」,「散乱不整齐」之意,不是「假借」之意。

藉:ㄐㄧˊ通「籍」字。 Adv,散乱不整齐的,叫做「狼藉」(查自:辞汇,文化图书公司印行)

【藉】艸-14-18
注音:1.ㄐ|ㄝˋ 2.ㄐ|ˊ
解释:1.(1)依赖。如:「依藉」、「凭藉」、「慰藉」。
            (2)假借。如:「藉口」、「藉故」、「藉机」。
         2. 狼藉:杂乱的样子。如:「杯盘狼藉」。

由于有人把「狼藉」写成「狼籍」,于是造成形近别字「慰籍」,《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都注明「狼藉」也作「狼籍」。

1. 声名狼藉
ㄕㄥ ㄇ|ㄥˊ ㄌㄤˊ ㄐ|ˊ
相似词 臭名昭着、臭名远扬
相反词 地望高华
比喻名声非常恶劣。清史稿˙卷三二二˙尹壮图传:「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臣经过地方,体察官吏贤否,商民半皆蹙额兴叹。」
解释:狼藉,散乱不整齐的样子,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声名狼藉形容名声非常恶劣。
例:此人声名狼藉,还是少跟他在一起。

C「向」壁虚构:通「乡」。

*C「向」壁虚构:通「乡」。ˇ

乡:音ㄒㄧㄤˋ时,通「向」字。又同「向」字。(查自:辞汇,文化图书公司印行)

向壁虚构
注音一式 ㄒ|ㄤˋ ㄅ|ˋ ㄒㄩ ㄍㄡˋ
相似词 闭门造车、凭空捏造
比喻凭空捏造。见「乡壁虚造」条。如:「这理论完全是向壁虚构,毫无根据。」

乡壁虚造
注音一式 ㄒ|ㄤˋ ㄅ|ˋ ㄒㄩ ㄗㄠˋ
在墙壁上假造。语出汉.许慎.说文解字序:「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燿于世。」后用以比喻凭空想像捏造。亦作「向壁虚构」、「向壁虚造」。

D「否」极泰来:是否之意。

*「否」极泰来的否:坏、恶之意。

【否】口-4-7
注音:1.ㄈㄡˇ   2.ㄆ|ˇ
解释:1.(1)不、不然。如:「是否」、「可否」、「能否」、「否则」。
            (2)反对、不同意。如:「否决」、「否认」、「否定」。
            (3)从反面设问,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吗」、「么」等字。如:「想念否?」、「花开否?」、「你可知否?」
         2. 坏、恶。如:「否极泰来」。坏、恶。如:「否极泰来」。

【否极泰来】
典源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句践入臣外传》
越王曰:「任人者不辱身,自用者危其国。大夫皆前图未然之端,倾敌破雠,坐招泰山之福。今寡人守穷若斯,而云汤、文困厄,后必霸,何言之违礼仪!夫君子争寸阴而弃珠玉。今寡人冀得免于军旅之忧而复反。……何大夫之言,不合于寡人之意!」于是大夫种、范蠡曰:「闻古人曰:『居不幽,志不广;形不愁,思不远。』圣王贤主,皆遇困厄之难,蒙不救之耻。身拘而名尊,躯辱而声荣,处卑而不以为恶,居危而不以为薄。五帝德厚,而(无)穷厄之恨,然尚有泛滥之忧。三守暴因之辱,不离三狱之囚,泣涕而受冤,行哭而为隶1>,演《易》2>作卦,天道佑之。时过于期,否终则泰。……夫吉者,凶之门。福者,祸之根。今大王虽在危困之际,孰知其非畅达之兆哉?」

典故出处
「否极泰来」原作「否终则泰」。〈否〉和〈泰〉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两卦。〈否卦〉,坤下干上。在下的坤,阴气下沉;在上的干,阳气上升。于是阴阳二气不交,具天地不交,万物不通之象,属凶卦。〈泰卦〉,干下坤上。在下的干,阳气上升;在上的坤,阴气下沉。于是阴阳二气相交,具天地交而二气通之象,属吉卦。「否终则泰」就是表示物极必反,恶运到了极点,好运即将降临。在春秋时代,越国被吴国所败,越王句践入吴称臣,凶多吉少,临行前与众臣在江边饯别,语多感慨。大夫文种与范蠡便劝谏越王句践,古代圣贤皆曾遭遇过许多困厄,而得以成就其圣德,故应当学习当年周文王被商纣王囚于羑(|ㄡˇ)里七年,却能坦然面对的精神以自励。周文王虽然被纣王像个奴隶般地囚禁起来,但他并不为外在环境的荣辱感到忧愁,潜心研究《易经》中的天人之理,推演伏羲氏的八卦为六十四卦,并为之作卦辞和爻辞。后来他人生中的困厄时期终于结束,他也得归故里。由此可知,人生的祸福都是天道循环,只要能够积极面对,不怀忧丧志,一旦困厄结束了,顺遂的日子必然到来。越王句践接受了臣子们的劝谏,在吴国忍辱负重地事奉吴王夫差,终于得以归国,更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不断地壮大国势,终于灭吴,报仇雪耻。后来「否极泰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原文「否终则泰」演变而出,比喻情况由坏逐渐好转。


