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競合問題,麻煩達人幫忙解答

Home Home
引用 | 編輯 8G9119
2009-07-28 20:48
樓主
推文 x2
這是1題網路刑法題目,個人想把它補述完整,但是在競合時,卻出了問題,麻煩達人協助解決

50、甲在台北綁架了A,打算開車把A載回嘉義,在A家人面前,把A槍決!當時甲把A塞在後車箱,不料…天氣太悶熱,還沒到達嘉義時,A在後車箱窒息而亡問題該如何解決?甲具有殺人罪還是過失致死?為什麼?甲想要的目的提早發生,該怎辦?因果關係、客觀面向、主觀面向塞車箱算是殺人的殺嗎?著手?預備?,另甲之罪責
(一)因果關係:若無甲的行為,即無A死的結果。(不可想像其不存在〉故甲的行為與A死的結果具有 ..

訪客只能看到部份內容,免費 加入會員



獻花 x3
引用 | 編輯 Dragon-Q
2009-07-28 23:06
1樓
  
下面是引用 fn4353 於 2009-07-28 20:48 發表的 [刑法]競合問題,麻煩達人幫忙解答: 到引言文
這是1題網路刑法題目,個人想把它補述完整,但是在競合時,卻出了問題,麻煩達人協助解決
50、甲在台北綁架了A,打算開車把A載回嘉義,在A家人面前,把A槍決!當時甲把A塞在後車箱,不料…天氣太悶熱,還沒到達嘉義時,A在後車箱窒息而亡問題該如何解決?甲具有殺人罪還是過失致死?為什麼?甲想要的目的提早發生,該怎辦?因果關係、客觀面向、主觀面向塞車箱算是殺人的殺嗎?著手?預備?,另甲之罪責
(一)因果關係:若無甲的行為,即無A死的結果。(不可想像其不存在〉故甲的行為與A死的結果具有因果關係
(二)客觀歸責:客觀歸責的存否依下列兩項標準做判斷:
 1.製造法律所不容許的風險:甲將仇人A放置後車廂,本來即具有悶熱致死的危險,甲自是製造法律所不容許的風險。
.......


(五)競合:甲成立預備殺人罪、過失致死罪、剝奪他人行動自由致人於死罪……….
剝奪他人自由致人於死->原是284過失致死與302私自拘禁的一行為侵害數罪名.而因刑事政策上
.將其從想像競合之範疇中.獨立唯一罪的"加重結果犯".
所以302II剝奪他人自由致人於死是284過失致死與302私自拘禁的特別關西(法條近合)
在跟殺人預備罪應是為以刑法50條併罰

獻花 x2
引用 | 編輯 8G9119
2009-07-29 00:17
2樓
  
感謝Q大解答。
表情  不過問題又來了,我跟Q大只看過因果歷程討論未遂的例子,沒看過討論預備犯的。而且本題結果提前發生的例子,教科書也找不到相關案例。表情

獻花 x1
引用 | 編輯 sierfa
2009-07-29 00:37
3樓
  
甲應不成立預備殺人罪:
  就本題客觀構成要件行為而言:大大也認為是複數行為,即至少有殺人預備行為(把A槍決)及過失致死行為(A在後車箱窒息而亡)
  從殺人罪殺人預備犯的行為而言,該行為並未產生致死的結果。
  大大的客觀歸責理論應該是從過失致死行為為起點,應該不及於『把A槍決』的行為。否則,假設甲在台北綁架了A,打算開車把A載回
  嘉義,在A家人面前,把A槍決!但路上被A跑掉了,也會成立殺人罪預備犯。如此結論似乎不太合理。
  題目從『甲在台北綁架了A』開始,此時已成立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應不能再評價殺人的預備行為。
所以我認為甲應不成立預備殺人罪。
僅對本題提出個人看法,敬請指教!!