[ 此文章被7104973在2009-06-19 19:06重新编辑 ]

此文章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250 (by 大丽丝) | 理由: 谢谢解答!


宠物是你前世的好朋友,你们的相遇,从来都不是巧合。它们以爱和智慧,协助我们完成生命的课题。~~~玛德莲.沃尔克(Madeleine Walker)
献花 x3 回到顶端 [2 楼] From:欧洲 | Posted:2009-06-19 16:37 |
7104973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版主
级别: 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宠物园地
推文 x73 鲜花 x72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关于第2题,上面大大已解析得甚好,再补充一些内容,让大家参考一下。(若有错误,请不吝指正,谢谢。)

根据律诗相关常识,判断何为中间两联:

◎律诗就是
(1)一首8句
(2)偶数句尾押韵:偶数句一定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韵,奇数句不可押韵。
(3)中间2联对仗:即第三、四句 ( 即颔联 ) 与第五、六句 ( 即颈联 ) 必须对仗。
 
      *律诗对仗有三个要求:(对仗即对偶)
      1、字面相对:构成对仗的两个句子,字数相等,结构对称,字词的意义相对。
      2、词性一致:在一联中,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相对字词的词性应该是相同的。            
      3、平仄相对:只要是正格,此处自然平仄相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两两一组(一与二、三与四)每句的二四六字要与同组的另一句二四六字,平仄相反。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A万物已随秋气改,水心云影闲相「照」。一樽聊为晚凉开,林下泉声静自来。
 
    偶数句一定要押韵,「照」字未押ㄞ韵->删除A

×B水心云影闲相照,万物已随秋气「改」。林下泉声静自来,一樽聊为晚凉开。
        -   |   -         |   -   |                |   -   |          -   |   -
  不符合对仗要求(且「改」字不是平声韵)->删除B

 C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    -  |          -   |   -          -   |   -         |   -   |


×D万物已随秋气改,林下泉声静自来。水心云影闲相照,一樽聊为晚凉开。
        |   -   |         |   -   |         -   |    -         -    |  - 
  第二四六字平仄相同,没有相反->删除D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故答案:C


※律诗押韵通则:
1.都用平声韵(唐代刘长卿、白居易、韩偓,宋代苏轼、黄庭坚写过少数押仄声韵的律诗)
2.通常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只有首句用韵时可以用邻韵。
3.句尾不能连三平,也不能连三仄。(但也有少数例外)
4.律诗基本上不能出现重复字,但也有少数是内容突破了形式。
5.「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只要不造成句尾连三平或连三仄,一般都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果因此造成「孤平」、「孤仄」,因「孤平」、「孤仄」对声律的影响较小,所以不必太拘束。
6.句式一定是整齐的五言或七言,没有长短句。

※律诗对仗,尤为七律精华所在,必须审慎下笔。律诗中间对仗的两联,讲究一虚一实、一情一景、一大一小、一远一近、一比一兴。各种参差对比,则内容变化灵活,不虞板滞。同时,律诗重视结构,环环相接,如《文心雕龙》所谓「外文绮交,内义脉注」。起联即可知以后,中间既承接开头,更复引起下文,结联收束一切,呼应前文。

※清代金圣叹说:「诗与文虽是两样体,却是一样法。一样法者,起承转合也。除起承转合,更无文法;除起承转合,亦更无诗法也。」「‘起’即开头,‘承’即承接,‘转’即转折,‘合’即收合。」进一步详细说明:「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从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这是告诉我们章法布局的标准了。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也是一首理趣诗。作者在这首诗中,虽然也写了一些较为生动的景物,但其着眼点仍在于抒发自己的人生哲理。所谓“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多么闲静幽雅,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境界。因此他认为世上的事情,可以不必去计较。只要在佳节能约几个朋友相聚就是很大的快乐。诗抒写了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怀。

【作者】

程颢,字伯淳,北宋理学家,世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生于北宋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卒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享年五十四。二十六岁考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后与王安石不合,迁为镇宁军判官,未到任即病故。程颢与其弟程颐早年师事周敦颐,后来开创了「新儒学」,因二人长期在洛阳讲学,世称「洛学」。主张「天即理」,以识得仁者(义礼智信)之理为主,认为教育的目的在培养圣人。

【注释】
﹙1﹚月陂:指月光下的陂堤。陂读作「坡」时,是指高低不平的地方。读作「皮」时,就作蓄水池或水边   来解释。
﹙2﹚中天:半天,形容很高的意思。
﹙3﹚秋气:秋天的气息。
﹙4﹚一樽:指一杯酒。
﹙5﹚聊为:姑且作为。
﹙6﹚开 :开启。
﹙7﹚水心:水的中央。
﹙8﹚无端:无缘无故。
﹙9﹚计:计较。
﹙10﹚佳节:好的节日。
﹙11﹚重陪:再度陪伴。

《游月陂》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语译】
◎月光下,我们在陂堤上四处闲逛,北边有一座矗立半空的百尺高台。眼前的景物已随着秋天的到来改变了它的形影,那么就先喝上一杯姑且作为迎接晚凉的开端吧。水中的云影与天上的白云悠闲地相互映照着,林下的流泉声虽然微小,但是只要心绪宁静它自然就会传送过来。那些变化无常的世间事又何必计较呢?只要遇到好的节日我们就相约再聚吧。

【诗中有话】
这是诗人与同伴在月下同游陂堤,并登上百尺台,观赏景色的感怀之作。首联「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是点出夜游的地点以及主要的景点百尺台。次联「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是写登上百尺台后的感觉,举目四望,发现景色已随秋天的到临而改换了妆扮,于是喝上一杯以为助兴。三联「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是看到景色后的领悟,水、云相照,是动中有静。林、泉相依,是静中有动。动静兼容,机在其中。末联「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是受到景物变化的启发,所引起对人生态度的感悟,既然看不透世事变化的玄机,认为无常是一种常态,那么还有什么好计较的呢?不如放下执着,随遇而安,自在生活。
说到世事无常,一直是人们非常在意的事。自古以来有很多的人去研究过它,真的是无常吗?为什么会无常?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开?可总是无法得到一个圆满的答案,但又无法证实它不是无常的,因此只好认定它是无常的。既然变化无常,当然无法可解,那么遇到的时候,只好劝大家用不要计较啦,不宜太认真啦,去面对。可是这样的说法,常被认为太过消极,殊不知这些态度是教我们用来如何面对无常的「结果」,而不是告诉我们如何面对无常。同样的态度运用到不同的问题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前者是劝人面对结果,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固执己见,随遇而安地继续走下去,是一种勇于面对事实的行为。但是后者,却让许多人把它误解为,既然无法预测未来,面对无常,那么就马马虎虎,随波逐流地过一生吧,失去全力以赴的意志,在人生尚未起步时就决定了人生,这岂不是对世事无常的一种讽刺。
其实,人生、世事都有一定的进程,这是宇宙高层生命按照宇宙的法则事先安排好的,它不会突如其来、变幻莫测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必须靠我们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只是人无法透视未来,又站在自己的想法上看问题,所以才会觉得每一步都是惊奇,每一步都是意外。再说我们今天所遇到的结果,其实是我们过去自己所作所为的积累,不管喜不喜欢,都要接受,否则不就成了不负责任了吗?能够这样去想、去做,并且认定是应该得到的结果,那么还会怨天尤人吗?但也有走不出来的人,他被自己的执着打败,心中充满了怨怼,失去调整自己,顺应拂逆的机会,可想而知他的人生一定不会自在,因为他逆天而行。


[ 此文章被7104973在2009-06-21 12:36重新编辑 ]

此文章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100 (by 大丽丝) | 理由: 谢谢补充解答!


宠物是你前世的好朋友,你们的相遇,从来都不是巧合。它们以爱和智慧,协助我们完成生命的课题。~~~玛德莲.沃尔克(Madeleine Walker)
献花 x6 回到顶端 [3 楼] From:欧洲 | Posted:2009-06-20 22:10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6400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