獻花 x2
引用 | 編輯 Dragon-Q
2009-07-29 01:31
4樓
  
下面是引用 sierfa 於 2009-07-29 00:37 發表的 : 到引言文
甲應不成立預備殺人罪: 
就本題客觀構成要件行為而言:大大也認為是複數行為,即至少有殺人預備行為(把A槍決)及過失致死行為
A在後車箱窒息而亡)從殺人罪殺人預備犯的行為而言,該行為並未產生致死的結果。大大的客觀歸責理論應
該是從過失致死行為為起點,應該不及於『把A槍決』的行為。否則,假設甲在台北綁架了A,打算開車把A
載回 嘉義,在A家人面前,把A槍決!但路上被A跑掉了,也會成立殺人罪預備犯。如此結論似乎不太合理。 
題目從『甲在台北綁架了A』開始,此時已成立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應不能再評價殺人的預備行為。
所以我認為甲應不成立預備殺人罪。
僅對本題提出個人看法,敬請指教!!



從殺人罪殺人預備犯的行為而言,該行為並未產生致死的結果。
-->對呀.用相當結果的條件與結果來說.預備行為(條件)與被害人之死(結果)
是沒有相當性
--->這裡客觀規則是用在過失犯的部分
 
假設甲在台北綁架了A,打算開車把A載回 嘉義,在A家人面前,把A槍決!
但路上被A跑掉了,也會成立殺人罪預備犯。如此結論似乎不太合理。
--->甲用觀歸責理論成立過失致死.且殺人預備罪仍然是純在的.因為在A死亡前.
甲主觀上有殺人故意.客觀上之行為於行為階段達於預備所以成立271-III
:反之如果這樣不成立的話.這樣便告訴我們以後要殺人就是題目所以言之手法.
這不會有271的預備罪.亦可倖免於法律制裁 
 
但是如過用刑法第一條: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行為時當然是論過失.但是以
行為前做另一個找於甲犯過失前的行為時就有殺人故意及預備行為仍符合刑法
271-III之構成要件所以成立殺人預備罪
----------------------->以上為個人亂說的表情

獻花 x2
引用 | 編輯 12191219
2009-07-29 08:16
5樓
  
如果我是檢察官
我會以刑法271,13
然後再編劇套結果
天氣太悶熱,在後車箱會熱死死亡(不會窒息)這是常識
台北綁架了A,打算開車把A載回嘉義此為是遁詞
這是打官司
跟你們的理論是不一樣的 表情

獻花 x2
引用 | 編輯 8G9119
2009-07-29 13:29
6樓
  
表情 感謝版大提供實務見解,實務上確如版大所說,除非甲重大無知,否則,天氣太悶熱,在後車箱會熱死死亡(不會窒息)這是常識,因此直接論以甲成立故意殺人既遂罪,簡單明瞭。
不過就考題而論,典試委員是扮演著「全知全能的上帝角色」。因此,信上帝者,才能得永生......表情

殺人預備罪:主觀要件,必須具備預備殺人事實的知與欲。客觀上,犯罪行為人於犯罪著手前,有助於不法構成要件實現的行為。
例如幫派老大甲與丙素有仇隙,乃唆使其手下乙殺害丙,當乙依甲之提示攜帶刀械前往遂行任務時,不巧於前往丙家途中,為警盤查而查獲。甲、乙二人刑事責任為何?->甲、乙成立預備殺人罪。
又例如甲欲殺乙,持槍躲於乙之床下->甲成立殺人預備罪。
如上述,預備罪無起果條件,根本無需於因果歷程討論。

(上述觀念承蒙Q大指導,再次感謝。只是如依上開殺人預備罪定義,涵蓋未免過廣。例如甲欲以果汁摻毒,毒死乙->去超商買果汁,此是否為預備殺人行為,不無疑問?) 


另外在與Q大討論中,無意中碰觸到本屆刑法考題,乙賣菜刀給患有憂鬱症的甲,甲並進而砍死甲子,乙之罪責問題
公職王以故意與過失討論乙之罪責,個人總覺得該題解,推論乙無過失部份,總覺難以自圓其說
但如以Q大的中性幫助犯見解,解答就清晰明瞭多了

例如
97年第特4等政風.
甲乙是朋友.過年間甲要到年街中當扒手.乙也知道.於是乙在出門買東西時,順便在甲去年街.於是甲滿載而歸....->乙無罪
又例如,甲將自衛槍枝寄放乙處,某日甲至乙處拿回槍枝,並揚言殺丙,乙將槍枝交還,後果丙遭甲槍擊而死..->乙無罪

不過中性幫助犯為個人首次聽到的新見解,據Q大說,為96年發展的理論,後查網路,果有中性幫助犯理論。
但因個人才疏學淺,對中性幫助犯理論1知半解
期盼刑法達人能指教一二!

獻花 x1
引用 | 編輯 12191219
2009-07-29 13:53
7樓
  
幫助犯之成立,是提供犯案的構成相關要件始能成立
甲乙是朋友.過年間甲要到年街中當扒手.乙也知道.於是乙在出門買東西時,順便在甲去年街.於是甲滿載而歸....->乙無罪
甲載乙至犯罪地如車伕載妓女
但如是看照或提供工具就不一樣了
又例如,甲將自衛槍枝寄放乙處,某日甲至乙處拿回槍枝,並揚言殺丙,乙將槍枝交還,後果丙遭甲槍擊而死..->乙無罪

甲至乙處要取槍枝,乙有何理由拒絕---不談槍枝刀械管理條例
所以雖是犯罪工具,談不上提供,所以自然非屬幫助犯

獻花 x1
引用 | 編輯 8G9119
2009-07-29 15:12
8樓
  
表情 剛去找了1下有關幫助犯的判決,但是反而沒讓觀念明白,反而更難懂了。表情
【裁判字號】94,上訴,3195

【裁判字號】94,上訴,3195

按所謂的中性幫助,係指提供助力者的行為雖然可以用來幫助他人實現構成要件,但是助力行為本身可以是對任何人為之,助力的行為,相對於正犯行為人或正犯的行為有其獨立性,並非專為法律上不法的目的而為之,例如販賣斧頭予行為人,行為人持斧以殺妻,或者律師、會計師提供專業意見,顧客以該專業意見逃漏稅捐等…..至於中性幫助行為是否構成刑法上幫    助犯,其審查基準如何,我國實務及學說文獻上尚未見進一步討論,而德國學說上有藉用客觀歸責理論審查行為是否「製造法所不容的風險」,或審查是否符合客觀要件之「社會相當性」,而實務界則以主觀要件審查,對於我國刑法第30條幫助犯之「幫助故意」之認定標準容有參考價值,其實務認為:「如果正犯的行為客觀上顯示正犯就是要從事犯罪的行為,而提供助力者也知悉時,提供助力的行為才能評價為刑法規定之幫助行為;反之,相對地,如果提供助力者不知道正犯如何去運用其助力行為,或只是認為其助力行為有可能被用來作為犯罪時,則其助力行為仍然不能被評價為刑法規定之幫助犯」


個人整理如下:
一、中性幫助之意義:所謂的中性幫助,係指提供助力者的行為雖然可以用來幫助他人實現構成要件,但是助力行為本身可以是對任何人為之,助力的行為,相對於正犯行為人或正犯的行為有其獨立性,並非專為法律上不法的目的而為之。
二、實務上,中性幫助是否構成幫助犯的審查基準:
1.正犯的行為客觀上顯示正犯就是要從事犯罪的行為,而提供助力者也知悉時,提供助力的行為評價為刑法規定之幫助行為。
2.反之,如果提供助力者不知道正犯如何去運用其助力行為,或只是認為其助力行為有可能被用來作為犯罪時,則其助力行為仍然不能被評價為刑法規定之幫助犯。
 例如:


甲為小混混,平日喜歡從事打打殺殺的勾當,某日甲要前往某地與人談判,向附近賣刀的乙買了一把西瓜刀,乙無意間知道甲是要買西瓜刀去砍人,乙不想惹事生非仍舊將西瓜刀賣給甲,甲買完西瓜刀後又到丙經營的小吃店訂便當,要丙將便當送到談判地點,丙送便當到談判地點時看見甲已將對方砍倒在地,之後仍持續賣便當給甲,試問乙、丙是否成立殺人罪的幫助犯?
->乙成立殺人罪的幫助犯,丙不成立殺人罪的幫助犯。
以上取材自天才曹操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wchm/9821505
表情 以上述見解,來解釋上述例題,跟本屆菜刀殺人考題就容易多了。

不過用來說明以下例題,就更迷糊了........表情 表情 表情

97年第特4等政風.
甲乙是朋友.過年間甲要到年街中當扒手.乙也知道.於是乙在出門買東西時,順便在甲去年街.於是甲滿載而歸....->乙無罪
又例如,甲將自衛槍枝寄放乙處,某日甲至乙處拿回槍枝,並揚言殺丙,乙將槍枝交還,後果丙遭甲槍擊而死..->乙無罪

上述二個例題,是讀書中著作者舉例,所以沒有解答,會不會舉錯了.....................表情 表情 表情






獻花 x1
引用 | 編輯 12191219
2009-07-29 16:52
9樓
  
你想太多了啦~~
等你找到最高法院的判例才算依據
其他考試依法條立法原意去解釋就可以了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Dragon-Q
2009-07-29 17:09
10樓
  
94上3195:
後半實務見解
一. 如果正犯的行為客觀上顯示正犯就是要從事犯罪的行為,而提供助力者也知悉時

,提供助力的行為才能評價為刑法規定之幫助行為
二.反之,如果提供助力者不知道正犯如何去運用其助力行為,或只是認為其助力行為
可能被用來作為犯罪時,則其助力行為仍然不能被評價為刑法規定之幫助犯

-->中性幫助主要可以在客觀上的幫助行為判斷.如有雙重幫助故意.但是幫助特定行為上未
必是刑法上所為法律上之幫助
EX.買刀與順載2題中.但本判決前但段係指提供助力者的行為雖然可以用來幫助他人實
現構成要件,但是助力行為本身可以是對任何人為之,助力的行為,相對於正犯行為人
或正犯的行為有其獨立性,並非專為法律上不法的目的而為之....尚有矛盾之處
然德國學說:以本判決說詞(個人並不明瞭德國學說僅以本判決試論).「製造法所不容的風險」
或審查是否符合客觀要件之「社會相當性」.探討幫助之行為是否有助於風險之提升(法律上之幫助)
或幫助行為是否有具有實質違法性....對德國學說不熟表情


甲為小混混,平日喜歡從事打打殺殺的勾當,某日甲要前往某地與人談判,
向附近賣刀的乙買了一把西瓜刀,乙無意間知道甲是要買西瓜刀去砍人,乙
不想惹事生非仍舊將西瓜刀賣給甲,甲買完西瓜刀後又到丙經營的小吃店訂
便當,要丙將便當送到談判地點,丙送便當到談判地點時看見甲已將對方砍
倒在地,之後仍持續賣便當給甲,試問乙、丙是否成立殺人罪的幫助犯?

甲:271
丙:沒事
乙:並沒有雙重幫助故意.所以無需用中性幫助解釋
雙重幫故故意:一.幫助犯乃故意幫助他人二.並且對他人實行之不法行為亦具備故意(有知有欲)
所以乙在後半段的故意中或許有知.但是有欲??
或以中性幫助而言.以判決前一段可知.甲可以去別家買刀.不一定要去乙家所以認定為事實上的幫助

以個人見解.中性幫助在看客觀上的幫助行為是否為事實或法律上的幫助.而本篇判決一直在說
幫助者悉不悉知.因為其實有雙重幫助故意.但是幫助特定行為.也未並達到法律上所為之幫助

p.s:曹操有在學說上選邊站.所以又回到一句話"刑法沒有正確的答案"學說太多百家爭鳴表情

獻花 x2
引用 | 編輯 8G9119
2009-07-29 20:19
11樓
  
你想太多了啦~~
等你找到最高法院的判例才算依據
其他考試依法條立法原意去解釋就可以了


版大+1  真的想太多了,因為沒有過失幫助,  刑法30條:「幫助他人實行犯罪行為者,為幫助犯。」
94,上訴,3195「....對於我國刑法第30條幫助犯之「幫助故意」....」
因此對於犯罪的判斷,先以雙重故意排除罪責
甲為小混混,平日喜歡從事打打殺殺的勾當,某日甲要前往某地與人談判,向附近賣刀的乙買了一把西瓜刀,乙無意間知道甲是要買西瓜刀去砍人,乙不想惹事生非仍舊將西瓜刀賣給甲,甲買完西瓜刀後又到丙經營的小吃店訂便當,要丙將便當送到談判地點,丙送便當到談判地點時看見甲已將對方砍倒在地,之後仍持續賣便當給甲,試問乙、丙是否成立殺人罪的幫助犯?
->乙不成立殺人罪的幫助犯,丙不成立殺人罪的幫助犯。

本屆考題賣菜刀商人不成立幫助犯

Q大+1 有雙重故意時,以中性幫助排除罪賀
甲乙是朋友.過年間甲要到年街中當扒手.乙也知道.於是乙在出門買東西時,順便在甲去年街.於是甲滿載而歸....->乙無罪
又例如,甲將自衛槍枝寄放乙處,某日甲至乙處拿回槍枝,並揚言殺丙,乙將槍枝交還,後果丙遭甲槍擊而死..->乙無罪

最後曹操-1

因為至少5個對4個表情

獻花 x1
引用 | 編輯 luciferydog
2009-07-29 20:46
12樓
  
1.本案並沒有271I的殺人故意,只是有可能成立271III預備犯的故意。

2.本案成立276過失致人於死,302II結果加重犯。

3.由於276是實害犯,而271III是危險犯,兩者保護的法益都是個人法益的生命法益,並且為同一人所有,從而在此應該以一行為侵害一法益的方式來處理,管見以為以法條競合而論以276(302II)。

4.如果認為該預備行為與過失行為並非同時起意的同一行為,則依數行為侵害數法益而論以數罪並罰,也就是說,採此觀點的認為該不同行為製造了對被害人兩次的法益侵害,而該兩次侵害並不因為時間的密接性,而當然可以被視為同ㄧ!

獻花 x1
引用 | 編輯 luciferydog
2009-07-29 20:57
13樓
  
所謂幫助犯,似並沒有中性幫助犯的爭議,只有幫助行為與正犯的行為結果有無因果關聯性的爭議!

至於大大所舉實務中性幫助犯的例子,其實只是在判斷該幫助行為到底對行為人有無事實上的幫助效益,不過正如因果關係談論的是刑法上重要意義的因果關係,該幫助效益的價值判斷也應該著眼於刑法上重要意義的幫助效益。從而當該幫助行為與行為人的行為結果有無因果關聯性的價值判斷,自然也就要如同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性的模組來加以衡量,自不待言!

獻花 x1
引用 | 編輯 12191219
2009-07-30 07:13
14樓
  
法律版分數比較高
加上標色~~
讓大家看醒目一點
沒意見了吧 表情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gslucy013
2009-08-13 17:25
15樓
  
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並不違背其本意者,以故意論。
所以應該算是成立(間接)故意殺人既遂罪。

獻花 x0